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研究
方同辉
中共奉节县委党校 重庆 4046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强调“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奉节县作为市欠发达山区县,通过创新“五四工作法”、推行应急管理改革、强化基层党建等举措,探索出一条符合西部欠发达地区实际的基层治理路径。本文以奉节县为样本,分析其治理能力提升的实践逻辑与制度创新,为同类地区提供可复制经验。
一、奉节县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现状
(一)组织振兴:强化党建引领的“核心动力”
奉节县通过“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后备人才库建设、无职党员亮牌践诺等举措,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在川前村,协调解决安置点扬尘污染问题,推动基础设施管护制度建立。这种“组织嵌入 .+ 制度保障”的模式,确保了党的领导贯穿治理全过程。
(二)制度创新:构建“闭环管理”的治理机制
通过“四访、四议、四门、四减、四导”工作法,形成“走访-商议-评议-监督”的治理链条。在徐家湾安置房整改中,五坝工作组走访群众37 户,完成定损4.63万元,确保项目复工。这种“问题导向 ∣+ 流程再造”的机制,实现了治理效能的显著提升。
(三)产业支撑:夯实治理有效的“物质基础”
全县发展“特、精、美、优”乡土品牌,延伸产业链条。2024 年,青脆李种植面积达15 万亩,综合产值突破20 亿元。在和平村,通过管水协会建立,实现饮水工程长效管护,群众满意度提升至 98.2‰ 。这种“产业培育 ∘+ 服务提升”的互动模式,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可持续动力。
(四)多元共治:激发群众参与的“内生动力”
通过“道德银行”积分制、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载体,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在长安乡,群众参与“清洁家园”行动,改厕完成率达 116‰ 。这种“德治教化+自治实践”的模式,有效提升了群众参与度。
二、奉节县农村基层治理面临的挑战
(一)治理资源不足
奉节县作为农业大县,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财政收入有限,导致基层治理资金投入不足。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治理人才引进等方面面临较大压力。例如,部分农村地区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影响了治理工作的开展;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如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资源相对匮乏,难以满足村民的需求;治理人才短缺,尤其是缺乏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治理人才,制约了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
(二)治理主体能力有待提高
虽然奉节县在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分治理主体的能力仍有待提高。部分基层干部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治理理念和方法相对落后,难以适应新时代基层治理的要求。村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也参差不齐,部分村民对基层治理的认识不足,缺乏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社会组织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在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难以充分发挥其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三)治理机制有待完善
奉节县的基层治理机制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治理机制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导致执行不到位,影响了治理效果。在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过程中,各主体之间的协调配合还不够顺畅,存在职责不清、权责不对等的问题,影响了治理效率。此外,治理机制的创新还不够及时,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新需求。
(四)数字化治理水平有待提升
虽然奉节县在数字化治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但整体数字化治理水平仍有待提升。部分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影响了数字化治理的应用和推广。数字化治理平台的功能还不够完善,存在数据共享不畅、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难以满足基层治理的实际需求。同时,基层干部和村民的数字化素养有待提高,缺乏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治理的能力和意识。
三、奉节县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加大治理资源投入
奉节县应加大对农村基层治理的资源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层治理,通过 PPP 等模式,吸引企业、社会组织等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领域。同时,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专业人才到农村工作,加强对基层干部和村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二)提高治理主体能力
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和教育,定期组织村社干部参加各类培训课程,学习先进的治理理念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建立村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将治理能力纳入考核指标体系,激励村干部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通过开展培训、宣传活动等方式,让村民了解基层治理的重要性和参与方式,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加大对社会组织的资金扶持力度,加强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提高社会组织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三)完善治理机制
加强对基层治理机制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监督评估体系,定期对治理机制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明确各治理主体的职责和权责,建立健全协调配合机制,加强各主体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治理合力。及时创新治理机制,根据农村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新需求,不断完善治理机制,提高治理机制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例如,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平衡各方利益关系,减少矛盾纠纷;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隐患。
(四)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
加大对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率和服务质量,为数字化治理提供坚实的基础。完善数字化治理平台的功能,加强数据共享和整合,实现政务、民生、产业等数据的互联互通,提高治理效率和精准度。加强对基层干部和村民的数字化培训,提高他们的数字化素养和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治理的能力。例如,开展数字化技能培训课程,让基层干部和村民掌握基本的数字化操作技能;推广数字化治理应用,如政务 APP、微信公众号等,方便村民办事和参与治理。
四、结语
奉节县的实践表明,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提升需以组织振兴为根基,以制度创新为保障,以产业培育为支撑,以多元共治为路径。通过“党建引领 + 制度保障 + 产业支撑 :+ 数字赋能”的综合模式,西部欠发达地区可实现基层治理从“行政主导”向“多元共治”的转变。未来,需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长效动力。
参考文献:
1.奉节县长安乡“基层治理,服务于民”系列报道(一)丨奉节县长安乡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群众满意度达 98.2%
2.乡村振兴战略下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策略
3.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基层治理问题及对策建议
4.奉节:以改革提升应急管理治理水平和效能
5.以基层治理创新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6.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机制研究
7.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基层治理研究
8.奉节:“五四工作法”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作者简介:
方同辉(1986-4-),男,汉族,奉节人,在职研究生,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基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