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在低段故事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朱贺
北京市平谷区第六小学
引言
低段故事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与情感体验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兴趣与参与感,导致阅读教学效果有限。情境创设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策略,通过引入具体的场景和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内容。通过角色代入、互动交流等方式,情境创设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提升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本文将探讨情境创设在低段故事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及其成效,旨在为优化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一、低段故事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需求
在低段故事阅读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阅读目标单一与课堂结构模式化。许多课堂依旧停留在机械识字和浅层理解的层面,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思维延展和情感共鸣。故事文本本应是一种激发兴趣和想象力的载体,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被简化为背诵和复述,教学价值被大大削弱。这种倾向容易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下降,进而影响长期的学习习惯养成。尤其是低段学生处于形象思维主导阶段,对抽象的语言解释难以产生共鸣,如果缺乏恰当的教学引导,他们往往难以深入理解故事的意义。
课堂中还存在过度强调教师中心的现象,教师更多地承担讲解者与控制者的角色,而学生则被动接受信息。阅读教学应当成为互动交流的过程,但单一的讲解模式使得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的机会,无法真正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与价值。学生个体差异明显,不同孩子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存在差距,但课堂教学往往难以顾及到这种差异性,导致部分学生始终处于“跟不上”或“过于简单”的两极状态。长期如此,容易造成学习自信心不足或学习兴趣流失,对后续的阅读习惯培养与语文素养发展均不利。
低段故事阅读教学普遍存在评价方式单一的问题。多数教师采用结果导向的评价体系,侧重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复述故事情节或回答特定问题,而忽视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与思维发展。评价的单一不仅制约了教师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观察,也削弱了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表达与创造的动力。故事阅读不仅仅是文字的解码与情节的复述,更应是一种多维度的综合体验。当前的教学模式与评价方式难以匹配这一目标,这也是亟待改进的重要方面。
二、情境创设在低段故事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在低段故事阅读教学中引入情境创设,能够有效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氛围,让学生在具体化的情境中获得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实物展示以及表演活动等方式,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场景,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和动作感知故事的内涵。这种情境设计不仅契合低段学生以直观感知为主的认知特点,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探究欲望,使得故事内容与现实经验紧密结合,进而促进阅读理解的深化。
在教学实践中,情境创设还可以通过角色代入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参与感和情感投入。教师在组织故事阅读活动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并通过语言表达与动作演绎来体验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和情节发展。这样的角色扮演不仅使学生能够从更深层次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还能帮助他们在模拟的情境中更好地把握故事的发展逻辑,从而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这种体验式学习,学生能够在参与中获得更加生动和真实的阅读体验。角色扮演的过程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协作能力,因为他们需要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角色特点,调整表演方式,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也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单向的信息传递模式,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尤其是对于低段学生,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情感体验本能地更容易被这种富有趣味的活动所调动,因此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故事的世界中,进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还需注重与学生现实生活的结合。将故事中的场景与学生的日常经验进行对应,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语境中自然地理解和接受故事内涵。在阅读关于友情或家庭的故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让他们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这种策略不仅增强了阅读的亲近感,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通过这样的方法,情境创设不仅成为课堂中的教学工具,更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桥梁。
三、情境创设助力低段故事阅读教学成效的实践分析
在低段故事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情境创设的应用展现出了显著的积极成效。通过在课堂中营造具体的语境,学生能够更快进入故事氛围,产生情感共鸣。研究表明,参与情境化阅读的学生在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关系以及表达个人感受方面的表现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这一结果表明,情境创设能够有效弥补低段学生抽象思维不足的缺陷,使他们通过具象化的学习过程获得深层次的理解和体验。阅读不再是单纯的识字与复述,而是成为一次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活动。
实践经验也显示,情境创设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在课堂中融入情境元素,学生的参与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不仅变得更加主动地发言和提出问题,还会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主动延伸故事情节,进行创造性的表达。这种由兴趣驱动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热情,使他们在互动中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并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教师观察到,在情境创设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得到锻炼,他们敢于发表个人看法,并通过与他人的讨论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认知。这种变化不仅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还促使学生逐步建立起自信心,敢于在公开场合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这些积极的变化远远超出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效果,为低段故事阅读教学的创新和提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与实践路径。
进一步的实践分析还表明,情境创设在促进多维度能力发展的也对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模拟和体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道德寓意和情感内涵,逐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积极的情感倾向。这种成效不仅体现在课堂之中,也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他们在生活中更善于沟通与表达,更容易形成阅读习惯和文学兴趣。情境创设不仅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低段故事阅读教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方向。
结语
本文以低段故事阅读教学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情境创设在其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表明,情境创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促进理解力和表达力的发展,并在课堂互动与价值引导中展现积极作用。这一研究对于优化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综合素养具有现实意义,也为后续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刘敏,赵倩.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教育观察,2023,12(15):45-47.
[2]陈涛,郑颖.小学低段故事阅读教学中情境化策略研究[J].语文建设,2024,(08):62-65.
[3]孙晓华,周凯.情境教学法促进小学生阅读理解的实证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2,24(10):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