基于大数据的工程造价估算、概算与预算方法创新
戴伟艳
娄底规划设计研究院 417000
作者简介:戴伟艳(1979.04-),女,汉族,湖南新化县,本科学历,一级造价师,研究方向:工程造价
摘要: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大数据深度融入各行业,工程造价领域也不例外。传统造价估算、概算与预算方法过度依赖个人经验和有限历史数据,主观性强、效率低、准确性差,难以适应工程项目规模扩大和技术复杂度提升的需求。本文深入探究基于大数据的工程造价方法创新路径,剖析大数据技术应用优势,阐述关键环节的创新实践,分析应用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旨在推动工程造价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造价管理的科学性、精准度与高效性。
关键词:大数据;工程造价;估算;概算;预算;方法创新
一、引言
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项目建设的核心,直接关系到项目投资效益与决策的科学性。传统造价方法主要依靠造价工程师的经验和少量类似项目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易受主观因素干扰。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日益多样化的项目需求,传统方法逐渐暴露出效率低、误差大、难以适应市场变化等问题。
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为工程造价管理带来了变革机遇。其具备海量数据存储、高效处理和深度分析挖掘能力,能全面采集、整理和分析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多源异构数据,获取精准、实时的造价信息,为造价方法创新提供数据基础与技术支撑,助力突破传统模式瓶颈,实现行业跨越式发展。
二、大数据技术在工程造价领域应用的优势
(一)提升数据准确性与可靠性
大数据整合海量历史项目数据、实时市场价格信息及工程变更记录等多维度数据。通过深度融合分析,避免单一数据来源的片面性与误差,提高数据质量。以建筑材料价格估算为例,大数据实时整合各地供应商报价,捕捉价格波动趋势,使估算更贴合市场实际,为精准造价计算提供有力数据保障。
(二)增强造价预测科学性
传统造价预测方法依赖少量类似项目经验,对复杂影响因素考量不足,科学性与可靠性较低。大数据技术运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算法,深度挖掘海量相似项目数据,分析各类因素与造价的内在关联。构建动态优化的预测模型,实现精准造价预测。如在住宅项目中,分析建筑面积、结构类型等多维度因素与造价的关系,为新建项目估算提供科学依据,降低投资风险。
(三)提高工作效率
大数据技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实现数据自动采集、高效整理与深度分析,大幅减少人工工作量和时间成本,提升工作效率。借助网络爬虫自动采集材料价格信息,运用专业软件快速处理造价数据并可视化呈现,让造价工程师能将更多精力投入核心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项目管理水平。
三、基于大数据的工程造价估算方法创新
(一)数据采集与整理
1. 多源数据采集:在传统数据采集基础上,拓展渠道,挖掘专业造价网站、行业论坛的价格信息、造价指标和行业动态。利用物联网实时采集施工现场材料使用量、设备运行时间等数据,构建全方位、动态更新的数据采集体系。
2. 数据标准化处理:采集的数据来源广泛、格式多样,需进行标准化处理。制定统一的工程量单位换算标准,建立标准化材料名称数据库,消除地区和行业差异,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为后续分析和模型构建奠定基础。
(二)建立估算模型
1. 机器学习模型应用:引入神经网络、决策树等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智能化估算模型。以历史项目的多维度特征数据为输入,工程造价为输出,用海量历史数据训练优化模型,使其学习因素与造价的复杂关系。输入新建项目特征数据,即可快速得到估算结果。
2. 模型优化与验证:通过扩充训练数据、调整参数、引入新因素等方式持续优化模型,提升准确性和泛化能力。用独立测试数据集验证评估模型,确保其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估算误差。
四、基于大数据的工程造价概算与预算方法创新
(一)深化设计与数据集成
1. 设计软件集成:将大数据平台与CAD、BIM等设计软件深度集成,实现设计与造价管理融合。设计过程中实时获取关键设计参数并传输至大数据平台,与历史数据对比分析,为概算与预算提供精准基础数据,从设计源头控制造价。
