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时代国有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研究

作者

苏斌

峪关市酒泉钢铁(集团)公司保卫处 甘肃省嘉峪关市 735100

引言

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有企业在能源、交通、制造、金融等关键领域战略地位凸显,生产规模扩大、业务拓展且与外部市场联系更紧密。与此同时,新时代安全风险呈多元化、复杂化特征,传统治安隐患与新型风险交织,给国企治安保卫工作带来新考验。国企治安保卫并非简单 “看门护院”,而是涵盖人员管理、资产保护、应急处置、风险预警的系统性工作,成效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秩序与国家财产安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如何适应新时代要求,推动国企治安保卫从 “被动防范” 转向 “主动防控”、从 “传统管理” 升级为 “智慧安防”,成为国企安全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代国有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重要意义

1.1 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基础

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往往涉及大型设备、连续生产流程及重要物资,任何治安事件都可能导致生产中断,造成巨大经济损失[1]。例如,能源类国有企业的油田、电站,若因治安防范疏漏发生设备损毁或物资被盗,不仅会影响能源供应,还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治安保卫工作通过建立常态化巡逻、重点区域值守、出入登记管理等机制,能有效防范各类治安风险,为企业生产经营营造稳定、有序的内部环境,确保生产活动连续、高效开展。

1.2 维护国家财产与战略安全的关键

国有企业掌控着大量国家重要资产与战略资源,部分企业还承担着国防军工、粮食储备、关键技术研发等特殊任务,其安全直接关系国家战略安全。例如,军工类国有企业的核心技术资料、生产设备,若因治安保卫不到位出现泄露或损毁,将对国家国防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粮食储备类国有企业的物资安全,直接影响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落地。新时代下,治安保卫工作需进一步强化 “国家利益至上” 的理念,通过严格的安全管控、保密管理及风险排查,筑牢国家财产与战略安全的 “防护墙”。

二、新时代国有企业治安保卫工作面临的挑战

2.1 风险类型多元化,传统防范手段滞后

新时代下,国有企业面临的治安风险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盗窃、斗殴等事件,而是延伸至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供应链安全等新型领域[2]。供应链全球化背景下,外部合作单位人员、物资频繁进出厂区,给人员身份核验、物资安全检查带来难度。然而,部分国有企业的治安保卫工作仍依赖“人防 + 物防” 的传统模式,监控设备覆盖不全、数据分析能力薄弱,难以应对新型风险,导致防范工作存在 “盲区”。

2.2 部门协同不足,治安保卫体系碎片化

国有企业治安保卫工作涉及保卫部门、生产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信息技术部门等多个主体,需各部门协同配合才能形成防控合力。但实际工作中,部分企业存在 “各自为政” 的问题:保卫部门负责现场防控,却缺乏对生产环节安全隐患的了解;生产部门关注生产效率,对治安风险排查重视不足;信息技术部门负责网络安全,与保卫部门的信息共享不及时。这种部门间协同机制的缺失,导致治安保卫工作难以形成 “全流程、全方位” 的防控体系,面对跨领域风险时反应迟缓、处置效率低。

2.3 保卫队伍专业化水平难以适应新时代需求

治安保卫队伍是国有企业安全防控的 “一线力量”,其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工作成效。新时代下,治安保卫工作对人员的要求从 “体力型” 转向 “技能型”,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治安管理知识,还需具备应急处置、网络安全基础、数据分析等能力。但部分国有企业的保卫队伍存在人员结构老化、专业培训不足的问题:老员工对新型技术操作不熟练;新员工缺乏实战经验,面对突发事件时应对能力不足;队伍整体的法律知识、风险研判能力薄弱,难以满足新时代治安保卫工作的专业化需求。

三、新时代国有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优化策略

3.1 理念更新:树立 “主动防控、系统防控” 思维

国有企业需打破 “事后处置” 的传统理念,构建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的主动防控体系。一方面,强化风险预判意识,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针对生产环节、人员管理、外部环境等维度,梳理潜在风险点,制定针对性的防范预案;另一方面,树立 “系统防控” 理念,将治安保卫工作融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与生产管理、数字化转型、社会责任履行等工作协同推进,避免治安保卫工作与企业发展 “脱节”,确保安全与发展相互促进[3]。

3.2 技术赋能:推动 “智慧安防” 体系建设

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提升治安保卫工作的智能化水平,构建 “人防 + 物防 + 技防” 融合的智慧安防体系。其一,完善智能监控系统,在厂区出入口、重点生产区域、仓储区等位置布设高清监控摄像头,搭载 AI 识别技术,实现人员身份自动核验、异常行为实时预警。其二,搭建安全管理大数据平台,整合监控数据、人员进出数据、网络安全数据等信息,通过数据分析识别风险趋势,为风险研判与决策提供支撑;其三,加强网络与数据安全防护,联合信息技术部门,部署防火墙、数据加密、入侵检测等工具,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演练,防范数据泄露与网络攻击,保障企业数字化转型安全。

3.3 体系完善:构建 “跨部门、内外联动” 的协同机制

一方面,强化企业内部部门协同,建立 “治安保卫工作联席会议” 制度,由保卫部门牵头,每月组织生产、人力、信息技术等部门召开会议,共享安全信息、排查跨部门风险。明确各部门治安保卫职责,将安全工作纳入部门绩效考核,推动各部门主动参与安全防控。另一方面,加强企业与外部的联动,与当地公安机关建立 “警企联动” 机制,定期开展联合巡逻、应急演练,及时通报厂区周边治安动态;与社区居委会、周边企业建立 “区域联防” 网络,共享安全资源,共同防范外部治安风险,构建 “企业内部防控 + 外部协同防控” 的全方位体系。

3.4 队伍建设:提升保卫队伍专业化水平

打造 “高素质、专业化” 的治安保卫队伍,是新时代国有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关键。其一,优化队伍结构,通过公开招聘、内部选拔等方式,引入具备安全管理、应急处置、信息技术等专业背景的年轻人才,改善队伍年龄与知识结构;其二,完善培训体系,定期组织保卫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内容涵盖传统治安管理、新型技术应用、法律法规及应急处置演练,提升队伍综合能力;其三,建立激励机制,设立 “安全标兵”“优秀保卫工作者” 等荣誉,对在治安保卫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奖励,激发队伍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感。

结论

新时代为国有企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治安保卫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治安保卫工作作为国有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维护国家财产安全、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支撑。当前,国有企业治安保卫工作面临风险多元化、协同不足、队伍专业化水平低、内外联动不畅等挑战,需通过理念更新、技术赋能、体系完善、队伍建设等策略,推动治安保卫工作从传统模式向智慧化、协同化、专业化转型。未来,国有企业需持续关注新时代安全风险的变化,不断优化治安保卫工作机制,以更高效、更精准的安全防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为国家经济稳定与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卫东,熊俊,王赟. 一体化理念下国有企业安保管理模式探索[J].中国机关后勤,2025,(05):77-79.

[2]钟勤获.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企业治安保卫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企业文化,2025,(12):43-45.

[3]侯晓飞. 新时代背景下党建与企业安保工作深度融合的对策探讨[J].中外企业文化,2023,(04):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