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精细化管理在住宅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

李毅宏

身份证号码:140202****1009653X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环境下,建筑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建筑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市场对高效、高质量建筑工程的需求日益增加;另一方面,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建筑项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需求。在此背景下,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管理理念,逐渐引起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精细化管理强调利用数据化、信息化和系统化手段,对建筑施工全过程进行精确控制和优化,以提升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和确保施工安全。

1 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意义

1.1 提升施工质量与工程安全水平

传统管理方式执行时侧重于宏观控制忽视细节管理的情况,导致施工环节常出现返工、材料浪费、工艺缺陷等问题甚至引发安全事故。精细化管理以全流程控制为基础,对施工现场各要素进行系统分解和标准化处理,强化施工工艺流程的节点控制与质量评估。构建起可追溯、可量化、可评估的质量控制体系的做法,通过批次管理施工材料、设定标准化作业工序、规范工人操作培训以及严密执行现场检查制度,让施工质量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在安全管理方面以风险预警为导向,凭借施工模拟、安全评估模型、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实现施工现场关键位置动态监控以及时排查并处理潜在风险点的情形。精细化管理所强调的责任到人、制度落实、流程闭环,可使安全工作融入工程每一个细节,实现源头控制与过程管控并重,进而从根本上提升住宅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水平。

1.2 降低成本浪费

住宅建筑工程涉及工期长、资源投入大、管理链条复杂,传统管理模式存在材料浪费、施工机械闲置、人力资源冗余等问题,直接推高了工程成本。精细化管理通过进行前期数据分析与项目测算,科学预估与合理调度材料需求、设备调配、人员安排等,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在施工过程中引入动态成本控制模型。根据现场实际进展不断调整资源投入计划,包括批量采购与定量投放混凝土、钢筋等大宗材料以降低因储存或搬运不当造成的浪费。动态分配施工人员的岗位职责与工作强度以提升人力资源使用效率。系统管理大型设备的使用周期与保养频次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并降低维修成本。

1.3 适应市场需求建设高品质住宅

随着市场需求的演变,消费者对住宅的质量、功能和环境保护有了更高的要求。精细化的管理能够精准地满足这些需求。在质量把控方面,精细化管理严格控制整个施工过程,打造高品质住宅。在功能设计方面,根据消费者需求优化布局,增强实用性和舒适性。在环境层面,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实现绿色施工。

2 精细化管理在住宅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要点

2.1 制定优质方案

精细化管理强调“因项目制宜”,要求在制定管理方案时充分考虑工程地理位置、结构形式、材料应用、工序流程等实际要素,综合项目资源配置、施工队伍素质与技术能力来制定科学、系统、具可操作性的管理计划。优质精细化管理方案涵盖施工组织设计、节点控制计划、安全技术交底、材料设备调配方案等多层面且要层层衔接、环环可控。项目管理人员需加强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专业分包方的沟通协作以确保信息及时互通、责任边界清晰,提升方案执行的协调性与执行力。对于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结合实际情况快速调整优化以构建动态更新机制,让精细化管理方案切实起到引导施工、优化流程、控制风险、提升效率的作用,为项目稳步推进提供坚实保障。

2.2 材料技术管理

材料管理方面,建立涵盖从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到验收全过程的追踪机制,确保材料种类、规格、数量、性能全然符合工程设计与施工标准。施工单位设专职材料管理人员依据施工计划进行动态供应控制来避免材料积压与短缺问题。引入智能仓储系统实现物资出入库管理信息化与自动化进而提升库存控制效率。在施工技术管理方面,依据工程特点和现场环境因地制宜选定合理施工方法与工艺流程,确保技术方案既满足质量要求又兼具经济性与可行性。管理团队应组织技术交底与现场演练提升作业人员技能水平与应急处理能力,对于模板支护、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防水施工等关键工序要细化操作标准与质量控制要点。结合绿色建筑理念推动资源节约与废料回收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项目整体效益,通过材料与技术的双重管理优化,达成住宅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科学化、资源利用最优化、项目建设高效化的管理目标,切实推动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深度融合与全面落地。

2.3 施工过程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模式在住宅建筑工程管理中占据核心地位,尤其在施工过程中,其管理重点聚焦于进度、资源与安全三大关键环节,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手段提升整体效能与安全性。在进度规划方面,精细化管理采用WBS(工作分解结构)将项目任务细化,明确每项任务的时间节点与责任人,确保职责清晰、目标明确。同时,通过动态调整关键路径,实时监控项目进展,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确保项目按期推进。在资源调配环节,精细化管理依托 ERP 系统实现资源的精准追踪与预测,通过对人力、材料、设备等资源的全面掌握,提前规划资源需求,减少闲置与浪费,显著提升资源使用效率。ERP 系统的应用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还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在安全监控方面,精细化管理借助 AI 设备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测,精准识别潜在风险,并通过设立预警机制,对安全隐患进行即时响应与快速处理。AI 技术的应用大幅提升了安全监控的精准度,使得风险识别更加及时、全面。预警机制的建立确保了安全隐患一旦触发,能够迅速启动应急措施,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通过精细化管理,施工现场的安全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施工人员的安全保障大幅提升。

2.4 信息化平台支撑

通过数据集成,信息化平台能够实时采集、分析和共享项目中的各类数据,为管理决策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支持。这种数据驱动的管理模式显著提升了决策的时效性与准确性,使管理者能够根据实时数据快速响应,优化资源配置与施工流程,从而提高整体管理效率。信息化平台的应用还强化了现场管理,通过 BIM 建模构建建筑工程的三维信息模型,实现工程信息的数字化与直观化,为各方提供了清晰的项目视图,便于沟通与协作。同时,智慧工地作为信息化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集成了多种先进技术,实现了对施工现场的全面监控。在人员管理方面,智慧工地能够实时掌握人员动态,并通过 BIM 技术直观展示人员分布情况,优化人员调度与作业安排,提升现场作业效率。在机械管理方面,智慧工地通过实时监控机械状态与能耗,确保机械设备的高效运行,并通过 BIM 技术直观展示机械布局,优化机械使用效率。在材料管理方面,信息化平台结合物联网与 BIM技术,实现了对材料的实时追踪与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记录材料从采购到使用的全过程信息,确保材料的合理使用与有效管控,避免浪费与损失。

结束语

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增强项目的安全性和环保性。但确保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建筑工程管理中需要制定详细的管理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团队协作,并不断创新和改进管理模式,以保障精细化管理能够高效、有序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高启.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3(24):94-96.

[2]李跃亮.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居业,2024(4):214-216.

[3]潘明榜.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的要点分析[J].居舍,2021(28):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