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统领下的小学科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李娟
皖滁州市定远县新区实验小学
引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建构科学概念,是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建构新的科学概念,纠正错误的前概念,丰富有待完善的概念。
1.大概念统领小学科学单元教学的理论基础
1.1 大概念的内涵与特点
大概念是指能够统摄学科核心知识、反映学科本质规律的关键性概念,具有“统领性、迁移性、抽象性”三大特点。在小学科学领域,大概念并非单一知识点,而是能串联多个知识模块的核心观念,如“物质的变化”“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能量的转换与利用”等。其统领性体现在可整合单元内分散的知识点,形成结构化知识体系;迁移性表现为学生能将大概念应用于新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如掌握“生物适应环境”大概念后,可解释不同地区动植物的形态差异;抽象性则要求大概念需通过具体案例、实践活动逐步渗透,避免直接灌输,契合小学生从具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为小学科学单元教学提供清晰的逻辑主线。
1.2 小学科学单元教学的目标与要求
小学科学单元教学以“培养科学核心素养”为核心目标,要求打破单课教学的碎片化局限,实现“知识、能力、素养”的协同发展。从知识目标看,需引导学生掌握单元内核心知识点,并理解知识间的内在关联,而非孤立记忆;从能力目标看,需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从素养目标看,需渗透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如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实证意识,通过了解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树立责任观念。同时,单元教学要求贴合小学生认知水平,教学内容需联系生活实际,教学活动需注重趣味性与实践性,确保学生能主动参与、深度思考,避免教学流于形式。
2.大概念统领下小学科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创新方法
2.1 基于大概念的教学内容整合
基于大概念的教学内容整合,需遵循“大概念—子概念—具体知识点”的层级逻辑,重构单元教学内容。以“物质的变化”大概念统领“水的三态变化”“蜡烛的燃烧”“铁的生锈”单元为例:先明确大概念核心内涵;再拆解出“物理变化的特点”“化学变化的特点”“变化与能量的关系”三子概念;最后将单元内知识点对应到子概念下,形成“大概念统摄、子概念支撑、知识点落地”的内容体系。
2.2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活动设计,需围绕大概念设计“阶梯式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大概念的理解。以“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大概念统领“校园植物”单元为例,设计三级问题链:基础层问题(“校园里有哪些植物?它们生长在什么环境中?”),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收集事实;进阶层问题(“为什么松树能在寒冷环境中生长,而月季不能?植物的形态与生长环境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建立关联;拓展层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大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每个问题均对应具体教学活动,如基础层问题搭配“校园植物调查”活动,进阶层问题搭配“植物形态与环境对比实验”活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究,深化对大概念的认知。
2.3 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元化评价体系需以“评估大概念的理解与应用”为核心,突破“单一知识测试”的局限,涵盖“过程性评价、成果性评价、素养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如“是否能围绕大概念提出合理问题”“是否能规范完成实验操作”,可通过课堂观察、实验记录单进行评估;成果性评价聚焦学生对大概念的掌握程度,如让学生绘制“物质变化”知识结构图,或撰写“校园生态保护建议”,评估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大概念的应用能力;
素养性评价则关注科学思维与态度,如“是否能根据实验数据客观得出结论”“是否具有主动探究的兴趣”,可通过师生互评、学生自评实现。评价主体需兼顾教师、学生、同伴,确保评价全面、客观,真正反映大概念统领下单元教学的效果。
3.大概念统领小学科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对策
3.1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落实大概念教学的关键,需从“大概念认知、教学设计、实践反思”三方面发力。开展“大概念专题培训”,通过专家解读新课标中的大概念体系、分析优秀单元教学案例,帮助教师理解大概念的内涵与统领作用,避免将大概念等同于普通知识点;组织“大概念教学设计工作坊”,指导教师掌握“内容整合、问题设计、评价构建”的方法,如分组完成“力的作用”单元教学设计,在实践中提升技能;建立“教学反思机制”,要求教师课后记录大概念教学中的问题(如“学生对大概念的理解是否到位”“问题链设计是否合理”),定期开展反思交流活动,分享经验、解决困惑,逐步提升教师驾驭大概念教学的能力。
3.2 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需围绕大概念教学需求,构建“教材—教具—数字化资源”一体化资源体系。在教材资源方面,结合大概念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重组,编写“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教学指导手册”,明确每个单元的大概念、子概念、教学重难点与活动建议;在教具资源方面,配备契合大概念教学的实验器材,如围绕“能量转换”大概念,准备太阳能小车、电池、小灯泡等,支持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在数字化资源方面,建设“大概念教学资源库”,收录优质公开课视频、虚拟实验软件、生活案例素材(如“工业废水处理中的物质变化”视频),方便教师获取资源,同时为学生提供课后自主学习的平台,助力大概念的深化理解。
3.3 教学管理与支持体系的完善
完善教学管理与支持体系,需从“制度保障、教研支持、成果激励”三方面构建长效机制。在制度保障方面,学校需将大概念单元教学纳入教学计划,明确课时安排与教学要求,避免因教学进度压力导致大概念教学流于形式;在教研支持方面,成立“大概念教学教研组”,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针对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如“大概念与知识点的衔接”“评价标准的设定”)提供专项指导;在成果激励方面,设立“大概念教学创新奖”,对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进行表彰,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大概念教学实践,同时将大概念教学成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大概念统领下的小学科学单元教学提供稳定的支持环境。
结束语:基于大概念下的教学,学生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更多的关注了概念背后的本质内涵,更多地有自己的体验,将有助于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完整的对世界的理解,初步形成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了解科学精神,构建一个人健康协调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振强,贾明娜,徐文彬.基于学习进阶的小学科学学习设计——以水的主题为例[C]//中国科普研究所.第十五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论文集.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南京市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2023:378-387.
[2]韩荣辉.新课标视域下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的理解与实践[J].理科爱好者,2023,(04):167-169.
[3]李薇.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小学科学单元项目式教学设计——以教科版“船的研究”单元为例[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3,(08):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