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污水治理中的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分析
李金顺
玉溪市江川区雄关乡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 云南玉溪 652603
引言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农村污水成分复杂,含有大量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少量重金属和病原体等,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威胁农村生态环境和居民身体健康。环境工程专业以解决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在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等领域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将环境工程专业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农村污水治理,能够提高污水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朝着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就农村污水治理中环境工程专业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农村污水治理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1 环境工程专业技术在农村污水治理中的应用
1.1 物理处理技术应用
物理处理技术是农村污水治理中常用的基础技术,主要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和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在环境工程专业理论指导下,其应用更加科学高效。格栅和筛网技术是物理处理的首要环节,根据农村污水中悬浮物的粒径大小,环境工程专业人员会合理设计格栅的栅条间距和筛网的孔径。对于农村生活污水中常见的菜叶、纤维、泥沙等较大颗粒杂质,通过格栅和筛网可有效截留,避免这些杂质进入后续处理单元造成设备堵塞或损坏,保障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沉淀技术在农村污水治理中也得到广泛应用。环境工程专业依据重力沉降原理,设计合理的沉淀池结构和尺寸。农村污水在沉淀池中缓慢流动,污水中的悬浮颗粒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沉,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1.2 化学处理技术应用
化学处理技术主要通过化学反应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在农村污水治理中,环境工程专业根据污水水质特点合理选择化学处理方法。化学混凝法是处理农村污水中胶体和细微悬浮颗粒的有效技术,环境工程专业人员会根据污水中污染物的性质和浓度,选择合适的混凝剂,如铝盐、铁盐等。混凝剂投入污水后,通过水解、吸附、架桥等作用,使胶体颗粒和细微悬浮颗粒凝聚成较大的絮体,进而通过沉淀或过滤去除。该技术对农村污水中的浊度、色度以及部分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能有效改善污水的水质。
1.3 生物处理技术应用
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污水中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技术,在农村污水治理中占据重要地位。环境工程专业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推广应用多种生物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技术是一种生态友好型的生物处理技术,其利用湿地中土壤、植物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净化污水。环境工程专业人员根据农村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设计合理的人工湿地类型,如表面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等,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菖蒲等,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提高污水净化效果 Π[1]0
2 环境工程专业在农村污水治理中的工艺优化
2.1 工艺选择的科学性
农村污水治理工艺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环境工程专业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确保工艺选择的科学性。首先,环境工程专业人员对农村污水的水质和水量进行详细监测和分析,了解污水中污染物的种类、浓度以及水量的变化规律。不同地区的农村污水水质差异较大,如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污水中洗涤剂、食品残渣等有机物含量较高,而偏远地区农村污水中氮磷含量相对较高,只有掌握这些信息,才能选择适合的治理工艺。其次,结合农村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选择工艺。环境工程专业考虑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地资源以及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对于地形平坦、有闲置土地的农村地区,可选择人工湿地等生态处理工艺;对于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张的农村地区,则可选择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的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等工艺。
2.2 工艺参数的优化调整
农村污水治理工艺参数的合理设置直接影响治理效果和运行成本,环境工程专业通过对工艺参数的优化调整,提高治理效率。在生物处理工艺中,环境工程专业人员对溶解氧、pH 值、污泥龄等参数进行优化。溶解氧是影响微生物活性的关键因素,不同的微生物对溶解氧的需求不同,通过合理控制曝气强度和曝气时间,使溶解氧浓度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提高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效率。pH 值会影响微生物的代谢活动,环境工程专业通过投加酸碱调节剂等方式,将 pH 值控制在微生物适宜的生存范围内。在化学处理工艺中,环境工程专业对混凝剂投加量、反应时间等参数进行优化。同时,根据污水水质的变化及时调整工艺参数,当污水水质发生较大波动时,通过改变工艺参数,使处理系统能够适应水质变化,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3 环境工程专业在农村污水治理中的管理体系构建
3.1 前期调研与规划
环境工程专业在农村污水治理前期的调研与规划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治理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科学依据。首先,开展详细的实地调研,环境工程专业人员深入农村地区,了解当地的污水排放现状、污染源分布、排水管网情况以及周边环境敏感点等信息。通过问卷调查、现场采样等方式,收集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污水产生量等数据,全面掌握农村污水治理的基本情况。其次,根据调研结果进行科学规划。环境工程专业制定农村污水治理的总体目标和分期实施计划,明确治理范围、治理标准和技术路线 [2]。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农村的长远发展需求,将污水治理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实现污水治理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3.2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治理效果和工程寿命,环境工程专业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在施工前,环境工程专业人员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核,明确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对施工材料和设备进行检验,确保材料和设备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杜绝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现场监督和管理。环境工程专业人员定期到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对关键工序和重要部位进行旁站监理,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管道铺设、设备安装等施工环节的质量,确保农村污水治理工程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发挥应有的治理效果。
结论
农村污水治理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环境工程专业在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环境工程专业技术的应用,如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去除农村污水中的污染物,改善污水水质。在工艺优化方面,环境工程专业通过科学选择工艺、优化工艺参数和应用组合工艺,提高了农村污水治理的效率和稳定性 [3]。在管理体系构建方面,环境工程专业从前期调研规划、施工质量控制,全方位保障了农村污水治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长期稳定运行。然而,农村污水治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资金短缺、技术推广难度大、运行管理水平不高等。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工程专业与农村污水治理实践,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恒华 . 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探究 [J]. 黑龙江环境通报 , 2025, 38(07): 101-103.
[2] 董彦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J]. 智慧中国 , 2025, (06): 122-123.
[3] 耿悦 , 赵卫彪 , 杨童童 , 姚新鼎 . 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策略及实践路径研究 [J]. 造纸装备及材料 , 2025, 54 (06): 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