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双向奔赴,一起托举,共建平阳家

作者

邢新策

新泰市平阳小学271200

一、治理架构:组好“133 联动共同体”( 解决一个家校社工作谁来管的问题)

133 联动共同体即一中心三梯队三联动工作架构。

“一中心”即成立协同育人中心。由我任组长,分管校长、学生管理处主任、年级主任、家委会主任组成,这是学校层面的行政机构,主要工作是理念引领,明确职责,通过解读上级文件并出台相关方案,做好工作规划,各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力求各单元发挥各自优势,形成“ 1+1>2 ”的教育合力。

三个梯队即家委会梯队、家长志愿者梯队、校外辅导员梯队。

家委会梯队。2024 年11 月,我校全面完成了新一届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换届,我们选拔的要求就是热心肠、正能量,以校级家委会为例,我们从 62 名候选人中逐一甄别探讨,最后确定了 9 人的校级家委会,实际工作证明选准人很关键,家委会的工作一下子由被动转为主动,学校的变压器、暖气问题家委会都主动参与,出谋划策,树立“我校我管,既管则优”的主人公意识。

志愿者梯队。每天四十六人次爱心家长一人一岗,风雨无阻,平阳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校外辅导员梯队。学校聘请各行各业专家,符合条件的优秀家长组建校外辅导员梯队,完善家校社三位一体育人体系。

三联动即学校、家庭、社区三圈联动机制。

这是一个把上述一中心三梯队职能糅合的过程。以寒假读好书活动为例,第一层是育人中心驱动层,是阅读生态圈的中心,负责制订学校读书行动计划,开展教师好书推荐、诵读比赛等阅读活动,营造书香校园氛围;第二层是家庭联结层,是阅读的联动桥梁,让家长与学生共读共享,打造书香家庭;第三层是社区支持层,提供丰厚的阅读土壤,我们先后联合清华园社区、东城社区,共建书香学区,让学生在社区城市书房、图书驿站中广泛阅读。在凝聚共同愿景的基础上,三梯队持续发力,保证育人目标及过程的一致性、连续性与发展性,架构起一个立体的育人生态圈。

二、操作实践:搭建三维交流平台(如何开展工作)

我们把家长分成三个层面来开展工作:个体、班级、群体。怎么分呢?这基于对家长的了解,这样才好有的放矢。

一是个体层面,“变角色 + 看得见”

变角色,创新驻校家长机制。引领家长变换角色,让家长由以往站在学校大门之外观望者、议论者,变为参与者、理解者,营造良好的家校沟通环境。去年 11 月,6 班科学老师布置了一项实践作业,需要家长连续一周陪孩子观察和记录豆芽的生长过程。但是,很多家长由于忙于工作和其他事务,很难抽出时间来陪孩子完成这项作业,有的家长还打电话给科学老师,要求不要再给孩子布置这种作业,导致我们的年轻科学老师很沮丧。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电话邀请最有意见的三位家长来参与到驻校,亲身走进多彩的科学课堂中去,通过自身体验理解这项作业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在孩子教育中的关键角色。这三个人将自己所见所想主动在群内分享,问题得到了很好解决。

看得见,搭建“线上 + 线下”双平台,线上,我们依托公众号、视频号等网络媒体开展短视频大赛,雅真少年、书香家庭展播等一系列活动;线下,利用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加微舞台大梦想、路队比赛、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家长看到孩子们的闪光点。

通过这种展示平台的搭建,让家长看见孩子的成长与进步,发现潜在的“闪光点”,从中领悟教育的魅力,升腾出对教师、对学校、对教育的无限信任和崇敬。

二是班级层面,“走出去 + 引进来”。

这是家校工作的一个基本面,走出去,定期举行全员家访、重点家访。由“被动了解”变“主动掌握”,在家长熟悉的环境里展开,主客的身份互换让家长更轻松自在,更容易吐露心声,以便形成教育合力。比如我们上学期就特别关注了学业成绩优秀孩子的心理问题,这种学生一般父母平时陪伴多、文化层次高,同事间有时候还攀比一下,使父母和孩子都养成了争当第一的这种心态。让家长和孩子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些草率了,从此,家长孩子都阳光起来。

引进来

一是分层有序开好家长会,我们有这样几个家长会:临近开学,各班会通过线上家长会收心,解决学生开学综合征。期中考试了开个家长会一起坐下来分析分析孩子的综合学业。常态化的家长会,这就要求适当缩小线上线下家长会规模,根据共性问题,召开范围小,话题集中的小型家长会,针对性解决同类学生的同类问题。

