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探索基层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途径

作者

李春生

中共武定县委党校 651600

引言

基层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传播 “最后一公里” 的关键枢纽,承担着强化基层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筑牢思想根基的重要职责。在社会思潮多元激荡、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传统以单向灌输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逐渐暴露出与基层党员干部学习需求脱节、教育效果弱化等问题。探索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是基层党校适应时代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巩固意识形态阵地的必然要求,对推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基层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1.1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特点与成效

传统基层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课堂讲授为核心,依托教材与理论解读,系统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内容。其优势在于教学体系完整、知识传递规范,能够确保党的理论知识准确传达,为基层党员干部搭建起坚实的理论框架。在长期实践中,该模式培养了大批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基础扎实的基层干部,有效推动党的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强化了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与政治意识,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1.2 当前基层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

随着时代发展,基层党校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显露出诸多弊端。教学内容上,部分课程更新滞后,与基层实际工作、社会热点问题结合不紧密,难以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教学方式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缺乏互动与实践环节,学员被动接受知识,参与度低,导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此外,教育评价体系单一,过度依赖书面考试,忽视学员学习过程与实际应用能力,无法全面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制约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1.3 教育模式亟待革新的现实紧迫性

面对社会环境的深刻变革与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新特点,传统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需求。基层党员干部来源广泛、年龄层次多样,学习需求呈现个性化、实践化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与灵活性提出更高要求[1]。同时,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给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带来新挑战。若不及时革新教育模式,基层党校将难以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无法有效巩固党的意识形态阵地。

二、基层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需求的动因分析

2.1 新时代社会环境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新时代背景下,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基层党员干部作为政策落实的 “最后一公里”执行者,需具备敏锐的政治判断力、深刻的理论洞察力与高效的实践行动力。这就要求基层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教育内容,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社会热点问题分析融入教学,培养基层党员干部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能力,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基层治理与社会发展。

2.2 基层党员干部群体结构与学习需求的转变

当前基层党员干部群体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年轻干部占比增加,学历层次普遍提升,其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对传统说教式教育方式兴趣不足,更倾向于互动性强、实践性高、形式新颖的学习方式。同时,不同岗位、不同年龄的党员干部在知识需求上存在差异,有的侧重基层治理方法,有的关注乡村振兴政策。这种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促使基层党校必须创新教育模式,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诉求。

2.3 信息技术发展为教育多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与信息获取渠道。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为基层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多样的手段[2]。线上学习平台、短视频教学、虚拟仿真体验等新形式,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增强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同时,海量网络信息的涌入,也带来了信息良莠不齐、学员注意力分散等问题,对基层党校在信息筛选、教学方式创新与学员学习引导方面提出更高挑战,倒逼教育模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三、基层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途径的探索

3.1 创新教育理念,构建多元教育目标体系

基层党校应树立以学员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摒弃单一理论灌输思维,注重培养学员的政治素养、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这种理念转变要求教师从知识的 “传授者” 转变为学习的 “引导者”,关注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需求。构建多元教育目标体系时,不仅关注理论知识传授,更强调将党的理论与基层工作实际相结合,例如针对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现实问题,设置专题课程和研究方向,提升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融入价值观塑造、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通过开展团队建设活动、心理辅导讲座等方式,促进学员全面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合基层党员干部成长需求,实现教育目标从单一化向多元化、个性化的转变[3]。

3.2 丰富教育方法,融合线上线下教学模式

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局限,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小组研讨等互动式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案例教学中,选取基层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员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解决;情景模拟则通过还原基层工作场景,让学员在实践中提升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小组研讨鼓励学员之间相互交流、碰撞思想,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搭建线上学习平台,开发微课程、网络直播课等线上资源,方便学员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同时,结合线下实践教学,组织学员深入基层调研、参与志愿服务等,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例如,开展 “基层党建调研”“社区服务实践” 等活动,让学员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拓展教育时空,既发挥了线下教学面对面交流、指导的优势,又利用了线上教学资源丰富、便捷高效的特点,提升教育的灵活性与实效性。

3.3 整合教育资源,打造协同育人新格局

基层党校应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引入优质师资与前沿理论研究成果,丰富教学内容;联合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员提供实践锻炼平台;挖掘本地红色文化、先进典型等资源,开发特色课程,增强教育的本土性与感染力。此外,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教育覆盖面,形成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协同发力的育人格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与辐射力。

四、结语

探索基层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途径是顺应时代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通过剖析现状问题、明确需求动因、落实创新举措,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吸引力。未来,基层党校需持续深化教育改革,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优化多元化教育途径,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为培养政治坚定、能力过硬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提供坚实保障,助力党的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温昭然.基层党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角色转变与策略研究[N].山西科技报,2024-09-09(B05).

[2] 陈草 . 浅析 党 校思 想 政治 教 育价 值 实现 的途 径 [J]. 大学,2022,(15):37-40.

[3]纪声琼.基层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对策研究[J].成才,2021,(23):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