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视角下中职思政课程教学质量优化策略
姜媛
奇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 831800
在职业教育中,思政教育被视为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提升道德品质的关键环节。因此,思政教材的更新和改革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中央关于教材建设的部署要求,教育部组织编写了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中职思政新教材更加符合中职教育的实际需求,研究中职思政新教材视角,以及新教材视角下中职思政课程教学质量优化策略,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1 中职思政新教材特点
1.1 时代性
新教材融入了党的二十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新内容,这是对时代发展脉搏的精准把握。研究优化策略,有助于将这些新思想、新内容更加有效地融入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并理解国家的最新政策导向和社会价值观,从而增强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1.2 实践性
新教材强化了案例教学、情境设计等实践性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研究优化策略,可以进一步丰富案例库,设计更加贴近实际、具有挑战性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1.3 针对性
新教材贴近中职学生认知水平,这是对中职学生特点的充分考虑。研究优化策略,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设计更加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社会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新教材视角下中职思政课程教学质量优化策略
研究新教材视角下中职思政课程教学质量优化策略,需紧扣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特点,研究其教学质量优化策略:
2.1 以时代性为引领: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亟需更新,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教学内容更新方面,中职学校可以使用动态化教材,及时补充时政热点作为教学案例。例如,可以将“一带一路”新疆节点建设等重大项目引入相关课程,让学生了解国家战略的实施和意义;也可以开发校本资源包,将新教材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如奇台县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增强其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教师可以借助“云班课”等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将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参与度。通过线上讨论、作业提交等功能,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职业场景中的思政情境,如职业道德冲突应对等。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提高其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2.2 以实践性为抓手:创新教学模式
以实践性为抓手创新教学模式,包括“思政+专业”融合与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用思政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在专业课程中嵌入思政元素,是通过将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课程知识点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汽修专业强调“工匠精神”,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优秀汽修工匠的事迹、分析汽修过程中的细节处理等方式,向学生传递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
项目式学习(PBL),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以“乡村振兴背景下奇台旅游服务提升方案”为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对奇台旅游服务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提升方案。同时,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学生还需要运用思政理论,如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来指导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例如,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时,要考虑如何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实现旅游与生态、文化的协调发展;在满足游客需求时,要以游客的满意度为出发点,提供更加优质、贴心的服务。
2.3 以针对性为导向:分层分类教学
在新教材视角下,中职学校思政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化,采取以针对性为导向的分层分类教学策略是极为关键的:
如对于理论基础薄弱的学生,适宜采用“微课+情景剧”的形式,将复杂的理论知识点分解为简短、精炼的视频内容,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同时,让学生在参与和观看中深化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语言和文化背景,则适宜采用双语教学能够消除语言障碍,确保思政教育的有效传递的同时,融入民族文化认同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促进多元文化的和谐共融。
3 策略实施保障
3.1 评价体系改革
传统的思政课程考核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将实践表现纳入考核体系,并赋予其较高的比重,能够引导学生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2 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加强教师的培训与专业素养的提升,能够确保教师具备实施分层分类教学策略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3.3 教学资源支持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思政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途径。通过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为分层分类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3.4 家校社合作
思政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通过加强与家长、社区的合作,能够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思政教育提供更加全面和有力的支持。
4 结语
新教材为中职思政课改革提供了契机,需立足区域实际,通过教材、教学、评价的协同创新,实现思政课“知、情、意、行”的统一,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 华 . 高 职 院 校 思 政 课 新 教 材 ⋯3+3γ 教 学 模 式 研 究 [J]. 四 川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报,2019,29(3):136-141.
[2] 冯靖. 双新背景下中职校思政课学业评价的对策[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4(11):121-123.
[3] 宋美亚,赵萍. 新教材使用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22,5(5):89-92.
作者信息:姜媛,女(1989.9),汉族,新疆奇台县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中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班主任工作;
基金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项任务课题成果(立项编号:2024ZZZC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