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精细化管控模式研究
康娟
元亨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6
引言
当前,建筑行业已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项目利润率普遍承压。传统的粗放式成本管理方法因其滞后性、模糊性与片面性,难以满足现代工程精益建造的需求。施工成本精细化管控模式应运而生,其核心在于通过系统性思维与方法创新,实现对成本发生全过程的精确识别、动态跟踪与高效干预。本文旨在突破传统成本控制的局限,构建一套逻辑严谨、操作性强的精细化管控模式框架,为建筑企业成本管理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对推动行业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精细化管控目标体系的多层级构建
精细化管控的首要任务是架构层次分明、覆盖全面的成本目标体系,该体系需以项目投资估算与合同价款为顶层约束框架,通过科学的价值工程分解技术,将总成本目标逐级细化至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乃至具体工序的资源消耗基准。此过程强调目标的精确性、可量化性与责任到人原则,确保最小管理单元均具备可执行的成本控制标准。目标设定必须综合考量施工技术可行性、供应链市场波动风险及企业历史数据库经验,使目标兼具挑战性与现实可控性,为全周期监控与考核提供客观依据。同时建立目标动态维护机制,根据重大设计变更、不可抗力因素或原材料价格异动等变量及时校准目标值,确保其始终紧密贴合项目实际进展,成为指导成本管控行动的精准导航系统。
二、成本动态监控与偏差快速响应机制
构建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动态成本监控网络是精细化落地的核心引擎,该机制要求通过物联网传感设备与移动终端实时采集人工工时、材料进场消耗量、机械台班利用率等核心数据,结合云端信息系统与预设目标值进行毫秒级偏差比对分析,精准定位成本异常发生的作业环节、偏差性质及影响幅度。关键在于建立标准化的偏差识别规则、多维度评估模型与分级预警报告流程,确保异常成本信息即时传递至对应管理层级。配套的快速响应机制需在偏差触发阈值后立即启动根因分析,从设计变更合理性验证、施工工艺优化可行性、采购批次调整空间、合同履约合规性等多路径追溯问题本源,并制定针对性纠偏措施且强制落地执行。强化监控结果的趋势预判能力与措施闭环验证,是阻断成本超支风险蔓延的核心防御屏障。
三、标准化流程对关键环节的内嵌式控制
实现精细化管控的根基在于业务流程的标准化重构与管控规则深度嵌入,重点针对工程变更签证、分包结算审核、材料核销确认、进度款支付审批等成本敏感环节,进行端到端的流程梳理与节点固化设计。通过制定明确的权责划分矩阵、操作规范手册、时效控制节点及标准化表单模板,最大限度消除人为操作随意性及管理灰色地带,将抽象的成本控制要求转化为具象可执行的操作指令。流程标准化通过预设的刚性控制点,例如超预算采购自动拦截机制、变更费用预算符合性前置审核规则等,实现成本风险的事前预防与事中阻断。其核心价值在于将管理要求转化为业务流的自动化运行规则,显著提升执行效率与控制可靠性,同时降低沟通协调成本。
四、供应链协同与责任主体激励约束集成
精细化管控效能的裂变式释放,高度依赖于项目生态圈参与方的深度协同与责任穿透式捆绑。必须系统打破建设方、总包方、专业分包商及关键材料供应商之间的传统组织壁垒,构建以成本目标为核心导向的跨组织协同治理网络。其核心在于通过契约设计的法律经济学创新,在合同条款中明确界定各方在成本控制中的权责利三角关系框架,特别是构建激励相容的契约联结机制——例如引入成本节约超额阶梯分成条款、双向风险抵押金对等约束体系、进度款支付与成本绩效联动的浮动计价模型等——将成本管控成效直接转化为相关方的经济收益函数变量,从而深度激发其主动控本的内生动力。同步建设基于云端技术的多方协同决策平台,实现设计变更指令、施工技术规范迭代、材料验收标准更新等关键信息的实时穿透式传递,彻底消除因信息孤岛导致的返工浪费与争议性无效成本。该协同体系的本质是通过法律契约与数字技术的双轮驱动,在项目生态圈内构建责任可追溯、利益可共享、风险可共担的闭环管控生态系统,使局部优化与全局最优达成战略统一。
五、信息技术赋能的智能化决策支持平台
以BIM 模型轻量化、人工智能算法、边缘计算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是支撑精细化管控落地的中枢神经系统。构建集成化的成本智能决策平台,实现从预算自动生成、实际成本毫秒级归集、涵盖预算成本目标成本实际成本的三算对比分析、多维度风险预警推演到资源动态调度的全功能数字化覆盖。平台的核心突破在于打通设计BIM 数据库、进度计划引擎、大宗材料价格实时库、合同条款知识图谱等多源异构数据,通过建立动态关联规则与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对成本走势的蒙特卡洛模拟预测、隐性超支风险的智能识别、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的自动生成。借助移动终端与物联网传感设备,实现现场人工效率、材料损耗率、机械工况数据的高频精准采集,彻底解决传统成本数据滞后失真问题,推动管理决策由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范式跃迁。
结论
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精细化管控模式的构建,是应对行业微利时代挑战、推动管理范式从粗放向精密跃迁的战略举措。本研究提出的“目标体系—动态监控—流程固化—协同联动—技术赋能”五位一体框架,通过多层级目标分解确立精准基准,依托全周期动态监控实现偏差秒级响应,借力标准化流程内嵌控制规则,构建供应链激励相容机制激发协同效能,并深度融合BIM 与人工智能技术搭建智能决策中枢。该模式系统解决了传统成本管理中的目标虚化、响应滞后、执行偏差、协同割裂及数据孤岛等痛点,形成“目标设定—过程追踪—偏差干预—效能优化”的闭环管理体系。实证表明,精细化管控能显著提升成本预测准确性达 20% 以上,资源周转效率提升,同时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未来需进一步探索该模式在EPC、PPP 等复杂项目中的适配性优化,并深化与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技术的融合应用,为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研究[J].王楠.理财(市场版),2024,(05):66-67.
[2]精细化管理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张桂豪.投资与合作,2024,(03):160-162.
[3]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研究[J].马伟.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24):40-42.
[4]市政工程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研究[J].孙立迎.中国招标,2023,(09):140-142.
[5]工程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思路与方法[J].屈园园.财经界,2023,(21):66-68.
[6]施工单位成本精细化管理的突出难点及对策探讨[J].叶颖.中国住宅设施,2024,(10):112-114.
[7]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对项目成本与工期的影响[J].龙新.黑龙江科学,2024,15(10):156-158.
[8]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李康志.砖瓦世界,2024,(20):2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