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内河码头结构型式选择对岸线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影响分析

作者

朱安安

桐城市港航管理服务中心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 231400

一、引言

随着内河航运的蓬勃发展,内河码头作为货物装卸、转运的关键节点,其建设对于推动区域经济交流、促进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降低物流成本,还能加强区域间的互联互通。

然而,在码头建设过程中,结构型式的选择是一项关键决策。不同的结构型式会在多方面产生差异,尤其对岸线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有着深远影响。合理的结构型式既能实现岸线资源的高效利用,避免浪费,又能最大程度降低对周边生态的破坏,实现内河码头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共进,这也是当下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内河码头常见结构型式概述

2.1 浮式码头

由趸船、系泊设备及引桥构成,趸船靠浮力漂浮,随水位升降,与岸以引桥相连。能适应内河水位大幅变化,枯水、丰水期均可保障装卸作业连贯。施工多为趸船定位、引桥搭建,水下基础施工量小,对周边生态扰动有限。不过,其受风浪冲击大、稳定性弱,且趸船易腐蚀,需定期维护、更换部件,运营成本及管理难度增加。

2.2 直立式码头

由基础、墙身和上部结构组成,结构坚固且与岸线垂直,靠泊作业面大。凭借稳定结构,可承载重设备、承受船舶撞击力,作业效率高,适合吞吐量大的码头。但施工需大规模岸坡开挖、基础浇筑等干地操作,严重破坏岸坡植被、土壤结构,改变水流形态,对周边生态冲击大,生态恢复难度高。

2.3 斜坡式码头

主要含斜坡道、趸船或驳岸,斜坡道连接岸坡与水域。结构简单、成本低,施工不像直立式码头那样深度改造岸坡,对生态破坏小,能维持生态平衡。还可通过斜坡道与趸船配合适应一定水位变化,保障船舶靠泊及装卸作业正常开展。

2.4 高桩梁板式码头

由桩基、横梁、面板构成,桩基打入河床,上部搭建承载结构,整体轻盈。阻水面积小,对水流影响不大,稳定性好,能应对船舶靠泊作用力。施工时打桩会搅动河床底泥,干扰水下生态,且施工工序复杂、工期长,需精细把控生态保护措施。

三、不同结构型式对内河码头岸线利用的影响

3.1 浮式码头

其可灵活布于内河岸边,凭借可移动、易调整优势,能充分利用不规则或复杂岸线,无需大面积陆域配套,可在有限岸线内多设泊位,提升岸线利用效率,适用于中小规模货物吞吐且岸线紧张区域。

3.2 直立式码头

依靠垂直岸线结构,单位岸线长度能提供较大靠泊面积,可紧密排列泊位,利于大规模、集中化装卸作业,实现岸线高强度利用。但对地基条件要求严格,需规整稳固岸线来建设,对曲折或地质不佳岸线适应性欠佳。

3.3 斜坡式码头

虽结构简单,可因斜坡道会占一定岸线长度,岸线利用效率相对受限。不过它贴合天然岸线,在生态保护要求高、需保留岸线原始风貌区域,能在保障生态基础上,合理利用岸线实现船舶停靠与货物转运功能。

3.4 高桩梁板式码头

借助桩基支撑,可向水域适当延伸,拓展岸线利用空间,增加泊位数量。还能适应多种水深条件,灵活布局于不同岸线,经合理规划可有效提升岸线综合利用效益,尤其适合内河航道水位变化大且需充分挖掘岸线资源的情形。

四、不同结构型式对内河生态保护的影响

4.1 浮式码头

其施工水下基础工程量小,对河床及周边水域生态直接破坏低,建设时对水生生物栖息地扰动有限,后期拆除或迁移遗留生态影响也较小。但趸船等长期浸水,存在油漆剥落、油污泄漏风险,若处理不当会污染水体、危害水生生物,且受风浪影响晃动会干扰水域生态稳定性,影响水生生物习性。

4.2 直立式码头

施工阶段,大规模岸坡开挖、基础浇筑等作业会破坏原生植被,改变水流形态,使泥沙淤积或冲刷加剧,严重干扰底栖生物、鱼类洄游。运营时,生产作业产生的噪声、污水排放以及船舶靠泊碰撞震动等,持续影响周边水域生态,减少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

4.3 斜坡式码头

因结构简单,施工对生态破坏主要集中在修筑斜坡道部分,整体扰动范围小。它能顺应自然岸线,保留较多原生生态环境,对水流改变温和,利于水生生物生存繁衍,在生态保护方面有优势,适合生态敏感区域码头建设。

4.4 高桩梁板式码头

施工时打桩作业搅动河床底泥,增加水中悬浮物,影响水体透明度,阻碍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破坏底栖生物生存环境。运营阶段,结构腐蚀等问题会对水质产生潜在威胁。对此,施工可采用合理工艺,如设置防污帘减少底泥扩散,运营中加强结构维护和水质监测,以此降低对生态的不良影响。

总之,不同结构型式的内河码头在生态保护方面各有利弊,在建设与运营中需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尽力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码头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

五、内河码头结构型式选择的综合考量因

5.1 岸线资源特点及适配性

岸线的长度、宽窄、规整程度与水深条件是关键考量因素。规整且长度、水深适宜的岸线,直立式码头能发挥作业高效、泊位排列紧密优势,实现高效利用。岸线曲折、长度有限时,浮式或高桩梁板式码头更适配,可灵活利用不规则岸段拓展空间。斜坡式码头适合需维持原始岸线风貌、生态敏感区域,虽岸线利用效率有限,但能平衡生态与功能。

5.2 水文条件约束

内河水位变化幅度、水流速度、含沙量等水文要素影响大。水位变化大的区域,浮式和高桩梁板式码头适应性好,能保障不同水位下正常使用。水流湍急、含沙量高的水域,高桩梁板式码头阻水小、对水流影响弱,可避免加剧泥沙淤积,更为合适。水流平缓、水位变化稳定地段,则可综合其他条件考虑选用直立式或斜坡式码头。

5.3 其他相关因素

周边环境方面,处于生态保护区或人口密集区时,优先选对生态影响小、噪音及污染控制好的结构型式,如斜坡式、浮式码头。经济成本上,直立式码头建设成本高但后期维护成本低,适合吞吐量大、长期运营场景;浮式码头建设简单但维护频繁,适用于中小规模使用;高桩梁板式码头成本和技术要求适中,要权衡不同项目的综合性价比。

综合考虑上述各方面因素,权衡利弊,才能选出契合内河实际情况的码头结构型式,让码头建设既能满足功能需求,又能兼顾生态保护与成本控制等多方面要求。

六、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浮式、直立式、斜坡式和高桩梁板式等内河码头结构型式各有特点,在岸线利用效率与生态保护方面表现各异,需依据具体的岸线资源、水文条件及周边环境等因素综合权衡选择。

在实际建设中,应充分做好前期调研与规划,全面评估各方面影响,优先选取既能高效利用岸线,又能最大程度降低生态破坏的结构型式,同时加强施工及运营阶段的生态保护举措。

未来,随着技术发展与环保理念深入,期待有更环保、更高效利用岸线资源的新型码头结构出现,推动内河码头建设与生态环境更加和谐共生,助力内河航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立伟,李小敏,吴恒兰. 京杭运河苏北段岸线能力及集约利用研究[J]. 珠江水运,2025(3):144-146.

[2]龚欢. 浅谈内河某重力式码头工程设计[J]. 珠江水运,2024(23):15-17.

[3]赵瑜颉,冯扬文. 完善湖州港岸线资源利用的对策建议[J]. 集装箱化,2021,3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