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绘本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徐玲
皖滁州市定远县炉桥镇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引言: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数学绘本作为一种新兴教学资源,以其独特的趣味性和直观性,为解决教学难题带来新的可能。研究其应用价值对推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数学绘本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1.1 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对枯燥的数字、公式易产生抵触,而数学绘本通过生动的故事、色彩鲜明的画面,将抽象数学知识融入具象场景,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数学帮帮忙》系列绘本,将“20以内加减法”融入“帮妈妈整理玩具”的故事中,学生跟随主人公清点玩具数量、计算剩余玩具个数,在情节推进中自然接触数学知识,避免了传统计算教学的枯燥感。绘本中的角色形象贴近学生生活认知,故事冲突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读故事”的过程中主动探索数学问题,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为后续数学学习奠定积极的情感基础。
1.2 促进思维发展
数学绘本通过故事逻辑与数学问题的结合,能循序渐进引导小学低年级学生展开思维训练,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奇妙的数字旅行》绘本中,数字“0”到“9”化身旅行家,在遇到“过河需要凑齐 10 个伙伴”“分配食物要平均分”等问题时,学生需跟随故事思考“10 的组成”“平均分的含义”,在具象情境中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绘本还常设计开放性问题,如“小熊分糖果,有 3 只小熊、5 颗糖,怎么分才公平”,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方案,培养发散思维;部分绘本通过“预测故事发展”环节,如“接下来数字会遇到什么数学难题”,让学生基于已有数学知识推理情节,锻炼逻辑思维,逐步提升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
2.影响数学绘本应用效果的因素分析
2.1 教师认知与能力
教师对数学绘本的认知定位与应用能力,直接影响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部分教师将数学绘本等同于“故事书”,仅用于课堂导入环节简单阅读,未挖掘绘本中的数学知识点与思维训练点,导致绘本沦为“教学装饰”,无法发挥其数学教学价值。部分教师缺乏绘本教学设计能力,无法将绘本内容与教材知识点有机结合,如讲解“10 以内加减法”时,仅朗读绘本故事,未设计后续的互动探究环节,导致学生“只记住故事,没掌握知识”。还有教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握不准,选择的绘本故事过于复杂或数学问题超出学生能力范围,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困惑,反而降低学习兴趣。
2.2 绘本资源质量
数学绘本资源的质量差异,是影响应用效果的关键因素。当前市场上的数学绘本种类繁多,但部分绘本存在“数学性不足”问题,如故事趣味性强但数学知识点模糊,仅在结尾简单提及数学概念,学生难以从故事中提炼数学知识;部分绘本“适龄性不符”,将高年级数学知识融入低年级绘本,超出学生认知水平,导致学生无法理解;还有部分绘本“文化适配性差”,改编自国外绘本却未结合国内低年级学生的生活场景,学生因缺乏生活体验难以产生共鸣,影响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优质绘本资源的缺乏,让教师在选择时难以兼顾趣味性、数学性与适龄性,制约绘本教学价值的发挥。
2.3 教学环境与氛围
小学低年级的教学环境与课堂氛围,对数学绘本的应用效果具有重要影响。部分教室缺乏绘本阅读的硬件环境,如未设置绘本角、阅读区,学生课后无法自主阅读数学绘本,仅依赖课堂短暂接触,难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部分学校的课堂氛围过于强调“知识传递”,教师在使用绘本时仍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未给予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的时间,学生无法充分交流绘本中的数学发现,导致互动不足。此外,家庭环境也会产生影响,若家长缺乏对数学绘本的认知,未配合学校引导孩子在家阅读数学绘本,无法形成“课堂+家庭”的阅读闭环,学生对绘本中数学知识的巩固与应用会受到限制,影响整体应用效果。
3.提升数学绘本应用效果的对策
3.1 加强教师培训
加强教师培训需聚焦“认知提升”与“能力培养”,帮助教师掌握数学绘本应用的核心方法。培训内容应包括数学绘本的价值定位,明确其不仅是“故事载体”,更是“数学教学工具”,需结合教材知识点挖掘绘本中的数学要素;开展绘本教学设计专题培训,通过案例讲解,传授“绘本阅读—问题探究—知识应用”的教学流程设计方法,指导教师设计互动环节。培训形式可采用“理论学习 + 实践演练”,组织教师分组设计绘本教学方案并进行模拟授课,邀请资深教师点评指导。
3.2 优化绘本资源选择
优化绘本资源选择需建立“三维筛选标准”,确保绘本兼顾趣味性、数学性与适龄性。趣味性方面,选择画面色彩鲜明、角色形象可爱、故事逻辑简单的绘本,如《数学启蒙》系列,通过简短的情节与重复的句式吸引低年级学生;数学性方面,优先选择数学知识点明确、与教材内容匹配的绘本,如教学“图形认识”时,选择《形状捉迷藏》,绘本中每个页面都隐藏不同图形,学生在寻找过程中强化对图形特征的认知;适龄性方面,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生活场景选择绘本,如涉及“超市购物”“校园活动”“家庭生活”的内容,避免文化差异导致的理解障碍。学校可组建绘本资源筛选小组,由数学教师、语文教师、低年级班主任共同筛选优质绘本,建立校本绘本资源库,分类标注适合的年级与知识点,为教师提供清晰的选择指引。
3.3 创新教学模式
创新数学绘本教学模式需打破“单一阅读”的局限,构建“多元互动”的教学体系。采用“绘本+实践”模式,如阅读《分蛋糕》绘本后,让学生用圆形纸片模拟“分蛋糕”,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平均分”;采用“绘本+游戏”模式,将绘本中的数学问题转化为课堂游戏,如阅读《数字探险》后,开展“数字寻宝”游戏,学生在教室中寻找带有数字的卡片,完成卡片上的数学任务;采用“绘本 + 家校联动”模式,布置“亲子绘本阅读任务”,让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数学绘本,录制“我讲绘本里的数学”小视频,在课堂上分享,形成课堂与家庭的协同教学。通过多元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读、做、玩、说”中深化对绘本中数学知识的理解,充分发挥数学绘本的教学价值。
结束语:许多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均蕴藏于数学绘本故事中,数学绘本能够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充分地激发,并为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建起了一座能够互通的桥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将数学绘本灵活地运用于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选择数学绘本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数学绘本,使学生能够自然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在将数学学习兴趣进行提高的同时还能够爱上数学。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应用数学绘本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收获到阅读的快乐,而且还能够让其增加对数学的喜爱之情,从而为其打好数学学习的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翠梅.小学低年级数学绘本教学的实践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20,(11):26-28.
[2]周彩娥.数学绘本在小学低年级学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2020,(10):57.
[3]秦琪.浅谈绘本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价值[J].数学教学通讯,2020,(10):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