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土建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及其重要性分析

作者

刘裕聪

广东威恒输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 528200

1 引言

土建工程是国民经济的“硬底盘”,覆盖住宅、交通、市政等方方面面,其质量安全直接关乎民生福祉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建设规模持续攀升:2024 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 38.5 万亿元,同比增幅 6.2% ,其中土建工程贡献率逾七成。规模扩张背后,技术管理短板亦愈发凸显——住建部数据显示,2024 年房屋市政工程事故 523 起,技术落实不到位所致者占比高达 45% ,直接经济损失超 20亿元[1]。由此可见,聚焦施工关键技术、补齐管理漏洞,已成为提升土建工程品质、守牢安全红线的迫切需求,也可为后续技术治理提供系统、可落地的参照。

2 土建工程关键施工技术要点

2.1 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地基基础是土建工程的根本,其施工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地质勘察与方案设计:施工前需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明确地质土层分布、承载力特征值等参数。根据勘察结果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案,如换填法、强夯法、桩基法等。例如,对于软土地基,若承载力特征值小于 120kPa ,宜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桩长应根据地质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 20m, 。

桩基施工质量控制:桩基施工时需严格控制桩位偏差、桩身垂直度及沉桩深度。桩位偏差应控制在 50mm 以内,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大于 1% ,沉桩深度误差控制在 ±50mm 。同时,需对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时,Ⅰ类桩比例应不低于 90%[2] 。常见地基处理方法及技术参数如表 1

表 1 常见地基处理方法及技术参数

2.2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混凝土结构是土建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搅拌时应控制搅拌时间,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时间不少于 90s,自落式搅拌机不少于 120s 。混凝土运输时间应根据气温确定,常温下不宜超过 120min ,高温季节(气温 .230C )不宜超过 90min ,运输过程中应防止离析。对于掺有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 14d 养护期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不应大于 25°C 。

2.3 钢结构施工技术

钢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施工周期短等优点,在大跨度建筑、高层建筑中应用广泛。

防水工程直接影响工程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其施工技术要点主要有:

防水材料选择:根据工程部位及防水等级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屋面工程采用 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时,厚度不应小于 4mm ;地下工程采用高分子防水卷材时,厚度不应小于 1.5mm. 。防水材料进场前需进行抽样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基层处理:施工前需对基层进行处理,基层应平整、干燥、清洁,平整度偏差不应大于 5mm/2m 。对于屋面基层,需设置找坡层,找坡坡度不应小于 2% ;地下工程基层阴阳角应做成圆弧或钝角,圆弧半径不应小于 50mm[3]∘ 。施工技术要点应用对工期的影响对比如表 2

2.4 防水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表 2 施工技术要点应用对工期的影响对比

3 土建工程施工技术要点的重要性分析

3.1 保障工程质量,提升工程耐久性

将地基处理、混凝土成型、钢构安装及防水施工等关键工序的技术要点刚性落地,不仅能一次性把工程合格率推上新台阶,更能在全生命周期内“赚回”耐久性[4]。以钢构为例:焊接工艺受控、防腐涂层按规范厚度和间隔施工,并辅以全过程监测,可显著延缓锈蚀速率;某项目据此执行后,钢构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预期腐蚀深度下降 40% ,全周期维护费用减少 25% ,且施工阶段零事故记录。

3.3 缩短施工工期,提高施工效率

在钢结构施工中,工厂化加工与现场精准安装相结合的技术要点应用,可大幅缩短施工周期。对比两个相同规模的钢结构厂房项目,采用构件工厂加工、现场精准定位安装的项目,施工工期为 90d;而采用现场加工安装的项目,施工工期为 120d,前者较后者缩短 25%o0

3.4 节约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将技术要点嵌入施工流程,最直接的经济效益就是减少返工、提高材料利用率,进而显著压缩工程成本。以地基处理为例,前期开展精细化地质勘察,可精准识别土层承载力差异,避免“一刀切”带来的过度投入[5]。某项目原拟全部采用强夯法,预算 800 万元;经补充勘察发现,局部区域土质良好,仅需换填处理,最终采用“强夯 + 局部换填”组合方案,实际支出 650 万元,直接节省 150 万元,降幅达 18.8% 。

4 结论

综合梳理可见,土建工程的技术要点贯穿地基、混凝土、钢结构及防水四大板块,任一环节的参数偏差或操作失范都可能放大为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风险。实践表明,将技术要点嵌入全过程管控,可带来可量化的综合收益:一次验收合格率提高 15%-20% ,结构耐久年限延长 10–15 年;因技术失误导致的事故率下降逾六成,人员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合理工期压缩 10%-25% ,施工效率同步跃升;综合成本节省 8%-18% ,项目整体收益显著提升。因此,技术管理不能停留在“节点检查”,而应成为覆盖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主线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建国.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优化研究[J].建筑技术,2023,54(6):721-724.

[2]李红梅.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控制技术及应用[J].施工技术,2022,51(12):89-92.

[3]张志强.大跨度钢结构安装精度控制技术研究[J].钢结构,2021,36(8):115-119.

[4]陈立军.土建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建筑安全,2023,38(9):23-26.

[5]赵晓华。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J].工程质量,2022,40(7):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