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作者

王雨嵘

身份证号:6203021988****1425

引言

水利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水利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水利工程的规模和数量日益增加,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在实际的质量监督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效果和水利工程的质量。因此,深入分析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常见问题,并探讨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常见问题

1.监督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监督机构设置不合理,部分地区人员配备不足、专业能力薄弱,难以应对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督需求,且基层监督力量分散,权责不清。监督制度不健全,缺乏统一的监督流程、技术标准和责任追究机制,导致监管随意性大、执行不到位,质量隐患难以及时发现和整改。同时,监督机构与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协调联动不足,信息共享机制缺失,数据传递滞后,工作衔接不畅,影响监管时效性与整体效能。

2.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人员来实施。然而,当前部分质量监督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缺乏系统的水利工程专业知识和质量监督技能培训,难以胜任复杂多变的现场监管任务。一些监督人员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及行业规范掌握不深,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准确识别和判定工程质量缺陷。部分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流于形式,存在巡查不到位、记录不规范、问题整改跟踪不力等现象,对施工中的偷工减料、工艺不达标等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严重影响监督效能,制约了水利工程质量的整体提升。

3.质量检测手段落后

质量检测是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我国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手段相对落后,检测设备陈旧老化,检测技术水平不高,智能化、信息化应用程度低。一些检测机构仍然采用传统的检测方法,检测效率低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部分检测机构的管理不够规范,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检测流程不透明,存在检测数据造假、报告弄虚作假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质量检测工作的公信力。

二、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问题产生的原因

1.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地方政府和建设单位对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建设、轻质量的思想。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过于追求工程进度和经济效益,忽视了工程质量,甚至在招标和施工环节降低质量标准。对质量监督工作的投入长期不足,导致监督机构人员编制紧张、检测设备陈旧,难以实现全过程、全覆盖监管。

2.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部分条款表述笼统,责任主体界定不清,监管程序缺乏具体标准,导致基层执行时自由裁量空间过大,难以统一规范。同时,现有法规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偏轻,多以整改和警告为主,经济处罚和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难以形成有效威慑。一些施工单位为降低成本,擅自简化工序、使用劣质材料,而建设单位监管缺位,监理单位履职不力,进一步加剧了质量风险。亟需完善法规体系,细化操作规程,加大违法成本,强化全过程监管,切实保障水利工程质量和安全。

3.市场环境不规范

当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环境不够规范,存在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

一些建设单位在工程招标过程中,片面追求低价,忽视施工企业的技术实力、过往业绩和信用记录,导致“劣币驱逐良币”。部分施工企业为抢占市场,恶意压低报价,中标后通过偷工减料、变更签证等方式弥补利润,严重威胁工程安全与耐久性。同时,勘察、设计、监理及质量检测等中介机构监管缺位,个别机构伪造数据、出具虚假报告,为不合格工程“开绿灯”,破坏公平竞争秩序。

三、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问题的解决对策

1.完善监督体系

要合理设置监督机构,依据工程规模与技术难度动态调整人员编制,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强化全过程、全链条质量监管。健全监督制度体系,细化各阶段监督流程、技术标准与操作规范,推进信息化管理,提升监督透明度与规范化水平。加强监督机构与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方的协同联动,建立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和联合巡查机制。完善绩效考核与责任追溯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清单,强化问责与正向激励,切实提升质量监督的权威性、实效性与执行力。

2.加强人员培训

加强对质量监督人员的培训是提高监督工作水平的关键。应制定系统化、分层次的培训计划,结合线上线下方式,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内容涵盖水利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质量监督法律法规、现代检测手段及信息化管理工具等。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廉洁自律、公正履职的职业操守,增强责任意识与使命感。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工作实绩与培训成效相结合,对考核不达标者实施再培训或岗位调整,确保监督队伍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3.提升检测技术水平

加大对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的研发和投入,加快引进智能化、数字化检测设备与先进无损检测技术,全面提升检测效率与结果精准度。鼓励检测机构开展技术创新,推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检测数据分析、隐患识别和风险预警中的深度应用。强化对检测机构的全过程、全要素监管,规范检测流程和操作行为,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并实施动态信用评价,对数据造假、虚假报告等违规行为依法从严查处。加强检测数据全链条管理,推行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使用的全过程留痕与可追溯机制,确保检测数据真实、可靠、不可篡改,切实筑牢水利工程质量安全防线。

结语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是保障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常见问题的分析,找出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不断完善监督体系,加强人员培训,提升检测技术水平,切实解决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有效性,保障水利工程的质量与安全,为我国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我们也要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创新质量监督工作的方法和模式,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水利工程建设需求。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环境,确保每一项水利工程都能成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优质工程。

参考文献

[1]毛彦彬,徐晓清.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对策研究[J].美食,2025,(18):266-267.

[2]赵小军,徐进东.水利工程质量监理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水上安全,2024,(19):161-163.

[3]许成波,张万辉.基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上安全,2024,(15):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