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与书法学科融合

作者

蔡仕杰

昆山市花桥金城小学

引言

新课标背景下,美术教学被提出新的任务,要求教师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培养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其中包含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判断与文化理解。在此情形下,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学科融合则成为美术学科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不断的实践与研究发现,书法教学与美术教学有着良好的融合契机,两者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鉴于此,教师需积极探索两者的融合之路,在提升美术教学质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促进当代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美术与书法教学融合的可行性

美术与书法均有着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美术学科中蕴含着诸多中华传统文化,而书法本身便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还可以使其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熏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深入分析美术与书法教学融合的可行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其一,两者在构图上存在共性。尽管两种艺术在表现手法、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在构图上却有着诸多共同之处,均具有东方艺术的独特魅力,在布局上、神韵上、意境上也有着颇多相似之处。其二,两者在线条上存在共性。作为视觉艺术的基本元素,线条在美术与书法中均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无论是在绘画中,还是在书法中,均可以通过调整线条的粗细、速度、力度、连续性等表达情感,体现 美术和书法作品的生命力。其三,两者在创作方式上存在共性。古语有云,故工画者必善书, 中国传统水墨画与书法本就同气连枝,在笔触操作、线条韵律、空间布局上均十分相似,自古以来,许多著名的画家均在书法领域颇有造诣,足以见得两者可以互为对象增添魅力。

二、美术与书法教学融合的路径与策略

(一)开展活动,实践引导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总是有着十足的兴趣。教师在将美术与书法教学融合时,应组织学生开展具有趣味性的实践活动,激发小学生学习美术、书法的兴趣,使其在主观意识的驱动下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1]。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一扇书法”活动,鼓励学生自行制作扇子,并将古诗歌以书法的形式写在扇子上,并自行设计布局和装饰。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样的活动将使其产生强烈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在活动中,学生将感受到美术与书法的魅力,并沉浸在传统文化的精彩世界当中。同时,学生的审美素养、实践能力、文化品质均将得到提升,这便是美术与书法融合教学的价值。

(二)课程融合,知识整合

相较于其他教学内容而言,书法教学对学生的意志力、自控力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日复一日地进行练习。然而,小学生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很难被束缚在单调、枯燥的事物当中,而美术教学则可以在此时发挥作用[2]。例如,在教学美术课程“装饰自己的名字”时,教师可鼓励学生以不同的字体写自己的名字,寻找自己最擅长的字体,并将其作为自己书写名字的方式。同时,引导学生结合美术知识中点、线、面等造型元素为各种字体增添色彩。在情感力量的驱动下,小学生将积极、主动地进行书法练习,并尽可能的将书法创作的更具美感,最终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书法水平,还可以使其扎实地掌握美术知识。

(三)坚守阵地,针对指导

小学生在思维方式、个性特征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绘画及书法创作中所表现出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在开展融合教学时,教师不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还需要观察与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以此为根据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差异性的教学和指导。例如,部分学生在书法方面更具优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书法创作方法进行美术绘画[3]。若学生在美术方面更具灵感,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美术创作方式进行书法创作。另外,教师需对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教学评价,并在评价环节中将书法与美术融合,以此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式,提升小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美术与书法教学的融合是美术学科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的美术学习质量,还可以使其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与艺术的魅力,从而培养其审美素养、道德情操、文化意识,使其形成美术核心素养,并得到综合素质的提升。基于此,教师需积极探索美术与书法教学的融合之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营造精彩的学习环境,在提升美术学科育人质效的同时,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晨佳。融合中国书法"非遗"传统文化于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 2024(15):705-707.

[2] 艺兴。知识与技法并重——叶培贵谈"中小学美术美育教育"[J]。中国书法, 2020(1X):432-433.

[3] 侯亚凤,杨新房.艺术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小学书法教学活动实施路径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 2023(18):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