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作者

刘庆庆

海口经济学院

摘要: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意义重大。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平台建设,能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艺术素养。合理的改革可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出更具竞争力的音乐表演人才,推动高校音乐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引言:随着社会对音乐表演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迫在眉睫。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需求。探索科学有效的改革路径,对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优秀音乐人才至关重要。

1.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现状与问题

1.1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传统的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局限性。在教学内容上,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如乐理、音乐史等,而对于实践技能的培养相对薄弱。例如,在声乐教学中,大量时间花费在讲解发声原理,而学生实际演唱练习的时间不足。教学方法上,多为单向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性和自主性。像在乐器演奏教学中,教师示范后学生模仿,很少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不同的演奏风格。而且,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将各个音乐表演领域孤立开来,如声乐、器乐、指挥等课程之间缺乏有效的融合,导致学生综合表演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多元化的音乐表演市场需求。

1.2现有实践教学的不足

现有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明显不足。实践教学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和深度。例如,校内实践课程往往只是简单的排练和演出,没有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和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实践教学的资源也较为匮乏,乐器设备更新不及时,音响、灯光等舞台设备简陋,影响学生对舞台效果的真实体验。此外,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数量不足且部分教师实践经验有限。就声乐教学来说,其本身的知识体系模式与学生的日常并不具有很大的联系,鉴于这样的教学特点,就需要教师能够在生活与声乐中进行相互之间关联的构建,将生活中具有声乐知识内容的部分通过课堂这一媒介进行传递。

1.3改革面临的阻碍

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面临着不少阻碍。首先,观念上的守旧是一大障碍。部分教师和学校管理层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仍然认为理论知识的传授是教学的核心,忽视了实践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关键作用。其次,资金投入有限。实践教学的改革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购置设备、搭建平台等。然而,高校的资金分配往往倾向于科研和基础理论教学,导致实践教学设施得不到及时更新和完善。再者,传统教学体系的束缚难以突破。现有的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体系都是围绕传统教学模式构建的,要进行改革就需要对整个教学体系进行调整,这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和复杂的工作流程,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2.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策略

2.1课程体系的优化

优化课程体系是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策略。要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结合。例如,在乐理课程中融入实际音乐作品的分析,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理解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和水平设置分层的实践课程。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开展基础的表演技能实践课程,如小型音乐会的参与;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设置大型舞台表演、音乐制作等综合性实践课程。此外,要增加跨学科课程,打破音乐表演专业内部不同领域之间的界限,如开设声乐与器乐合作课程、音乐表演与舞台美术设计课程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和创新意识。

2.2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的创新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至关重要。要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例如,在排练课上,教师不再是单一的指挥者,而是与学生共同探讨表演方案,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表演创意。引入项目式教学法,以实际的音乐表演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比如以一场音乐会的策划和演出为项目,学生要负责从选曲、排练到舞台布置、宣传推广等各个环节。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如通过视频分析软件来分析学生的演唱或演奏动作、表情,给予学生更精准的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2.3实践平台的拓展

拓展实践平台是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举措。一方面,要加强校内实践平台的建设。建设现代化的音乐厅、排练厅等,配备先进的音响、灯光设备,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舞台环境。同时,举办多样化的校内音乐活动,如音乐节、音乐比赛等,让学生有更多的表演机会。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平台。与当地的剧院、音乐团体、文化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校外演出、实习的机会。例如,安排学生到剧院参与大型音乐剧的演出,到音乐制作公司实习,让学生在与社会接轨的过程中了解市场需求,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保障措施

3.1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保障。要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音乐表演实践活动,如音乐会演出、音乐制作等。例如,可以选派教师到专业音乐剧团进行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舞台表演和实践指导能力。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如聘请知名音乐家、音乐制作人等担任兼职教师,他们可以带来最前沿的音乐表演理念和实践经验。此外,建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考核机制,将实践教学成果纳入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到实践教学中。

3.2教学管理完善

完善教学管理是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保障。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考核方式等。例如,制定详细的实践教学大纲,规定不同阶段学生应达到的实践技能水平。加强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对实践课程的开设、实践活动的组织、学生的参与情况等进行全程监控。同时,建立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实践项目和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3评价体系构建

构建评价体系是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表演技能,还要考虑学生的实践过程表现、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例如,在评价学生的舞台表演时,除了考核演唱或演奏的水平外,还要评价学生在舞台上的表现力、与其他演员的配合度以及对舞台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定期对学生的实践项目进展、实践技能提升等进行评价,同时结合期末的实践成果考核。此外,引入多元评价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校外实践单位的评价等,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全面,为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准确的依据。

结束语: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解决现存问题,实施有效策略并完善保障措施,能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音乐表演行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促进音乐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晓乐.高校院校音乐表演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20):94-96.

[2]梁文光.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1):118-121.

[3]耿苡.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途径[J].戏剧之家,2022(19):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