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住宅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通病及对策研究

作者

谭启龙

辽宁省抚顺市 113000 身份证号:210423199009060015

引言

现代住宅建筑领域,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往往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制约了工程质量的提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开始逐渐引入信息化技术,以改善和优化质量管理流程。

1 住宅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通病

1.1 材料问题

在住宅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可能存在因生产、运输、存储等环节出现质量不合格的情况。供应商延迟交货或中断供应,导致施工进度延误和工程质量受损。施工现场可能出现材料型号、规格不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标准的情况,影响工程质量。

1.2 技术标准与创新能力不足

在当前住宅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背景下,质量管理体系在接纳新技术、新工艺时常会滞后,往往会阻碍创新。一旦既有标准更新不及时就可能会影响提升工程效率与质量。其原因一方面是现行的技术标准可能缺乏涵盖广泛的专业领域,另一方面也由于与建筑市场的联系不紧密,不能及时掌握行业内外的创新动态。由此导致标准化体系僵化且缺乏弹性,难以为持续的技术革新提供有力支持。

2 住宅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优化对策

2.1 做好材料管理工作

在进行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时,应当将施工材料管理放在首要位置,并提出明确的管理措施,针对性地制定出严格的施工材料采购计划,并成立专门的检查工作小组或专业团队,在每次材料进场前进行全面的检测,避免劣质材料和产品流入施工现场。除此之外,施工单位及相关人员在施工材料的采购阶段要确保采购程序的合理性及合法性,坚决杜绝走不正规途径进行施工材料的采购或使用三无产品,这是保障施工质量的必要条件,也是硬性要求。对于采购环节和进场检查环节中“以次充好”的建材,要进行处理和问责,在施工现场也要做到实时监测,避免偷工减料和危险作业的情况发生。

2.2 构建内部沟通机制

(1)加强沟通与协调能力建设。可通过专业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沟通技巧和协调能力;建立案例分享平台,组建紧密合作的团队,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提高沟通效率。在建筑管理中,各参与方之间需要频繁地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建立统一的沟通平台,如在线项目管理系统或实时沟通工具,可以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沟通的顺畅进行。

(2)公司应不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对阶段性质量管理工作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不足或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内部沟通的形式可以包括公司发放文件、召开各种会议、举办培训等。内容涵盖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内审情况、管理评审情况等。

(3)在质量管理中涉及多个参与方,因此需要建立多种沟通渠道,如会议、文件、电子邮件、电话等,以适应不同情况和需求。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长期有效性,建议在未来的项目中,继续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完善质量控制流程,并积极采纳新兴技术手段,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施工环境和提高整体施工效率。

2.3 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住宅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转变传统的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可实现对建筑工程质量实时监测并采集相关数据信息,精准获取各项参数,为质量管理工作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装高精度传感器,连续不断收集环境参数和工程状态数据,不仅能反映实际施工环境,还能对质量评估提供依据。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借助高精度传感器对温度和湿度变化进行实时监测,了解温度、湿度变化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避免环境因素对混凝土浇筑效果产生影响。传统建筑工程监控中,采集数据更加依赖于人工测量和记录,这样不仅数据采集效率较低,还容易导致数据出现错误。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应用,能够实现对数据自动化采集,并将数据上传至数据处理系统当中,便于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管理人员可基于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能够发现潜在规律和趋势,可为质量管理提供改进措施,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质量水平,还能够推动建筑行业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2.4 应用 BIM 智能审查系统

在住宅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应用BIM 智能审查系统能进一步提高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效率。在住宅建筑工程施工图数据交付时,数据格式会因BIM 设计软件不同而不同,因此,BIM 智能审查系统为市面上常见的 BIM设计软件开发了相应的插件,以确保资料的安全性,并符合评审的技术传递需求。为了顺利完成评审,还需要对所提交的模型的组件属性以及各个专业的全局属性进行检验。建筑BIM 评审模型数据应包括2DDWG 建筑图、3DBIM 模型以及相应的计算与分析结果。智能审查时,需对建筑审查依据条文进行审查,包括构件和面积的审查、相关构件计算、楼层评审与指数评审 5 个部分。BIM 智能审查系统使用结构化的自然语言将标准化规范说明分解为领域规则库,并提出基于 BIM 模型的自动化语义建模方法,利用评审引擎对其进行标准化检验,进而给出评审结论。为了提升评审效率,要求评审成果能够快速、便捷地呈现出来,轻量级的评审平台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网页端和移动端轻量化模型的浏览需求、符号化的表达以及轻量化的 3D 模型表达在该平台得到满足,同时,可以实现信息查询、空间测量、专业数据评审、数据统计和模式比较。该系统可将 2D 和 3D 设计图分开显示在多个显示屏上,并进行比较,也可以在 3D 模式下进行 2D 图纸对照和检查。

2.5 构建人才培养与发展机制

在住宅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进程中,人才培养与发展需要重视实践教学与理论研究的有机结合,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打造互联网 + 大数据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在此过程中,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企业案例分析、现场学习和模拟操作也可纳入课程体系,这样不仅是为了让学员掌握当前的行业知识,更重要的是采用这种方式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还可以建立行业-学院-研究所的三方合作模式,将行业前沿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引入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可以搭建一个开放、协同、共享的平台,鼓励知识和经验的交流,促进从业者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提升。在这个平台中,特别强调对年轻人才的培养,包括通过设立奖学金、创新基金等激励措施,以及提供国内外交流的机会,吸引和保留人才,并强化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为在岗人员提供系统的学习和进修平台,确保其专业技术水平与时俱进。

结语

总之,住宅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在于通过构建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将质量标准贯穿于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阶段。通过强化管理体系、完善操作规范、提升从业人员技能以及引入先进技术,建筑行业将能够应对复杂的工程挑战,满足不断提高的质量要求。

参考文献

[1]王立新.质量管理标准化全面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实践的路径探究[J].大众标准化,2024(05):22-24.

[2]王永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要求及策略[J].工程建设标准化,2023(12):112-115.

[3]韩有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3,8(03):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