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运用策略研究分析
刘芬
绥宁县关峡苗族乡学校 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长铺镇 422600
一、引言
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运算能力和空间观念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语言文字作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工具,其运用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恰当的语言文字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从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语言文字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一)助力传递准确的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包含众多概念、定理、公式等,这些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教师运用准确、规范的语言文字进行讲解,能够确保学生接收到正确的数学信息。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概念时,教师必须清晰地表述“由同一平面内,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作三角形”,其中“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封闭图形”等关键词的准确传达,有助于学生对三角形的本质特征的准确理解,避免概念混淆。
(二)启发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文字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数学问题。教师通过巧妙设置问题、引导推理过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如在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提问:“把 8 个苹果平均分给 4 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呢?你是怎么想的?”这样的问题能够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思考,逐步建立起除法的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能够打破数学课堂的枯燥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故事、比喻、拟人等手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例如,在讲解“分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说:“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 5 份,其中的一份就像我们班级里的一个小组占全班的五分之一。”这样的比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分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促进师生有效互动
良好的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语言文字是师生互动的桥梁。教师通过提问、反馈、评价等语言行为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学生也能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疑问和见解,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汇报成果时,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和追问,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小学数学课堂语言文字运用的原则
(一)准确性原则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的精确性,教师在课堂上的表述必须符合数学学科的规范和要求。无论是数学概念、术语的解释,还是解题步骤的说明,都不能出现模糊或错误的表达。例如,在讲解“周长”的概念时,不能将其与“面积”的概念混淆,要准确地表述为“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二)简洁性原则
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且认知能力有限。教师的教学语言应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和过多的修饰语。用最简洁的语言传达最核心的数学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解数学公式时,直接呈现公式并简要说明其含义和应用范围,无需过多铺垫和赘述。
(三)生动性原则
为了适应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教学语言应生动形象,富有童趣。教师可以运用丰富的表情、语调变化以及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数学知识鲜活起来。如在讲解“数字的大小比较”时,教师可以说:“数字就像小朋友们排队,大的数字站在后面,小的数字站在前面。”这样的表述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关系。
(四)启发性原则
教师的语言要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数学问题。通过设置悬念、提出开放性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讲解“图形的拼组”时,教师可以拿出一些不同形状的图形,问学生:“你们能把这些图形拼成一个新的有趣的图案吗?试试看,然后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呢?”
四、语言文字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概念教学中的语言运用
1.直观引入,形象诠释
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或实物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例如,在讲解“圆柱体”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先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形物体,如易拉罐、柱子等,然后说:“同学们,这些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的上下底面都是完全相同的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像这样的立体图形我们就叫做圆柱体。”通过这种直观引入和形象诠释的方式,学生能够初步感知圆柱体的特征,为进一步理解其概念奠定基础。
2.深度剖析,精准讲解
对于数学概念中的关键要素和难点部分,教师要进行深度剖析,运用精准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讲解“质数与合数”的概念时,教师要着重强调:“质数是指一个大于 1 的自然数,除了 1 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其他因数的数;合数是指自然数中除了能被 1 和本身整除外,还能被其他数(0 除外)整除的数。”通过对概念的精准讲解和对比分析,让学生清晰地掌握质数与合数的区别。
(二)问题解决教学中的语言运用
1.问题引导,循序渐进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思考,找到解题思路。例如,在解决“小红有 8 颗糖,给了小明 2 颗,又买了 3 颗,小红现在有几颗糖?”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首先,小红原来有 8 颗糖,给了小明 2颗后,还剩下几颗呢?”“然后,她又买了 3 颗,那么现在她有多少颗糖呢?”通过这种逐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理清问题的解决步骤,掌握加减法的运算顺序。
2. 鼓励表达,多元思路
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答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解决一道数学应用题后,教师可以问:“同学们,你们还有其他不同的解法吗?谁能站起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对于学生的不同解法,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三)课堂评价中的语言运用
1.激励性评价,增强信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多采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及时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例如,当学生正确回答一个问题时,教师可以说:“你真聪明!这个答案完全正确,你的思维很敏捷,继续加油!”或者“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没有想到,你太棒了!”通过这些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激发他们更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
2.指导性评价,促进成长
除了激励性评价,教师还应给予学生指导性评价,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供改进的方法和建议。例如,当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说:“你这道题的思路是正确的,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了一点小失误,你再仔细检查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错误的地方。”或者“你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课后可以再复习一下相关内容,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能做得更好。”通过指导性评价,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不断成长。
五、案例分析
案例一:“认识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体,如书本、窗户、手帕等,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看看这些物体的表面,它们有的长长的、方方的,有的四条边都一样长而且四个角都是直角。像这样的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教师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具,进一步讲解它们的特征:“长方形有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相对的边长度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也都是直角。大家可以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它们的边和角。”在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认识后,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我们教室里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呢?”“怎样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正方形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了直观引入、形象诠释、深度剖析和问题引导等语言运用策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和特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和课堂互动。
案例二:“混合运算”教学
教师在讲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先给出一道简单的混合运算题:“ 3+2×43 ,然后提问:“同学们,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呢?为什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乘法和加法的运算顺序。接着,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在数学运算中,就像我们排队一样,有一些规则要遵守。乘法和除法就像高年级的哥哥姐姐,要先进行运算;加法和减法就像低年级的弟弟妹妹,要后进行运算。所以这道题要先算 2×4=8 ,再算 3+8=11 。”教师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抽象的运算顺序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运算顺序后,教师又给出一些不同类型的混合运算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并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解题思路:“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这道题的,先算什么,后算什么。”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混合运算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六、结论
语言文字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遵循准确性、简洁性、生动性和启发性的原则,运用有效的应用策略,在概念教学、问题解决教学和课堂评价等环节中精心组织语言文字。通过生动形象、精准恰当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不断探索和创新语言文字的运用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发展特点。
参考文献
[1]吴颖.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J].,2019
[2]冒丽娟.小学数学复习课前置作业的设计研究[J].,201
[3]朱建辉.指向素养提升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策略[J].,2023
[4]王缘缘."图形与几何"学习中的三大典型错误探[J].,2018
[5]徐熊熊."书面谈心作业"提升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效果的实践研究[D].,2019
[6]胡娴.让操作真正成为学习理解深入的利器 ——听《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有感[J].,2021
[7]周春艳.作业批改在数学学困生数学学习中的效用研究[D].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