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酰胺装置胶体粒粉碎机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对策
刘洋
大庆炼化公司化工四部
引言
在聚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工艺中,聚合反应生成的胶体物料需经胶体粒粉碎机破碎为粒径 3-5mm 的均匀颗粒,才能进入后续滚筒干燥工序,若粉碎粒度不均,会导致干燥过程中出现 “过干结块” 或“欠干黏连” 问题,进而影响最终产品的溶解性与流动性。目前,工业上 PAM 装置多采用双螺杆式胶体粒粉碎机,其通过动刀与定刀的剪切、挤压作用实现胶体破碎,具有处理能力大、破碎效率高的特点,但在长期运行中,受胶体物料特性、设备磨损及操作参数影响,易出现各类故障。本文从设备结构、工艺参数与运维管理三个维度,深入剖析胶体粒粉碎机常见故障的形成机制,构建 “故障识别 - 成因分析 - 处理对策 - 预防维护” 的完整体系,为 PAM 装置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1 胶体粒粉碎机工作原理
双螺杆胶体粒粉碎机主要通过 “进料 - 破碎 - 排料” 三个阶段实现胶体处理:首先,聚合后的 PAM 胶体经输送带送入进料口,由进料螺杆推送至破碎腔;其次,破碎腔内的动刀(随主轴高速旋转,转速 300-500r/min )与定刀(固定于腔体内壁)形成剪切面,将胶体切割为小块,同时螺杆的挤压作用进一步细化颗粒;最后,破碎后的颗粒通过筛网(孔径 3-5mm )筛选,合格颗粒进入下一道工序,未达标的粗颗粒则留在破碎腔继续破碎。
2 胶体粒粉碎机常见故障分析
2.1 堵料故障
堵料是粉碎机最常见的故障,表现为进料口胶体堆积、破碎腔排料缓慢或完全堵塞,设备电流从正常的 40-50A 骤升至 60A 以上(超额定电流),严重时触发过载保护停机。
经现场拆解分析,堵料故障的成因主要包括三类:
工艺参数不匹配:胶体含水率过高
)会导致粘度增大,易黏附在进料螺杆与破碎腔内壁,形成 “搭桥” 现象;进料速率过快(超过设备额定处理能力 10t/h ),破碎腔来不及处理,导致物料堆积。某装置案例显示,当胶体含水率从 75% 升至 82% 时,堵料故障发生率从 5% 增至 28% ;
设备结构异常:筛网孔径堵塞(如胶体黏附在筛网孔内)会导致排料通道受阻,破碎腔内物料越积越多;进料螺杆磨损(螺棱高度从 15mm 降至 8mm 以下)会降低推送能力,物料在进料口堆积;
操作不当:开机前未进行 “空载试运行”,直接满负荷进料,导致破碎系统无法及时响应;停机前未清空破碎腔内残留物料,下次开机时残留胶体固化,堵塞进料通道。
2.2 振动异常
振动异常表现为粉碎机运行时振幅超过 0.15mm (正常振幅 ⩽0.1mm ),机身出现明显晃动,同时伴随异常振动噪音( >85 dB),长期运行会导致螺栓松动、刀具损坏,甚至引发主轴弯曲。
核心成因包括:
转子不平衡:动刀磨损不均或安装偏差,导致转子旋转时产生离心力,引发振动;
轴承故障:轴承润滑不足会导致摩擦加剧,产生振动;轴承游隙超标或滚道磨损,会使主轴径向跳动量增大,振幅升高。某故障案例中,轴承游隙从 0.04mm 增至 0.1mm ,振幅从 0.08mm 升至0.22mm ;
2.3 粒度不合格
粒度不合格分为 “粒度超标”与 “粒度过细”两类,前者会导致干燥不充分,后者会增加干燥过程中的粉尘量,均影响产品质量。
