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策略分析

作者

赵向杰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89

基金项目; 2021 年度院级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研究项目-高职院校数控专业工匠精神培育研究-以为例(项目编号:21xhjgzx002);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陕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GH22Y1621)

引言:如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升级趋势明显,技能型人才需求较大。通过培养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实现转型升级目标。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内,工匠精神是一种核心培育素养,人才培育领域应认识到工匠精神培育的意义,积极探寻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工匠精神培育方法,为社会提供更多具有创新能力、技能专业的人才。

1.培养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

我国社会发展转型趋势日渐明显,逐步朝着制造强国迈进,在这一关键转型升级阶段,需要更多技能水平高的应用人才。学校作为人才培育、人才供应的重要场所,要切实围绕现代化形势,积极贯彻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确保技能型人才道德素养、技能水平过关。在人才培养期间实现工匠精神的弘扬,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积极影响,使他们能够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进,展现中国特色,集中力量打造特有的大国工匠。在人才中实现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等工匠精神的培育,使人才能够在学习中获取理论,在操作中增强实践能力,更好地推动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2.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培育策略探究

2.1 积极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积极引导人才培养

深度分析工匠精神的内涵,其表现着一种执着专注的精神状态。当前,要想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的培育,要广泛传播工匠精神,力争做到讲好“工匠故事”,对人才产生熏陶感染作用。当处于教学环节,从大国工匠出发,针对一些能够表现工匠精神传承、技能追求的事迹,突出专注与坚持的美好品格。以船舶人才的培养为例,收集相关光荣事迹,搜寻和造船业相关的一些影响人物,如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学生中树立榜样,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明白坚守岗位、不改初心的意义。为了能够引导学生深层认识大国工匠身上所独具的良好品质,要科学讲述“工匠故事”。在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中,端正学生思想,激励他们树立严格的目标,提升他们的专业学习动力,学校特别组织了一场有关“大国工匠进校园”的活动,学校发出诚挚邀请,让一些有名气的船企大国工匠前来参与教育活动,围绕专题为学生带来讲座,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讲述他们的技能成才历程,并围绕“工匠精神”深层讨论说出理解看法,让学生能够获得现实榜样,产生更强烈的职业追求。

2.2 推行校企联盟,铸造工匠精神

在工匠精神引领下,为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为双方共育创建支持平台,确保教学内容规划科学,同工作岗位顺利对接,同时梳理教学过程,确保和生产过程相对接。学生在学校内按照要求进行知识的学习,有效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完成人文素养类课程学习任务,应组织安排其到联盟企业,参与专业课程技能的实训活动,确保理论原理迁移应用,最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也能明确知识的应用价值找出疑难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转向理论学习,促使学生专业技能得到锻炼,同时也能促进理论和实践趋于统一。结合当前人才培育目标,为保证高效提升人才的技能水平,学校和企业应协同工作,通过双标准严格培育人才。从学校来看,要密切围绕课程标准,扩展人才培育维度,确保人才素养、专业技能等培育工作落实到位;从企业来看,要参考岗位工作人员标准,当推进人才培养工作时,力争在职业素养、工作态度、专业能力等层面落实培养举措;学校和企业要互相合作,发挥合力作用,为社会输送大量技能过硬、敬业爱岗、创新能力强的人才[1]。

2.3 创新教育方式,加强工匠精神育人成效

如今社会各行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求较高,在技能型人才中实现工匠精神的培育,应确定培育基础与保证条件,即实践教学。当前,获取有效的抓手,通过现代学徒制的构建,在基础条件的支持下助力实习实训基地有序建立。围绕现代学徒制,积极调整相应的人才培育模式,使人才培育环节深度落实产教融合理念,同时鼓励学校和企业互相合作,为工匠精神的落实创建条件,通过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当前,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人才众多,从他们的岗位实践中能够获取可贵的精神品质,学生深层领悟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等优良品格,获得学习榜样。当前步入数字化时代,人才培育环节可积极应用数智技术,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模拟仿真主要的工作场景,当学生在这种场景中实践操作时能够更直观地体验工作氛围。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策略,学校和企业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并为企业的技能大师提供支持,设置专门的工匠工作室,和工匠人才一同探讨、制定教育标准。

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融入创新理念,推出丰富的活动形式,并依托不同类型的活动进行“工匠品质”的提炼。比如,开展多元化活动,组织安排志愿服务、德育、社会实践等活动形式,推动“工匠精神”快速树立。鼓励实行宣传手段,促使教育工作在“工匠精神”的氛围下顺利推进。

2.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技能竞赛

人才培育环节,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为学生带来积极的生活环境氛围,为工匠精神的传播与继承带来有效的媒介。建立校园文化,从“工匠精神”入手,借助多种宣传途径,如展板、公众号、微博等,改善校园设施条件,综合提升内部设施文化品位,使学生日常接触到浓郁的文化。

要想检验人才技能水平是否提升,技能竞赛是一种有效的验证方式,并且当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时也能逐渐养成创新意识,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学校应在学生中给予充分鼓励,引导他们主动加入一些赛事项目,并在技能大赛的支持下,不断丰富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的层次[2]。教师要合力利用技能大赛的机会,整理大赛中的操作文件,确保各项规范的价值性内容与课堂实践教学深度融合,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更多思路;学生获得实践机会加入技能比赛,迁移应用专业知识,在实操过程中增长技能、提升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在团队中懂得如何协作,这一系列素质是一名合格的工匠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比如,在某校机械加工专业中,学校针对人才专业发展需求,围绕机械零件的加工、测量等不同技能,推进技能比赛过程中大力搭建大赛平台,确保覆盖加工技能、检测等内容,真正利用竞赛实现促学的效果。通过为学生提供比赛机会,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感悟,不断在技能型人才中强化工匠精神的建设。

结语: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现代化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明显提升,为培养专业能力强、高素质人才,应将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为核心内容,在新时期背景下积极弘扬与传播工匠精神,推行校企联盟铸造工匠精神,创新教育方式加强工匠精神育人成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良好工匠精神风气。

参考文献:

[1]李艳.弘扬工匠精神锻造技能人才— —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学,2024,(18):66-69.

[2]陈玲玲,李蓉山,胡倩.新时代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融合培育的策略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5,43(12):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