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住宅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刘艮敏

成都市众意盛劳务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23

1 加强住宅建筑工程管理的现实意义

住宅建筑工程管理在保障工程顺利推进、提升工程质量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意义重大不可忽视,从工程质量层面来说,科学有效的工程管理能够严格把控施工过程里的各个环节,确保每一道工序都完全符合质量标准,通过制定详细的施工规范和质量检测流程,对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等进行全方位监督,可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质量问题,进而为居民提供安全、可靠的居住环境。在工程进度方面,合理的工程管理能够优化施工计划,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避免出现施工延误的现象,通过对施工进度进行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能够及时解决影响进度的问题,确保工程按时交付使用,满足居民的入住需求,同时也有助于开发商降低资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社会影响角度分析,住宅建筑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高质量的工程管理能够减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避免因工程质量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纠纷,提升居民对房地产行业的信任度,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良好的工程管理还能推动建筑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变革,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影响住宅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因素

2.1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影响住宅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因素之一,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在决策阶段,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决策能力直接影响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方向。若管理人员缺乏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和前瞻性思考,可能导致工程设计不合理,无法满足居民的实际生活需求,进而影响工程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在施工阶段,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责任心对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熟练的施工人员能够准确按照施工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而缺乏专业技能的施工人员则可能出现操作失误,影响工程质量。此外,施工人员的责任心也至关重要,若施工人员对工作敷衍了事,不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容易导致工程质量隐患的出现。

2.2 建筑材料因素

建筑材料是构成住宅建筑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优质的建筑材料能够保证建筑物的结构稳定、耐久性强,而劣质材料则可能导致建筑物出现裂缝、渗漏、坍塌等质量问题,严重威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可能会选择价格低廉但质量不达标的材料,从而埋下质量隐患。

2.3 机械设备因素

机械设备在现代住宅建筑工程施工里是重要工具,它的性能和状态会直接影响施工效率与质量,先进的机械设备能够提高施工速度、保证施工精度并且降低劳动强度,而老旧且故障频发的设备则可能造成施工进度缓慢、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在机械设备的选型方面,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和施工要求来选择合适的设备型号与规格,若选型不当就可能导致设备无法充分发挥其性能,甚至无法满足施工需求,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也不能忽视,定期的维护保养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而缺乏维护保养的设备则容易出现故障,进而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

2.4 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对住宅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在自然环境方面,像暴雨、大风、高温、严寒等恶劣天气条件会直接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比如暴雨可能致使施工现场积水从而影响土方开挖和基础施工,高温天气则可能让混凝土凝固过快进而影响其强度和质量,在社会环境方面,政策法规的变化、周边居民的反对等因素也会对工程管理造成困扰,政策法规的调整可能要求工程在环保、安全等方面达到更高标准从而增加工程的成本和难度,周边居民的反对可能因施工噪音、粉尘污染等问题引发纠纷进而影响工程的正常进行。

2.5 管理体制因素

管理体制是住宅建筑工程管理的制度保障,完善的管理体制能够规范各参与方的行为,提高管理效率。然而,目前一些住宅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职责不清、监督机制不完善等。管理职责不清会导致各方在工作中相互推诿,出现管理漏洞;监督机制不完善则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影响工程质量。此外,管理体制的灵活性不足也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程建设需求,无法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和方法,影响管理效果。

3 应对住宅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的措施

3.1 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施工人员技能水平

针对人为因素,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决策能力。通过定期组织培训课程、研讨会等活动,使管理人员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管理理念,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提升其综合管理能力。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励管理人员积极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对于施工人员,应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其操作水平和质量意识。根据施工人员的岗位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如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模板安装等,使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施工工艺和操作规范。此外,还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确保施工安全。

3.2 严格把控材料质量,优化材料供应管理

在建筑材料管理方面,应建立严格的材料采购制度,选择信誉良好、质量可靠的供应商。在采购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对材料进行检验和验收,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同时,加强对材料供应过程的管理,优化供应流程,确保材料按时、准确供应到施工现场。对于材料的储存和使用,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根据材料的特性和要求,合理安排储存场地,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防潮、防晒、防火等,保证材料质量不受影响。

3.3 科学选型机械设备,加强设备维护保养

在机械设备管理方面,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施工要求,科学合理地选型机械设备。在选择设备时,要充分考虑设备的性能、可靠性、适用性和经济性等因素,确保设备能够满足施工需求。同时,要关注设备的更新换代,及时引进先进的施工设备,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应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故障。

3.4 加强外部环境监测,制定应急预案体系

针对外部环境因素,应加强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监测。建立气象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提前做好应对恶劣天气的准备工作。同时,要关注政策法规的变化和社会舆论动态,及时调整工程管理策略,避免因外部环境变化对工程造成不利影响。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重要措施。根据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社会事件等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各参与方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减少损失。

3.5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完善工程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体制是提高住宅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基础。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工程管理制度,明确各参与方的管理职责和权限,规范工程建设流程。同时,要加强监督机制建设,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对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工程质量。

4 结语

住宅建筑工程管理是受到人为、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外部环境和管理体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加强住宅建筑工程管理对于保障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分析影响因素,并采取加强人员培训、严格把控材料质量、科学选型机械设备、加强外部环境监测和完善工程管理制度等针对性措施,能够有效提升住宅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居住环境,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住宅建筑工程管理中工程质量控制分析[J]. 毛应斌.建筑与预算,2021(05)

[2] 住宅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及安全管理的现存问题与应对措施研究[J]. 徐敬军.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