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作者

杨泽山

身份证号:370983198911151310

1.引言

在建筑工程范畴内,混凝土占据着结构材料的“核心地位”,其施工质量与建筑物的安全、耐久以及使用功能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当下,建筑技术持续革新,建筑规模逐步拓展,这使得混凝土施工技术面临着更为严苛的挑战。无论是直插云霄的高层建筑、气势恢宏的大跨度桥梁,还是隐于地下的工程、深邃神秘的海洋工程,混凝土的应用场景愈发多元,施工难度也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深入探究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精准把握关键要点,切实强化质量控制,无疑具有重大且迫切的现实意义。

2.混凝土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1 原材料的选择与检验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是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基础。水泥应选择质量稳定、强度等级合适的产品,并对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等指标进行检验。砂、石骨料的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避免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骨料。外加剂的选择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使用环境,通过试验确定其品种和掺量,并检验其与水泥的适应性。同时,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进场验收,确保每一批原材料都符合质量标准。对进场砂石需分区堆放并做好防雨措施,避免骨料受潮结块,影响后续搅拌均匀性。

2.2 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根据工程要求、原材料性能和施工条件,通过试验确定各组成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以获得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合理的配合比应保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强度、良好的工作性和耐久性。在设计配合比时,要考虑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率等因素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通过试验进行优化调整。同时,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如环境温度、湿度、运输距离等,对配合比进行适当修正。对于有抗渗、抗冻要求的混凝土,需额外通过专项试验验证配合比的相应性能是否达标。

2.3 施工设备与机具的准备

施工设备和机具的性能直接影响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在施工前,要对搅拌机、运输车、泵车、振捣器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搅拌机的容量和搅拌时间应满足混凝土生产的要求,运输车应具备良好的保温和保湿性能,泵车应能够保证混凝土的连续输送,振捣器应能够有效地振实混凝土。此外,还要准备好模板、钢筋等辅助材料和工具,确保施工顺利进行。需提前调试振捣器的振幅与频率,对泵车输送管道进行压力测试,防止施工中出现设备故障或堵管问题。

3.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3.1 混凝土的搅拌

混凝土的搅拌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搅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投料,控制好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搅拌时间过短,混凝土拌合物不均匀,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搅拌时间过长,会使水泥水化过度,导致混凝土拌合物离析、泌水。一般来说,强制式搅拌机的搅拌时间不宜少于 60s,自落式搅拌机的搅拌时间不宜少于 90s。同时,要注意搅拌过程中的加水顺序和加水方式,确保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可通过抽检拌合物的坍落度,实时调整搅拌参数,避免因原料湿度波动影响搅拌效果。

3.2 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应保证混凝土在初凝前浇筑完毕,并避免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离析、泌水、分层等现象。在运输过程中,要控制好运输时间和运输速度,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转运次数。对于长距离运输或高温天气运输,要采取相应的保温、保湿措施,如采用搅拌车运输时,要控制好搅拌筒的转速,防止混凝土凝固。同时,要定期检查运输设备的密封性能,防止混凝土泄漏。运输抵达现场后,需快速检测混凝土的和易性,符合要求方可卸料,避免延误浇筑。

3.3 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是混凝土施工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在浇筑前,要对模板、钢筋等进行检查和清理,确保其表面干净、无杂物。浇筑时,要分层、分段进行,每层浇筑厚度应根据混凝土的振捣方法和结构特点确定,一般不超过 300mm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要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对于大面积混凝土浇筑,可采用分层分段推进的方法,避免出现施工冷缝。同时,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高度,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浇筑过程中需安排专人看护模板,及时处理模板位移、漏浆等问题,保障结构尺寸准确。

3.4 混凝土的振捣

混凝土的振捣目的是使混凝土拌合物在模板内密实成型,排除混凝土中的气泡和空隙,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常用的振捣方法有插入式振捣、表面振捣和附着式振捣等。插入式振捣适用于梁、柱、墙等结构构件的浇筑;表面振捣适用于楼板、地面等大面积混凝土的浇筑;附着式振捣适用于振捣断面较小且钢筋密集的结构构件。在振捣过程中,要根据混凝土的稠度和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振捣方法和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振捣完成后,需观察混凝土表面是否泛浆、无明显气泡溢出,以此判断振捣是否到位,确保密实度达标。

4.混凝土施工后的养护技术

4.1 养护的重要性

混凝土养护是保证混凝土强度正常增长和防止混凝土开裂的重要措施。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水泥水化作用需要一定的水分和温度条件。如果养护不当,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收缩裂缝的产生,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外观质量。同时,养护不足还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增长,降低混凝土的结构性能。尤其在高温或大风天气,若未及时养护,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湿度差骤增,易引发深层裂缝,难以修复。

4.2 养护方法

常见的混凝土养护方法有自然养护、蒸汽养护和喷涂养护剂等。自然养护是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一定时间内使混凝土保持湿润状态,可采用覆盖塑料薄膜、草帘、麻袋等方法进行保湿养护。蒸汽养护是在混凝土构件上通入蒸汽,使混凝土在较高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加速硬化,适用于预制构件的生产。喷涂养护剂是在混凝土表面喷涂一层养护剂,形成一层致密的薄膜,阻止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达到养护的目的。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混凝土的种类、环境条件和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养护方法。比如夏季自然养护需增加洒水频次,冬季蒸汽养护需控制升温速率,避免温差过大损伤构件。

5.总结

建筑工程里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涵盖施工前、中、后多个关键环节,构成复杂系统工程。保证其施工质量,需对各环节严格把控,从原材料挑选检验、精准设计配合比、完备准备设备机具,到规范进行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及养护等操作,每一步都容不得半点马虎。此外,强化施工过程的质量管控,及时处理问题也至关重要。通过持续总结实践经验、革新施工技术、提升管理水平,方能筑牢混凝土施工质量根基,保障建筑物安全与功能。展望未来,随着建筑领域新材料等不断涌现,混凝土施工技术必将持续创新,满足行业发展新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朝 辉. 建 筑工程 施工 中混 凝土施 工技 术分析 [J]. 电脑乐园,2021(3):0352-0352

[2]李华.现代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20):178-180

[3]杨军.建筑工程中水泥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控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24(2):0051-0054

[4]刘丹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2024(5):0090-0093

[5]温见隆.建筑工程中水泥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2024(10):0029-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