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建构主义视角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质内涵与建构路径研究

作者

潘叙伯

延边大学 吉林延吉 133002

在复杂多变的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政府为国际社会提供的独特智慧和解决方案。这一思想强调的是国家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呼吁各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与繁荣。这一理念不仅体现了中国对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的深度思考,更表达了中国对全球和平与发展等重大命题的关切。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历史潮流的顺应,对时代要求的回应,对人类社会共同发展和持续繁荣具有深远意义,它为解决当今世界存在的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为构建和谐共存的世界格局提供了重要指导原则。

一、结构层面

在当今复杂的国际政治局势中,强权政治、武力威胁、霸权主义以及双重标准等现象屡见不鲜,给全球和平和人类共同利益带来了严重威胁,阻碍了全球的和谐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直面这一现实的国际政治格局时,有效回应了全球公众的普遍关切。这一理念为全球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指明了新的方向,注入了新的智慧。它倡导以东方的普惠价值观替代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观,更加突显了在全球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中的重要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是以世界人民为中心,真正关注全体人类的整体利益,让全世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一理念的提出为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提供了新智慧和新思想。尤其是通过倡导东方的普惠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突显了以合作、共赢为基础的新型全球合作方式。如果国家间的互动能够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基准,将有助于提升国家间的相互理解,打破强权和霸权的局面,推动新一轮的国际合作与共同发展。这种以人为本、关注全球整体利益的理念,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使国际社会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和谐、平等、可持续的未来。

二、国家层面

在国家间关系中,相互依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概念。这不仅仅是一种状态,更是国家间互动的结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相互依存在国家层面展现出两个关键层面的影响。

首先,相互依存促使各国的利益深度融合。全球化使国家间的利益交织更为紧密,一国的政策决策不仅直接影响本国,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国家 1。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国家在制定政策时不得不充分考虑其他国家的反应和利益。这种互动模式逐渐形成了一种“利益共同体”的认知,促使各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寻求与他国的互利共赢。其次,相互依存推动国家间的积极互动与合作。随着各国利益的深度融合,国家间对于共同利益的认知逐渐增强。为了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等,各国开始在共同关心的领域展开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这种合作不仅再造了国家间的微观结构,还为国家间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基础。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共同挑战,这要求国家之间更深层次的合作。共同命运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促使各国意识到彼此的命运紧密相连。为了应对这些全球性问题,各国开始加强国际合作,形成了多元化的安全共同体。这种共同体的形成不仅有助于应对当前的全球性问题,还为未来的全球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共同命运的概念促使各国重新审视自身的认同与定位。在面对共同的挑战时,各国开始扩大自我认同,将更多的国家纳入到自身的认同体系中,形成了一种集体认同的态势。这种认同不仅有助于增强各国间的凝聚力,还为全球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国家的自我约束行为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一个国家在国际互动中能够约束自身的利己行为,以共同利益为优先考虑因素时,它不仅为国际社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还有助于推动国家间的深度合作。这种自我约束不仅是一种道德准则,更是一种对他国的尊重与信任。在国家间的交往中,如果每个国家都能够秉持这种自我约束的原则,那么国际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稳定与繁荣。国家的自我约束行为是再造文化的重要前提,为国家间的深度交往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全球化的今天,只有通过相互依存、共同命运与国家的自我约束行为,我们才能够构建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世界。

三、文化层面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推动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必须注重打破文化隔阂,实现不同文明之间的紧密互通。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以促进文化间的深入对话和交流,打造一个开放的平台,让各文化得以真正交融。这种互动有助于人们更全面地理解不同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和传统,从而建立起相互尊重的文化认同。这种理解和尊重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加强国际组织和国家间的合作是构建共同体的不可或缺的一环。国际组织作为协调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关系的平台,应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通过加强国际组织的机制,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合作模式,有助于协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从而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和平、稳定和共同繁荣。在国际组织的框架下,各国可以共同探讨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路径,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智慧,推动共同体的建设。最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积极参与,摒弃单边主义,推崇多边主义。在国家层面,加强国家间的互联互通,共同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通过协商和对话解决分歧,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各国应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摒弃零和博弈的思维,共同努力推动多边合作机制的发展,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全球挑战。

四、结语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背景下具有深刻的意义。它不仅通过中国的实际行动为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宁作出贡献,同时也为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一理念通过聚焦百年大变局中的突出问题,强调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福祉,成为构建新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中的重要一环。全面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深入解析其在全球背景下的深刻意义,并探索其构建途径,不仅有助于增强该理念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更在塑造新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建构主义的视角,本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和建构路径进行了深入剖析,为理解和推动这一理念在国际舞台上的实际影响提供了有益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黄平.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大国成长:身份、视野、价值[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1(12):82-95.

[2] 张雯雯.身份构建与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东盟关系正常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21.

[3] 宋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及其建构路径 —一种建构主义理论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1):87-88.

[4] 薛力,苗蓓蕾.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源泉与实践路径[J/OL].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23,(06):1-19+155.

[5] 薛力,苗蓓蕾.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源泉与实践路径[J/OL].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23,(06):1-1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