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动画中传统视觉元素的应用探究
梁恩瑞
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中华文明璀璨而深厚,历经千年文化积淀与艺术创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视觉元素。我国的动画电影从诞生以来,就在不断地从这些元素中汲取营养,早期动画的剧本大多取材于本土的文艺作品、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成语与寓言等,同时在视觉上也采用了具有原创性的水墨动画、剪纸动画、折纸动画等形式。这些视觉元素的的确确带领中国动画取得过不错的成绩,在国际上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国学派”。但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美国、日本等国外动画影片的大量涌入,本土动画陷入迷茫的境遇,在国际上影响力渐弱。因此,当代中国动画应积极探索传统文化新的表现方式,使传统视觉元素仍能引发当代观众的情感共振。这不仅丰富了动画作品的视觉效果,还增强了其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1、 传统视觉的形体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中,视觉元素丰富多样,其中形体元素是最为常见和直观的中国传统动画中的视觉形体元素深刻融合了民间美术与古典艺术精髓。形成了独特的东方美学体系。这些元素在动画创作中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和文化气质,而且也是中华文明的视觉标签,为世人所称赞和欣赏。这些元素通过现代动画技术重构,既延续了“以形写神”的传统美学原则,又创造了符合当代审美的视觉语言。以下是其核心特征与表现形式的分析。
1 .1 传统建筑元素的应用
传统建筑元素是动画场景设计中占据重要地位,古代宫殿、庙宇、园林、民居等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动画的背景设定,而且通过独特的造型和装饰风格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例如北方宫殿大门的朱红色与屋檐下的蓝绿色形成鲜明冷暖对比,突出庄严雄伟的效果。南方民居白墙灰瓦和黑、墨绿等色的梁柱,呈现出的淡雅简约的格调。还有梅兰竹菊、陶瓷、字画等元素的装饰点缀,体现传统文人的感物喻志......这类的建筑元素经常出现在动画中,不仅为动画增添了视觉效果的丰富性,而且向人们传递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韵味。
如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以福建客家土楼建筑风格为设计蓝本,向人们呈现了福建特有的居住环境及地域文化,而《功夫熊猫》中的翡翠宫则以中国传统建筑之对称美为基础,整体布局及建筑风格与北京故宫的皇家建筑相似,带给人们以既庄重而神秘之感觉,且翡翠宫也汲取了典型的中国古代木质空窗及楼梯的设计元素,全面展现了传统建筑的特点。在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运用多层墨色叠染的山水背景,将角色融入自然,展现"物我两忘"的禅意境界。
当代中国动画在传统建筑元素的创新应用上,体现了将现代设计理念与技术手段相结合,深挖文化内涵并创新故事表达,以及加强跨文化交流等多个方面。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动画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而且使观众更深入地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还帮助他们理解这些建筑背后的历史背景。这些传统建筑元素在动画中的新表现形式,不仅让传统建筑元素在动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也推动了当代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1.2 传统绘画元素的应用
在动画角色设计方面,传统国画中的造型、线条、色彩、构图等手法被广泛运用。例如在塑造动画人物的轮廓和造型时,运用了国画中的线条曲直、浓淡、虚实等表现手法表现人物的愉悦、悲伤、愤怒等不同情感状态,使之更具传统美感。动画场景的设计中经常引入中国画中的自然元素,如风景、花鸟、云雾等,营造出一种别具一格的气氛和情调。如将水墨画晕染效果和留白技法融入动画场景中,营造出朦胧而深远的意境,使观众仿佛置身于一幅国画长卷之中,流连忘返、意犹未尽。传统绘画中的构图手法,也影响着动画画面的布局。如在动画画面的构成中,运用了传统绘画中的“经营位置”思想,通过合理的布局,突出了主题和画面的重点。同时,在色彩处理上也采用了传统绘画中的撞色与协调,使画面更加协调统一。
例如动画电影《小门神》中,中国传统的土地公、财神爷等形象通过细致的造型和神态刻画,展现了其独特的传统艺术魅力。有如《大闹天宫》中孙悟空衣纹的流畅曲线,借鉴传统工笔画的"高古游丝描",体现"吴带当风"的动感线条韵律。在动画电影《浪浪山的小妖精》中戏曲脸谱的程式化用色被转化为角色性格标识,如小猪妖的赤色代表忠勇、蛤蟆精的青色象征沉郁。而动画电影《白蛇 • 缘起》在场景设计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水墨元素,显著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影片的场景不但保留了水墨风格中强调“墨分五色”,通过浓淡变化来表现的光与色,追求自然和简洁的效果来表现一些烟雾萦绕的山水,营造了东方古典韵味场景。而且还大胆运用红色、绿色等高饱和的色块,如捕蛇村中的红叶就色彩明艳,形成对比的效果。
1 .3 传统服饰元素的应用
传统服饰不仅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还蕴藏着丰富的民族内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服装元素在提升角色辨识度的同时,也让动画作品增添历史厚重感和文化深度。传统服装的式样和裁剪被广泛应用于动画角色的服装设计中。常见的如汉服、旗袍、长袍马褂等样式,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服饰的特有韵味。动画角色服装设计的重要灵感也来自于传统服装中的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通过运用红、黄、蓝等传统色彩,以及如龙凤、祥云、牡丹等传统图案来增加动画角色的服饰文化内涵和视觉效果。同时,动画中巧妙地运用了传统服装的材质和质感,使角色更加逼真,栩栩如生。
