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层单位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路径探讨

作者

胡艳鹏

内蒙古科右中旗杜尔基镇防沙治沙和林草服务站 内蒙古 029400

引言

会计档案作为基层单位经济活动的关键“刻痕”,详尽记录着资金流转、业务往来等核心信息,为单位决策提供精准依据,也为审计监督筑牢坚实根基。然而,当下不少基层单位在会计档案管理上陷入混乱,诸如归档不及时、保管不善致信息缺失等问题频发,严重威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安全性。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基层单位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路径,成为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保障经济活动稳健推进的当务之急。

一、基层单位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基层单位缺乏完善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导致管理工作无章可循。在档案的收集环节,没有明确的标准和流程,使得一些重要的会计凭证、账簿等未能及时、完整地收集归档,出现档案缺失的情况。例如,一些临时发生的经济业务凭证,常常因经办人员疏忽而未交予档案管理人员,造成档案不完整。

档案保管环节也存在诸多问题。部分基层单位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设置专门的档案保管库房,会计档案随意堆放在办公室的角落,不仅容易受到潮湿、虫蛀等影响,还存在丢失和泄密的风险。同时,档案的保管期限划分不清晰,一些已到保管期限的档案未及时进行鉴定和销毁,占用了大量存储空间,而一些仍有价值的档案却可能因保管不当而损坏。

在档案利用方面,缺乏规范的借阅和归还制度。借阅人员没有严格的审批流程,档案借出后未及时归还,甚至出现档案被涂改、转借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会计档案的真实性和严肃性。此外,档案利用后的反馈机制不健全,无法及时了解档案利用情况对单位工作的实际作用。

(二)管理人员素养不足

基层单位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不少人员缺乏系统的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部分管理人员是由会计人员兼职,他们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会计核算工作上,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在档案的分类、整理、装订等环节操作不规范,导致档案整理混乱,查阅困难。

还有一些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和保密意识,对会计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工作中敷衍了事,对档案的保管不够细心,使得档案出现破损、污渍等问题。更有甚者,为了个人便利,随意泄露会计档案中的敏感信息,给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此外,基层单位对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较少,管理人员难以接触到最新的档案管理法规和技术,导致管理理念和方法落后,无法适应新时代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

(三)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当前,许多基层单位会计档案管理仍以手工管理为主,信息化水平较低。会计档案的录入、存储、查询等工作主要依靠人工完成,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出现错误。例如,在档案查询时,工作人员需要在大量的纸质档案中逐一查找,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且难以保证查询结果的准确性。

部分基层单位虽然配备了一些档案管理软件,但软件功能单一,无法实现会计档案的全程信息化管理。同时,由于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影响了信息化管理的推进。

另外,会计档案的电子备份工作不到位,存在数据丢失的风险。在遇到自然灾害、设备故障等情况时,容易造成会计档案的损毁,给单位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基层单位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具体路径

(一)健全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基础。基层单位应依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涵盖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销毁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在档案收集方面,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规定档案收集的时间、范围和要求,确保所有

会计档案都能及时、完整地归档。

在档案保管环节,设置专门的档案库房,配备必要的防潮、防火、防虫、防盗等设备,保证档案的安全存放。同时,严格按照保管期限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档案存在的问题。对于已到保管期限的档案,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鉴定和销毁,确保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在档案利用方面,建立严格的借阅和归还制度,明确借阅权限和审批流程。借阅人员需填写借阅申请表,经相关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借阅档案,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归还。档案管理人员要对借阅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定期催还逾期未还的档案。同时,加强对档案利用的监督,防止档案被涂改、损坏或泄密。

(二)强化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是实现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关键。基层单位应重视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养,选拔具有一定会计知识和档案管理经验、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档案管理人员,尽量避免兼职现象。同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他们学习《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和业务知识,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法律意识。

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保密意识教育,通过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等形式,让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其工作责任感和保密观念。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纳入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对工作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失职的人员进行问责,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推进信息化管理建设

推进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基层单位应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配备必要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实现会计档案的数字化管理。选择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档案管理软件,实现会计档案的录入、存储、查询、统计等功能的自动化处理,提高管理效率。

加强对信息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引进,确保档案管理软件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定期对软件进行升级和更新,保障软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做好会计档案的电子备份工作,采用异地备份、云端备份等方式,防止数据丢失。建立电子档案管理制度,规范电子档案的生成、审核、归档、保管等环节,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此外,加强会计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通过建立内部网络平台,实现会计档案在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共享,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为单位的决策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层单位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目前,管理制度不完善、人员专业素养欠缺、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管理水平的提升。要破解这些难题,需多管齐下,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管理人员培训以提升素养、推进信息化管理建设等举措,形成管理合力。基层单位务必高度重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立足自身实际,精准施策,切实推动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为单位健康、稳定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参考文献

[1]陈朝.预算管理一体化对基层事业单位会计业务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中国农业会计,2023(12):20-23.

[2]王素娟,岳方彤,曲艳华,等.浅析新时期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J].电脑采购,2022(9):177-180.

[3]彭国红.浅谈新形势下村级档案管理工作[J].档案记忆,2025(3):1-3.

[4]刘学锋.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调研[J].会计师,2022(21):02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