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背景下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途径研究
潘亭诺
昆明市盘龙区云波小学 云南昆明 650000
一、背景分析与问题研究
大思政课程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课题组老师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和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研究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为了贯彻“立德树人”基本各项任务的重大措施,同时也是为了推动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的必要保证。
通过调查显示,学生对于党史知识的学习较为浅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忽视了党史教育的重要性。部分教师不了解相关教学策略,对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对学生开展党史教育的引入方法还有一定的拓展创新空间。虽然教材中有关党史知识的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很多教师并不熟悉将党史教育融合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策略。
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下:首先,没有创新使用好教材,仅根据教材的编排来上课,无法达到
将党史融入道德与史法治课程中的目的。其次,学校和教师对党史教育不够重视,多数教师都没有合
适的教学方法教授党,教师单向传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不能帮助学生理解枯燥无味的文字。二、综合分析,开展“大思政”背景下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途径研究
(1)挖掘显性素材资源
教材是小学生学习党史的基础性素材,而党史知识教育也始终应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重要内容。在“大思政”背景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研究时,课题组老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显性素材资源,丰富相关党史教育内容。例如在开展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时课题组老师基于“大思政”的教学理念,依托教材,向学生们大篇幅地讲述了党史知识。
(2)丰富党史教育方式
课题组老师通过邀请老革命、老英雄、老党员、先进人物等走进校园,给学生讲解党的历史、英雄事迹、奋斗历程等,用身边的人或事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根据一系列的公开课,主题课、教研讨论,课题组老师明确了将党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深入践行落实校园红色活动,学生在学习革命先辈们英勇奉献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时,能锻炼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更能激发与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热情。在开展《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课时的教学时,课题组老师采用问题解决的方式开展此次课堂学习活动,围绕“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这一核心问题带领班级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在“大思政”的指引下,对学生开展党史教育工作,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反思历史,并感悟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背后的革命精神,实现党史教育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结合。
(3)增加教学内容趣味
课题组老师在学生中尝试用“漫画说党史”、“我来演党史”这种学生参与度较高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来开展融合教学,例如在开展《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教学中,课题组老师先是指导学生们在课前搜集我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基本表现,继而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思考:我国的这些变化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之间的关联,最后再指导全班同学制作党史发展与祖国富强之间的关联的手抄报,巩固课堂学习成果,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在探索出不同阶段适用不同的教学法后,课题组老师发现要在采用渐进式和螺旋式上升教学法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法,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了不同的学法指导。通过采取课内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课题组老师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加强了对党史的认知。
三、研究成果
(一)理论性成果
1.厘清了党史教育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关系
根据一系列的公开课,主题课、教研讨论,课题组教师明确了,党史融入小学课程,有助于教师改善自我封闭的状态,不再重复性地讲解教材,而是重温党史、吃透党史,并且及时更新教育资源,培植小学生学史力行践初心的红色基因,推动道德与法治课程创新。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和了解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在日后的学习中,能进行迁移和模仿。
2.提高了学校、教师、学生对党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认识
通过课题研究,学校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传习党史教育资源的现实依托。教师们认识到将党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应该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并且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就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去完成。学生们的心灵也中埋下了红色种子,激发了爱国情怀,学习优秀人物、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后感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立志要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学生形成了“爱国。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和学校的大力宣传和开展教学,学生们已经逐渐形成了“爱国。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成长为具有良好的个性的新时代少年。同时,学生们还对党史的发展脉络、重要历程了然于胸,在党史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中形成了红色沉淀,学生能自觉积极抵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提高了甄别不良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对党的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二)实践性成果
1.提炼出了党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
从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来看,不同阶段的学生对党和国家形象的认识,是从具体逐渐发展到抽象的。低段学生处于具体感知阶段,教师运用了体验学习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凭借网络平台及教材中的文章、故事、诗歌等,引导学生去演绎革命先烈的故事,讲好党的故事,从而了解、体验、感受党的思想和精神。对中学段学生,教师采取了游戏教学法、问题设计教学法,以日常教学活动为载体,建构学生对党和国家的初步理念,开展了国旗下讲话、唱国歌竞赛、党史趣味问答以及主题班会等活动。到了高学段,课题组老师采取了情境教学法、主题辩证法,因为学生的抽象思维逐渐形成,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教学,学生在故事中领悟、在情境中感受、已经能够入情入理地讲清党史,也激发了爱国情怀。
2.学校明确了党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路径
依托课题组成员的调查与研究,学校总结出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党史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融合。首先,明确了当前小学生关注的热点,小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学校淡化了考试压力,根据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党史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帮助学生、教师获取教育资源。学校在宣传栏、电子屏幕、公众号、宣传页等方面每周更新党史知识,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资源。最后,学校在评价上不再以单纯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为唯一标准,而是将党史的融入使得否帮助学生形成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新的标准。
四、参考文献
1.曾文燕 . 故事启发式教学让党史教育入脑入心:以“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为例[J].中小学德育,2021(6)
2.胡国胜,黄晓娟 . 中小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路径探析 [J]. 中小学德育,2021(6)
3.
[1] 孙民 . 中国有了共产党—— “开天辟地的大事”教学谈 [J]. 中小学德育,2021(6):22-25.4.杨洁玉. 基于实效性的党史教育融入中职思政课教学策略的研究[J]. 黑河教育,2021(11)5.杨博宁. 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与路径[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9).
作者简介:潘亭诺(1994-),女,汉族,人,中级职称,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