例如采用仿真丝绸的柔滑、棉麻的自然质朴等材料。
例如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的女主角所穿的旗袍从款式、色彩和图案上,均彰显中国传统服饰的特色,动画中以细致入微的画面以及丰富的色彩运用,将旗袍的优雅与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动画系列片《秦时明月》中广泛运用了秦朝时期的传统服饰元素,以袍服为主,通过精细的剪裁和图案设计,生动展现了秦朝服饰的风格与特点,同时通过服饰的变化来暗示人物身份与地位的转换,增加故事的层次与深度。
在动画创作方面,除了对现有的传统服饰元素进行以创新应用之外,还应结合现代审美和动画技术的特点,对传统服饰元素进行改良和再创造,如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使之更加契合观众的审美需求。随着动画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应用的摸索,传统服饰元素在当代动画中运用将具有更广阔的前景。未来的动画作品将会有更多的传统服饰元素的运用来向世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因此,传统服饰元素对于现代动画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2、 传统视觉的精神元素
除了直观的视觉形体元素外,传统视觉的精神元素在动画创作中也是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元素不仅展现了古代人们的智慧结晶,还体现了深厚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中国传统动画中的精神元素通过视觉符号传递文化内核,形成独特的东方美学表达体系,其核心特征与现代表现形式如下。
2.1 传统故事与题材的应用
许多早期中国动画作品选择以传统故事和题材作为基础进行创作并且取得成就,当代动画也不应该失去这块土壤的滋养,借助动画的形式对这些经典故事进行重新演绎。在保留传统故事精髓的基础上,这些动画作品融入了当代价值理念。例如《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动画作品均取材于传统神话故事,但并未完全照搬原有情节,而是融入当代价值观,并通过现代动画技术的呈现,赋予了这些故事新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大圣归来》中孙悟空的形象更加人性化,体现了个人成长与自我救赎的主题;《哪吒之魔童降世》探讨了身份认同与对抗命运的主题,为传统故事赋予了深刻的现代意义。此外《白蛇:缘起》没有照搬民间爱情传说《白蛇传》,而是设定为其前传,并巧妙的加入了柳宗元散文《捕蛇者说》中的情节。实现了对传统故事的现代解读和再创造。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从《西游记》无名小妖视角重构经典,赋予传统IP 新的精神内涵。
2.2 精神内涵的传递
除了传统故事与题材的应用之外,在动画创作中,精神内涵的传递更是润物细无声传递给观众。例如《白蛇:缘起》通过八卦五行、星象医卜、奇门遁甲等中国文化符号,不仅营造浓厚的民族情调,还将这些元素完美嵌入故事情节之中。而《魁拔之十万火急》中人物蛮小满父子被窝窝乡村民们以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方式热烈欢送哄骗他们去征战魁拔的情节,折射了《世说新语》中《周处除三害》的情节。而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则是从历史资料中整理了高适、李白的人生经历,巧妙地嵌入中国人脍炙人口的经典唐诗,着力刻画中国文人独特的道德品格,让观众感受中国古人身上是对民族大义的忠诚。这些精神元素通过"形神兼备"的视觉转化,既保持"以形写神"的传统美学原则,又通过数字技术实现文化基因的创造性转化。
总结来说,“只有传统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当代动画中,传统视觉元素运用是至关重要的。缺少这些元素的传播,势必带来民族文化的“转移”。不少中国观众沉迷日本动漫作品《七龙珠》、《最游记》等,却不知它们的根源是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有些国内青少年玩过日本制作的游戏《三国志》后,才对《三国演义》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美国迪斯尼制作的动画《花木兰》,观众看到却是一位充满美国精神的女英雄。在这种全球跨文化的传播中,中国文化似乎在不断“失语”。
然而,传统视觉元素运用并不是简单的复制和粘贴,如果是随机地堆砌元素,这些元素原本的文化涵义和视觉形态会遭受严重扭曲。例如,在日本动画中,龙、凤等视觉元素常被用作是邪恶的象征,极大地歪曲了它们在中国所代表的价值内涵。日本动画中的中国的女性角色常常以 “包子头+旗袍”的形象出现,但这一造型在中国文化的历史上从未出现过。这些组合的泛滥,势必使全球观众对中国女性形成单一的刻板印象。通过日本动画创作者对待中日视觉元素的差别处理,可以看出,动画视觉元素不仅作为动画创作的装饰,还与民族形象紧密相连。
在当经的动画创作中,必须将传统的元素重新组合、重塑与升华。同时,需要考虑画面的动态效果和观众的视觉体验,传统绘画元素与现代动画的有机结合是通过艺术处理手段实现的,并且不断进行创新、转换与拓展,才能造就出更多动画精品和市场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局限于以画风、场景等物象的外在形式,而是以细腻的方式渗透在人物关系、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等方面,使动画电影展现出独特的中国印记。
参考文献
[1]李莉.传统视觉元素在国产影视动画片中的应用探寻[J].电影文学,2011(11):52-53.
[2]李杰.中国传统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解读[J].戏剧之家,2020(26):187-188.
[3]战肖飞,陈钢.传播符号学视角下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以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J].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20(00):14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