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备、教、学、评一致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索

作者

宋景云

福州高新区良存华侨学校

备、教、学、评一致是指将备课、教学、学习和评价四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教学过程,让教学和评价成为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备、教、学、评一致下开展课堂教学,需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匹配好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使教学活动更具连贯性和有效性,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分析学情,高质备课

传统备课方式更侧重于知识点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以学情为导向进行备课,能让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且由此保持备、教、学、评一致性。开始备课前,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再尝试设计贴合学生的学习路径和相应教学活动,确保教学过程与备课方案高度吻合。如在《秦统一中国》一课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备课。备课之前,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特点。在了解到学生已经学习了夏商周的历史,初步认识了“朝代”、“分封制”、“诸侯国”等概念,但对历史因果关系的理解尚不够成熟,且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专注力有限,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以后,可将备课重点放在建立宏观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上,着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采取情境导入教学策略,用长城、兵马俑等秦朝标志性遗产的视频或图片导入新课,并设计“地图与时间轴制作”、“图片与史料分析”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感与时间感,准确理解统一的过程,并通过阅读史料、观察图片初步形成史料实证意识,学会提取有效信息。在这里,根据学生学情进行备课,通过分析学生知识基础、学习风格、兴趣点等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备课方案,从根本上避免了“一刀切”教学,把教师的备课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到了一起,为实现备、教、学、评一致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设定目标,提供指引

设定教学目标是实现备、教、学、评一致性的关键,可将备、教、学、评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具体设定课程教学目标时,不能只是简单罗列所要掌握的知识点,还要明确“能做什么”,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使用哪些方法获得怎样的学习体验,教师需要设计哪些具体的活动。有了相对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后,可紧紧围绕目标开展教学设计,组织学习活动,并在关注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来展开评价。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灯塔”,能为教、学、评提供清晰指引,为此,在《百家争鸣》一课教学时,可从多个维度入手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1、准确描述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解百家争鸣含义,能概括出主要学派;能通过阅读教材、史料概括各学派的主张,运用比较法对比不同学派的异同,运用历史地图指出各学派的活动区域;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一场“辩论会”,扮演成不同学派代表探讨治理国家、处理社会矛盾的方法;通过搜集和整理资料加深对不同思想流派的理解;从历史发展角度辩证分析历史问题,比较与辨析不同思想家的思想主张;3、通过学习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欣赏和尊重不同思想流派的智慧;深刻认识思想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设定好教学目标以后,以目标为统领组织系列教学活动、学习活动以及课堂评价。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设定具体、清晰的课程教学目标,以目标为导向来实施教学,精准锚定了后续教学方向以及学习方向,便于学生自主监控学习进度,并对照目标展开自我评估,高效完成自评。

三、组织活动,实现一致

基于备、教、学、评一致的基础上,需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布置角色扮演、史料分析、绘制时间轴、撰写小论文等开放性任务,驱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深化对历史的了解。实际教学中,需将评价嵌入其中,形成“教-学-评”的闭环。期间,为避免出现课堂教学与评价相割裂的问题,可先确定评价方式,再设计并组织教学活动,以此确保一致性。如在《隋朝统一与灭亡》一课教学时,为了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可以学生的“学”为导向来组织系列教学活动,并将评价环节贯穿到整个过程之中。课堂导入环节,先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隋朝时期纪录片,引发学生思考:“隋朝是如何实现统一的?这其中发生了哪些关键事件?”接着,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保证每个小组有 4-6 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具体的任务。任务一,讨论隋朝统一的意义和大运河对南北交流的影响;任务二,分析隋朝统一历史中的治国方略,总结其成功经验;任务三,描绘隋朝统一后的景象,感受当时繁荣;任务四,分析隋朝由盛转衰的原因,讨论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当学生完成了上述任务以后,请他们选择一名小组代表,用时间轴、思维导图或 PPT 等来展示本组的任务成果。成果分享过程中,及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引导和纠正,并补充关键知识点。同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制作一张学习单,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关键事件、人物、意义等内容,将其作为评价依据。在本节课教学中,着力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通过组织丰富教学活动打造“教-学-评”闭环,不仅提升了教育质量,还真正实现了教、学、评一致性。

四、创新评价,落实改进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应重视通过评价改进备课、教学与学习的策略,系统性实施教学。备课阶段,应坚持逆向设计,以评定教,根据评价标准设计备课方案。而在教学阶段,应尝试引入课堂即时评价,再根据评价数据调整教学方法。学习阶段,应突出以评导思,通过反思性评价强化学生学习动力。具体实施评价时,还要强调自主评价与反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以此增强学习自主性,有针对性地改进不足。如在《明朝的统治》一课教学时,可改变传统单一的纸质测试模式,本着“以学为中心,以评促学”的原则来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以促进备、教、学、评一致。具体实施评价时,可将评价环节融入备课阶段,预先设定好评价标准,明确学生如何才能达到优秀,再根据评价标准设计相应的情景问答、小组讨论、材料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完成备课。在教学环节,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实施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知识掌握不牢等问题,立即调整教学策略。同时,可紧密联系本节课教学内容组织一次关于“废除丞相”利弊的课堂辩论,将学生分为两个大组,其中一组学生是支持废相的皇帝派,另一组是反对废相的大臣派,根据辩论中论点是否清晰、论据是否充分、表达是否流畅等进行评价。在学习环节,鼓励学生对照评价量规进行自评。同时,可根据学生呈现的历史思维导图、历史人物关系图、历史小故事、PPT 等学习成果展开评价。通过创新评价,将该环节贯穿到备课、教学、学习全过程,可为持续改进教学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综上可知,备、教、学、评一致性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转变师生角色,提升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实践中,为了构建起备、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要重视考虑学生实际学情来进行高质量备课,并设定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来为教、学、评提供重要指引。同时,通过组织系列教学活动,明确评价标准来真正实现备、教、学、评一致,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邸娜.初中历史"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实践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4(33).

[2]王槐晟."备—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构建研究[J].成功,2024(21):81-82

本文系昌吉州援疆教师“以校为本”小课题“备、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CJZ-YJ-WZ-2411)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