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能挑战课程创新设计与实践成效探究
高利娟 刘佳咪
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第七幼儿园 718199
引言:
幼儿体能发展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体能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促进认知和社会能力的形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课程开展常受到参与度低、资源有限等因素影响。本文旨在通过系统分析课程现状及问题,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以提升幼儿体能活动的效果。
1 幼儿体能挑战课程的基本概况
幼儿身体挑战活动课程从课程结构上看,强调活动类型、身体部位、儿童自主参与及探索等方面的发展。从内容上看,主要以发展平衡、协调、力量和灵敏性活动,以小组活动、有趣活动和连续活动的形式进行,这样让幼儿的身体挑战活动系列化、生活化,符合幼儿兴趣和身心发展特点[1]。
2 幼儿体能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境
2.1 幼儿体能活动参与度低的原因分析
幼儿对体能活动的参与度普遍偏低,原因在于课程难度与个体差异存在不匹配,部分活动无法有效激发儿童兴趣,活动连续性和挑战性不足导致注意力难以维持[2]。教师在组织过程中对儿童心理状态和能力差异关注不足,缺少灵活调整策略,活动环境中安全感和舒适度问题也限制了儿童主动参与的意愿,最终形成参与意愿低的局面。
2.2 教师组织与场地条件对活动开展的制约
由于体能课的时间紧张、体能指导教师少以及体能教学手段单一,无法兼顾每个儿童,或者由于场地或者器材因素的制约,导致组织和实施上动作的类型和范围较窄、连续、多样性的实施难度较大,进而造成运动体能教学资源的利用不足,影响儿童总体体能锻炼效果的发挥[3]。
3 幼儿体能挑战课程创新设计与实践成效策略
3.1 课程活动设计与环节安排
课程的活动设计要以儿童的体能发展规律为基础,在平衡、力量、协调、柔韧等方面形成系列化活动链条,环节设计上明确热身、核心和放松三大环节,且每环节的时间和强度上兼顾不同年龄的不同能力儿童,做到活动既有挑战性又可控;核心环节中动作设计考虑任务梯度难度和动作组合顺序,通过层次化活动目标的设置,使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能灵活操作,从而使儿童在连续性的训练过程中有所获、有兴趣;环节的考虑还应考虑到儿童的注意力特点和体能负荷情况,从而使活动具有节奏性与目标性,保证课程实施过程中儿童能有效完成预计的活动动作和减少无效等待及组织混乱的现象发生[4]。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动作数量和练习次数,能使教师能在安全的前提下对体能各方面作到均衡的训练,从而使课程具备系统化和可操作性的优势。
3.2 游戏化引导与兴趣激发方法
游戏化引导理念是指在有目标的任务和合作游戏中通过设置任务、修订规则和团队合作强化儿童参与积极性的行为方式。活动安排上应有梯度设计,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儿童的能力特征和个体兴趣的变化,针对具体任务和儿童游戏方式灵活运用活动难度和游戏方法,保证每一个儿童在不断尝试游戏中获得成功感受。有趣不仅基于活动本身,同时取决于教师对儿童情绪、动机与参与度的观察反馈,以及基于此不断修正和修订的奖励机制、挑战性和互动性等,让儿童在参与的过程中保持注意和兴奋。课程设计中可将需要连续进行的动作技能训练进行游戏拆解,让动作技能训练的目标明确化,可操作、可完成,通过具体的目标、可测试任务吸引儿童参与训练时的主动权,保证游戏的过程性和体能训练的效果[5]。同时教师在游戏中应确立明确的游戏规则与组织秩序,使儿童在自主尝试以及与伙伴的合作游戏中安全地完成每一个动作,同时确保活动的可持续性,实现兴趣与体能的双重发展目标。
3.3 教师指导与安全保障措施
儿童体育课程教师履行着引导、组织和保护三方面任务,在教育过程中既要尊重儿童个别差异,通过分层指导和及时引导落实个性化体育教育,又要把握课程开展的特点给予儿童充分的安全保护。安全保护工作除了注意环境的设备安全,如检查场地设施设备外,还要做好教育活动设计中的安全预设和安全预调,对儿童的正确执行也加以积极的指导[6]。要求教师在引导儿童的过程中制定完整的活动规范,对儿童行为施与积极引导和及时纠偏,进而达成安全、秩序和高效的儿童体育教学组织过程,在保证儿童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尽可能高的有效身体发展效益,确保整个活动的连贯性和全面参与度。
结束语:
本文就幼儿体能挑战课的现状与策略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合理的活动内容与合适的组织形式对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促进幼儿体能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可为改善幼儿体能课提供实践活动的范本,也可为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指明操作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磊.幼儿园户外体能课程的实践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4,9(5):27-30.
[2]朱玥.幼儿晨间体能循环锻炼的创新模式与实践[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5(1):31-33.
[3]刘敏.体能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实践探究[J].陕西教育(教学),2024(7):125-125.
[4]王素菊.基于儿童的体能活动实践探索[J].学前教育,2023(7):28-30.
[5]尤扬眉.基于运动核心经验的幼儿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的实践[J].天津教育,2024(26):10-12.
[6]李彬,熊姣.幼儿园户外体能大循环项目设计与实践[J].年轻人(C 版)(学校天地),2024(6):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