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车站客运组织流程对乘客满意度的影响
李冠松 王静怡
洛阳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引言: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车站客运服务质量愈发受到关注,乘客满意度成为衡量车站运营水平的关键指标。客运组织流程作为车站运营的核心,其合理性与高效性直接影响着乘客的出行体验。本文旨在创新分析车站客运组织流程对乘客满意度的影响,以期为车站管理提供新思路。
1.车站客运组织流程概述
1.1 流程构成要素
车站客运组织流程的构成要素涵盖多个核心环节,既包括面向乘客直接服务的环节,也包含后台支撑环节。直接服务环节涉及“购票服务”、“安检核验”、“候车引导”、“检票乘车”、“出站疏导”等,这些环节直接与乘客产生交互,是乘客感知服务质量的关键触点。后台支撑环节则包括“客流监测”、“运力调度”、“应急准备”、“设施维护”等,虽不直接面向乘客,但对前端服务的顺畅性起到决定性支撑作用。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协同运作,共同构成完整的客运组织体系,任何一个要素出现衔接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流程效率下降,进而影响乘客体验。
1.2 流程特点分析
车站客运组织流程具有显著的动态性与复杂性特征。动态性体现在流程需根据客流变化实时调整,例如节假日高峰时段与日常平峰时段的流程安排存在明显差异,需通过“增加服务窗口”、“调整安检通道数量”等方式适配客流波动,同时还需根据列车晚点、天气变化等突发情况,灵活调整检票时间与候车区域。复杂性则源于服务对象的多样性与需求的差异化,乘客群体涵盖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等,不同群体对流程的便捷性、舒适性要求不同,同时流程还需兼顾“安全管理”与“效率提升”,在保障乘车安全的前提下,减少乘客等待时间与流程冗余。
1.3 流程发展趋势
当前车站客运组织流程呈现智能化、一体化与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智能化体现在技术应用的深度融合,如“人脸识别检票”、“智能客服机器人”、“大数据客流预测”等技术,逐步替代传统人工操作,提升流程自动化水平,同时还可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候车区域人流密度,避免拥挤踩踏风险。一体化趋势则聚焦于打破环节壁垒,实现“购票-安检-候车-乘车”等流程的信息互通与无缝衔接,例如通过手机APP 整合行程信息,为乘客提供全流程引导服务,同时打通车站与地铁站、公交站的信息系统,实现换乘信息实时同步。个性化趋势则针对不同乘客群体的需求,推出定制化服务流程,如为残障人士提供专属安检通道与乘车协助,为商务乘客提供快速换乘服务,为家庭乘客提供母婴候车室与儿童游乐区,满足乘客多元化需求。
2.客运组织流程对乘客满意度的影响机制
2.1 购票流程影响
购票流程通过便捷性与稳定性直接影响乘客满意度。若购票渠道单一,仅依赖线下窗口,会增加乘客排队等待时间,易引发乘客焦躁情绪;而线上购票平台若操作复杂、系统不稳定,出现“购票失败”、“订单异常”等问题,会大幅降低乘客购票体验。此外,购票信息透明度也至关重要,若票价说明、退票改签规则不清晰,易导致乘客误解与纠纷,进而降低满意度。便捷、稳定且信息透明的购票流程,能减少乘客时间成本与沟通成本,增强乘客对客运服务的信任度。
2.2 安检流程影响
安检流程通过效率与人性化服务影响乘客满意度。安检流程若存在通道设置不合理、工作人员操作不熟练等问题,会导致乘客排队时间过长,尤其在早高峰、节假日等时段,易引发乘客不满。同时,安检环节的人性化程度直接关系乘客感受,例如对携带“特殊物品”的乘客缺乏灵活处理方式,对老年人、残障人士缺乏必要协助,会让乘客感受到服务的冷漠。高效且兼顾人性化的安检流程,既能保障乘车安全,又能让乘客感受到被尊重,提升服务体验。
2.3 候车与乘车引导流程影响
候车与乘车引导流程通过信息准确性与环境舒适性影响乘客满意度。候车环节若信息提示不及时、不准确,如列车晚点信息未及时更新、候车区域指引不清晰,会导致乘客盲目等待、寻找候车位置,增加乘客焦虑感;乘车引导环节若检票口标识不明显、上下车引导人员不足,易造成“乘客拥挤”、“误乘”等问题,影响乘车效率。此外,候车环境的舒适性也与流程设计相关,如候车座椅布局不合理、休息区域划分不科学、配套设施缺失,会降低乘客候车期间的舒适度。清晰的信息引导与舒适的候车环境,能帮助乘客有序完成“候车-乘车”环节,减少不确定性,提升乘客对客运服务的整体满意度。
3.提升乘客满意度的客运组织流程优化对策
3.1 流程智能化升级
流程智能化升级需从技术应用与系统整合两方面入手。在技术应用上,可扩大“人脸识别”、“智能闸机”等技术的覆盖范围,实现安检、检票环节的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工干预带来的效率差异;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流规律,提前预判高峰时段与重点线路的客流变化,动态调整服务资源配置,如增加临时检票通道、调配工作人员支援重点环节。在系统整合上,需打通各环节信息系统壁垒,将“购票-安检-候车-乘车”等环节的信息整合至统一平台,通过手机 APP、站内电子屏等渠道,为乘客提供实时、精准的行程信息与引导服务,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管控。
3.2 服务人性化改进
服务人性化改进需聚焦乘客需求差异,优化流程细节。针对特殊群体,可设置专属服务流程,如为残障人士提供“从进站到乘车”的全程协助服务,配备“无障碍安检通道”与“无障碍候车区域”;为老年人提供“人工辅助购票”、“纸质票据打印”等传统服务选项,避免因过度依赖智能设备导致服务断层。在流程细节上,可优化候车区域布局,增加“母婴室”、“充电设施”、“便民服务台”等配套设施;在安检环节,对携带特殊物品的乘客提供灵活检查方式,减少物品检查对乘客的不便,通过细节优化让乘客感受到服务的温度。
3.3 管理协同化加强
管理协同化加强需打破部门与环节壁垒,建立高效协同机制。在内部管理上,明确客运服务各部门的职责边界,建立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避免出现流程衔接漏洞,例如通过“定期联席会议”协调各环节服务标准,确保流程执行一致性;同时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及时整改流程中的问题。在外部协同上,加强与交通枢纽、周边商业设施的联动,整合“换乘信息”与“服务资源”,为乘客提供一体化出行解决方案,例如在车站内设置“换乘指引标识”,与周边商场合作提供“临时休息区域”高峰时段开放商场闲置区域供乘客候车、提供座椅与饮水,通过内外协同提升乘客出行体验的完整性。
结束语:通过对车站客运组织流程对乘客满意度影响的分析,明确了各流程环节的关键作用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的优化对策具有一定创新性与实践指导意义,有助于车站提升客运组织效率与服务质量,进而提高乘客满意度,推动车站客运服务向更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绍潇.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满意度提升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4,(23):7-9.
[2]李颖.基于乘客感知的南京地铁乘客满意度评价研究[J].绿色科技,2023,25(04):245-249.
[3]谢欣.合肥地铁乘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