二是实施家长授课机制。我们邀请家长进入课堂为学生授课。家长们发挥自身的优势,分享自己的生活体验。例如交警家长,以实际案例,与孩子们分享交通安全知识;环卫家长教授同学们如何垃圾分类,清洁班级卫生,学技能的同时感受劳动者的辛苦。家长授课打开了孩子们生活的视野,拉近了家长与孩子、教师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三是群体层面,“全覆盖 + 有选择”

全覆盖,全面发放家校联系卡,我们将家校联系卡作为常态化开展项目之一,通过保密小程序填写等多种方式,及时收集家长与老师之间容易出现的问题,从学校角度去协调沟通,以求获得问题解决的最优解,2024年 9 月,学校开展“破解上放学拥堵”攻坚克难行动,行动伊始,学校采取多种方式整改,但效果总是欠佳,因为学校多是站在“送路队放学”角度,而不是“接孩子回家角度”,我们通过家校联系卡向家长朋友广泛征求意见,四年级的交警家长提出的“南北分流,一路一策”与我们不谋而合,他帮我们主动和商户做工作,北路、南路家长不交叉,不逆行,既提高了放学效率,也保障了学生安全,这要归功于我们家长的建议。

有选择,创新推广“平阳家——家校夜话”。刚才我举了一个个人的案例,实际上与群体沟通是一样的,家校问题多还是家长缺乏对于我们的了解,我就想用一个什么样的办法能直面家长,和局领导的一次交流让我茅塞顿开,于是就有了家校夜话的概念,时间课后服务等接孩子的功夫,还不到“夜”但也比较晚了,再一个“夜”也代表了静,能静下来听,参加人是我们需要的某一主题某一个群体的家长,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的方案就是通过专家聊、校长聊、老师聊、家长聊的方式形成教育合力。聊什么呢,举个例子五年级孩子开始叛逆的萌芽,我们就做一个 “解密青春期”聊天内容,我们邀请心理专家定向讲座,解疑答惑,家长也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自己的孩子,我们还向“入口倾斜”,每年 9 月,家长开始焦虑,妈妈开始埋怨爸爸,孩子幼儿园你不管,你看人家谁家孩子,拼音都会你儿子啥也不会,我们就开一个 “童上一年级”课程,清晰地向家长展现幼儿入校一天、一周、一月、一学期的成长轨迹,让家长明白零起点教学的优势,最大程度避免焦虑。大家可以试想一下,一个事如果层层传递,到了家长那里可能变味了,但这种直面宣讲效果可想而知的。

三、评价反馈:谋划共育到共评

一是评学生,2024 年 7 月,集团搭建五维五级评价“云”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全面采集学生多场景表现,在教师端,老师通过“校园时光”,向家长实时传递孩子的在校表现和学校教育理念;在家长端,家长可以记录“家庭时光”、参与“高质量陪伴”,例如,德育维度中设置的“历”这一指标,其中一个评价要点为:让家长记录学生参观红色纪念馆、烈士陵园、传统节日的表现,根据这一评价要点家长上传本学期有关照片材料,班主任进行审核。实现了评价过程及结果的可视化,学生成长一目了然。平台使用半年来,很多老师反馈,部分同学在校与居家表现是不一致的,家校共评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从而实现家校“对标、同评、共长”的教育目标。

二是评家长,在五维五级平台中,我们还设计了“雅真家长量规”,共涉及五个维度,学生、教师、家长三大主体评价。如:在“家校关系”维度下,我们设置了一个指标“参与程度”,以微舞台演出为例,就让孩子评价妈妈帮助自己了什么?化妆?写剧本?找资料?孩子评价妈妈,类似的和孩子一起看电影、一起去春游都是评价爸爸妈妈的内容。然后通过他们的过程性表现,定期借助学生之手为父母颁个奖,激发和带动更多家长踊跃参与到家校共育中来。

成效方面我统计了一个数据,今年比去年的家校矛盾投诉率减少了接近三分之一,我想这也是我们家校工作最大的收获。所以,教育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师生、家校的双向奔赴共同托举。在平阳小学,“平阳家”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信仰:在这里,学校为教师搭台,教师为学生点灯,家长为成长护航。我们坚信,当所有人朝着同一个方向奔跑时,教育就能成为照亮未来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