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学习资源开发与评价研究

作者

颜婷婷

江苏省泗洪县洪泽湖路实验学校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开发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2024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以“主题引领、情境驱动”为编排特色,涵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群,但一线教学中,存在“教材资源拓展不足、补充资源与课标目标不符、资源使用效果缺乏有效评价”等问题。小学英语教学中发现,部分教师开发的学习资源(如单词卡片、简单习题)仅停留在知识层面,未体现课标对“文化意识”“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的要求;同时,资源评价多关注“是否使用”,忽视“使用效果”。

二、基于课标的学习资源开发框架

1.开发原则

(1)课标对标原则:资源开发严格依据课标“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大核心素养要求。如 2024 译林版三年级上册Unit1《Hello!》,围绕“日常问候”主题,开发“校园问候情景剧创编”资源,学生分组编写包含“Hello”“Good morning” 等问候语的情景剧,既落实语言能力目标,又通过团队协作培养学习能力。

(2)教材适配原则:资源需紧扣教材内容与编排逻辑。四年级下册Unit1《Our school subjects》,教材以“学科认知”为核心,开发“学科主题手抄报制作”资源,学生用英语介绍不同学科的学习内容与特色,搭配教材中“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等句型,延伸教材情境。

(3)学情适配原则:考虑农村学生认知特点,开发分层资源。如三年级下册Unit1《School things》,基础层资源为 “文具单词卡片制作”,提升层为 “文具功能英语描述”,满足不同水平学生需求。

2. 开发类型与实践案例

(1)情境化资源:依托教材情境,开发沉浸式学习资源。2024 译林版三年级上册Unit3《Are you Su Hai?》,教材设计人物身份确认对话,学校开发“身份猜猜乐”资源——学生佩戴虚拟姓名卡,通过“Are you...?”“Yes, Iam./No, I’m not.”进行问答游戏,将教材文本转化为情境实践。

(2)跨学科资源:融合其他学科知识,开发综合资源。四年级上册Unit1《Our school subjects》,结合美术课 “学科主题绘画” 内容,开发“英语学科绘画日记”资源,学生用英语描述绘画内容与学科特点,既巩固学科词汇,又提升跨学科应用能力。

(3)数字化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互动资源。针对教材中抽象的语法知识(如三年级下册Unit8《Colours》的颜色词汇运用),开发“颜色配对大挑战”游戏,通过希沃白板的拖拽功能,学生将物品与对应英文颜色词连线,用英语描述配对结果,降低学习难度。

三、基于课标的学习资源评价体系构建

1.评价维度设计

结合课标要求与资源特点,从“资源适配性”“素养发展度”“学生参与度”三个维度设计评价指标:

(1)资源适配性( 30% ):评估资源与课标目标、教材内容的契合度,如“是否覆盖教材核心词汇与句型”“是否体现课标核心素养要求”;

(2)素养发展度( 40% ):关注资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促进作用,如“学生语言表达是否更流畅”“是否能理解文化差异”;

(3)学生参与度( 30% ):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在资源使用中的表现,如“主动参与次数”“任务完成质量”。

2.评价实施策略

(1)过程性评价:采用“课堂观察记录表+学生成长档案”。如使用“英语学科绘画日记”资源时,教师每日记录学生日记完成情况,包括“英语表达准确性”“绘画内容关联性”;每月整理学生日记,分析进步轨迹,针对性调整资源。

(2)结果性评价:结合单元测试与资源使用成果评价。如“身份猜猜乐”资源使用后,通过“情景对话填空”“角色扮演考核”等测试题,评估学生语言掌握情况;同时评选“最佳问答小组”,从“英语表达”“合作表现”维度评价资源使用效果。

(3)多元评价主体:引入学生自评、互评与家长评价。学生用“星级评价表”自评资源使用感受(如“我能用英语准确确认身份,给自己4 颗星”);小组内互评“合作贡献度”;家长通过“家校联系册”反馈学生在家使用资源的情况(如“孩子会用英语介绍学科,对英语更感兴趣了”)。

四、实践效果与反思

1.实践效果

(1)学生学习效果提升:实验班级学生在单元测试中表现显著进步,尤其在“情境对话”题型上有了质的飞跃;课堂上,学生主动用英语交流的积极性高涨,课堂参与度大幅提升。

(2)教师资源开发能力增强: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从单纯依赖教材转变为积极主动开发教学资源,创作了多个适配 2024 译林版教材的优质资源包,其中部分资源还在区域小学英语教研活动中得到广泛推广。

(3)课标落地更扎实:资源开发与评价紧密围绕课标核心素养展开,有效促进了学生文化意识的发展。例如,四年级学生能够对比中西方学校课程设置差异,并用英语对“中国的语文与英语的学习特点”进行简单阐述。

2.反思与改进

(1)不足: ① 部分数字化资源技术门槛较高,老年教师使用不熟练;② 资源评价中“思维品质”维度的量化指标不足,难以精准评估学生思维发展; ③ 农村家庭数字化设备有限,部分学生无法充分使用线上资源。

(2)改进方向: ① 开展“技术 + 资源”培训,编写《数字化资源使用手册》,降低教师使用难度; ② 细化“思维品质”评价指标,如通过“资源使用中的创意想法数量”“问题解决思路”进行量化; ③ 开发“线上 + 线下”双模式资源,如纸质版“英语阅读绘本”,满足不同家庭需求。

五、结论

本研究以 2024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依托,构建的“对标课标-分层开发-多维评价”学习资源体系,有效解决了“资源与课标脱节、评价不系统”的问题,既提升了学生学习效果,又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实践表明,基于课标的学习资源开发与评价,是落实新课标要求、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路径。未来,可进一步结合农村地域特色,开发“乡土文化 ⋅+ 英语”资源(如“洪泽湖湿地英文解说”),让资源更具针对性与实用性,助力小学英语教学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畅. 多元识读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小学英语学习资源设计研究[D].青岛大学, 2019. DOI:10.27262/d.cnki.gqdau.2019.000937.

[2]尚瑞林.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

[3]孙秀英. 浅析小学英语学习中校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J]. 基础教育研究, 2014, (24): 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