2. 多因素考量:大数据平台进行造价分析时,综合考虑设计参数、地质条件、气候环境、政策法规和市场供需等内外部因素。如复杂地质地区基础工程成本增加,不同地区环保政策影响环保费用和施工工艺。全面考量这些因素使概算与预算更科学准确,避免造价偏差。
(二)动态造价管理
1. 实时数据监测: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测市场价格波动、工程进度和材料设备供应等信息。一旦材料价格涨幅超阈值或工程进度调整,平台自动分析对造价的影响并及时调整概算与预算,确保造价管理与项目实际和市场动态一致,提高及时性和有效性。
2. 风险预警:挖掘历史项目数据,结合专家经验和风险评估算法,建立风险评估模型。识别政策变化、自然灾害等风险因素,根据风险程度和概率发出预警,在概算与预算中预留风险费用,制定应对策略,保障造价可控。
(三)精准工程量计算与单价确定
1. BIM与大数据结合:借助BIM模型的可视化和参数化特性精细建模,实现工程量精准计算。连接BIM模型与大数据平台,利用平台存储的计算规则、历史数据和行业标准校验优化计算结果,对比不同项目相同构件工程量,提高准确性。
2. 综合单价确定:大数据平台实时采集市场价格和人工费用信息,考虑价格时空差异、市场供需等因素确定综合单价。企业上传自身历史成本数据,结合市场和行业水平制定反映实际成本和竞争力的综合单价,为造价控制提供保障。
五、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一)数据质量问题
1. 挑战:数据来源广泛复杂,存在不准确、不完整、不一致和时效性差等问题。如历史项目数据缺失关键信息,不同网站材料价格有偏差,老旧数据未及时更新,影响造价分析和预测准确性。
2. 对策:建立严格的数据质量审核机制,采集时初步筛选审核,剔除错误无效数据。运用数据清洗技术和算法,去除重复、错误和不完整数据,填补修复缺失数据。通过多源数据交叉验证提高准确性和完整性,建立更新机制确保数据时效性。
(二)技术应用难度
1. 挑战:大数据技术涉及多个复杂领域,造价工程师掌握程度有限,应用中可能面临技术理解、操作和模型构建优化等困难,阻碍技术推广应用。
2. 对策:加强对造价工程师的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制定系统培训计划,组织讲座、课程和实践培训,邀请专家指导,提高应用能力。鼓励参加学术交流和行业研讨会,了解技术动态和应用案例,拓宽技术视野。引入专业技术团队,为大数据平台建设、维护和优化提供支持。
(三)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 挑战:工程造价数据包含企业和项目敏感信息,在存储和传输中存在泄露、篡改、滥用等安全风险,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
2. 对策:采用先进的数据加密技术,如SSL/TLS加密协议、AES加密算法等,对敏感数据加密存储和传输。建立完善的数据访问权限管理机制,按用户角色和职责设置严格权限。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部署防火墙、IDS、IPS等安全设备,定期扫描修复漏洞。制定数据安全应急预案,以便迅速应对事故。
六、结论
大数据技术为工程造价估算、概算与预算方法创新提供了机遇和技术支撑。通过创新数据采集与整理、构建智能化估算模型、实现数据集成与动态调整、精准计算工程量和确定综合单价等举措,基于大数据的工程造价方法在多方面展现显著优势,为项目投资控制和科学决策提供更可靠支持。
尽管大数据技术在工程造价领域面临数据质量、技术应用难度和数据安全等挑战,但通过采取有效应对策略,可推动其广泛应用与深度融合,促进工程造价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发展,为工程项目高质量发展和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未来,随着大数据技术不断发展创新,其在工程造价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马腾腾. 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控制方法的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6):5464-5465.
[2]张立杰,刘素莲.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J]. 民营科技,2017(1):210.
[3]王伟. 建筑工程造价超概算致因与控制分析[J]. 装饰装修天地,2018(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