主要成因如下:
刀具间隙不当:动刀与定刀间隙过大,剪切能力下降,无法将胶体充分破碎,导致粒度超标;间隙过小,刀具过度剪切,易产生细粉;
筛网问题:筛网孔径磨损会导致粗颗粒通过,粒度超标;筛网破损(出现孔洞)则会使未破碎的大块胶体直接排出;
工艺参数波动:胶体粘度异常,会增加破碎难度,若未调整刀具间隙或主轴转速,易出现粒度不合格;进料不均匀会导致破碎腔内物料量波动,破碎强度不稳定。
3 故障处理对策与预防维护措施
3.1 堵料故障处理
采用 “紧急停机 - 安全清理 - 参数优化” 三步法:
紧急停机:立即按下急停按钮,切断电机电源,避免过载损坏电机;同时关闭进料输送带,防止继续进料;
安全清理:待设备完全停稳后,打开破碎腔检修门,清理腔内堆积的胶体(可使用专用刮刀清除黏附物料),检查筛网是否堵塞,若堵塞则拆卸筛网,用高压水枪冲洗;
参数优化:调整胶体含水率,降低进料速率,开机时采用 “低速进料 - 逐步提量” 模式(先以5 t/h 进料,运行 10 分钟后升至 8th ),避免再次堵料。
3.2 振动异常处理
根据振动成因分步骤处置:
检测诊断:使用振动分析仪检测振幅与振动频率,若振幅主要集中在主轴旋转频率,则判断为转子不平衡;若振动频率与轴承外圈故障频率匹配,则为轴承问题;
针对性修复:转子不平衡时,拆卸动刀,检查磨损情况,更换磨损不均的刀具,重新安装后进行动平衡校正;轴承故障时,拆卸轴承,清洗后检查滚道与钢球,若出现磨损或点蚀则更换新轴承,并确保安装后游隙控制在 0.03-0.05mm ;
基础加固:检查地脚螺栓,用扭矩扳手按额定扭矩紧固,若基础开裂,需停机进行混凝土修补,待强度达标后再开机。
3.3 粒度不合格处理
调整刀具间隙:使用塞尺测量动刀与定刀间隙,若间隙过大,通过调节螺栓将间隙缩小至0.8-1.0mm ;若间隙过小,适当调大至 0.5-0.8mm ,调整后试运行 30 分钟,取样检测粒度;
更换筛网:若筛网孔径磨损或破损,更换同规格筛网,安装时确保筛网与腔体密封良好,避免粗颗粒从缝隙漏出;
稳定工艺参数:与前序聚合工序联动,控制胶体粘度在
;调整进料输送带速度,确保进料速率稳定,必要时安装进料缓冲装置,平衡物料流量。
3.4 轴承过热与异响处理
轴承过热处理:停机后拆卸轴承,检查润滑脂状态,若变质则彻底清洗轴承,更换高温 resistant 润滑脂,加注量控制在轴承内部空间的 1/2-2/3;若轴承安装偏差,重新调整配合间隙,确保运转灵活;
异响处理:出现摩擦声时,调整刀具间隙或补充润滑脂;出现撞击声时,停机检查破碎腔,清除金属异物,紧固动刀螺栓;出现周期性异响时,检测主轴径向跳动量,若超过 0.1mm 则进行主轴校直或更换。
4 结论
聚丙烯酰胺装置胶体粒粉碎机常见故障的成因与工艺参数、设备结构、运维管理密切相关,需通过 “工艺优化 + 设备修复 + 规范操作” 协同解决;针对不同故障类型的针对性处理对策可快速恢复设备运行,而定期维护、操作规范与状态监测相结合的预防体系,能显著降低故障发生率;该套故障处理与预防方案经工业验证,可有效提升粉碎机运行稳定性,降低运维成本,为 PAM 装置连续生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健,李刚,张红梅。聚丙烯酰胺生产中胶体破碎设备的故障分析与优化 [J]. 石油化工设备,2021, 50 (4): 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