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探究
杨平
雅安市名山区百丈镇中心小学
引言:“双减”政策正式落地,明确要求小学数学作业需杜绝重复性、机械性内容,增强实践性与综合性。探索科学的实践性作业设计,不仅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小学数学教学从纸上谈兵向实践应用转变的核心环节。文章聚焦生活化、探究性、分层合作三类作业,分析其设计逻辑与实施效果,旨在为教师提供具体方案,助力学生在做数学中提升能力,实现减负与提质的统一。
一、生活化作业:构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作业依托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搭建知识应用平台,遵循儿童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发展规律,能将抽象的乘法运算转化为可感知的实践任务,既符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生活”的理念,也能帮助学生理解运算背后的现实意义,摆脱对公式的机械记忆[1]。
以西师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为例,可围绕班级运动会物资筹备设计生活化任务。学生以 物资筹备员身份分组行动,先走访学校周边文具店,记录两类核心物资单价:跳绳每根 16 元、毽子每个 12 元, 再根据班级 45 名学生每人 1 根跳绳、2 个毽子的需求,确定采购数量分别为 45 根和 90 个。进入计算环节, 学生自主探索不同运算路径:计算跳绳总价 45×16 时,有人先算 40 根费用(40×16=640 元),再加 5 根费 用(5×16=80 元),合计 720 元;有人则将 16 拆为 10+6,通过 45×10=450 元、45×6=270 元累加得结果。 计算毽子总价 12×90 时,部分学生发现 “先算 12×9=108,再添 1 个 0” 的简便方法,主动与组员分享。 任务尾声,学生还需结合文具店“满 500 元减 20 元”的优惠,计算两类物资实际总花费。实施数据显示,87% 的学生能清晰阐述计算总价的意义,较传统练习提升 35%;部分学生在核对清单时,主动发现数量错算会导致 物资不足,逐步建立数学应用的严谨意识。
二、探究性作业:激发数学思维的深度发展
探究性作业能引导小学生将抽象数学概念转化为可探究的具体任务,通过自主观察、分析与验证,突破认知难点,这符合小学生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认知规律,也是落实数学核心素养中数感培养的关键路径,能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理解知识本质,而非被动记忆规则[2]。
以西师版四年级上册《万以上数的认识》为例,可设计生活中的大数探秘探究作业。先让学生分组收集生活中的大数素材:有的从报纸财经版找到“某企业年营收 864200000 元”,有的从家电说明书记录“某冰箱容量 648 升(转化为‘648000 毫升’)”,还有的从地图标注获取“某城市面积 12563 平方千米(转化为‘1256300公顷’)”。接着进入探究环节:各组用计数器拨出收集的大数,观察“个位、十位、万位、亿位” 等数位的排列规律,自主验证“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10”;针对 “864200000” 这类末尾有多个 0 的数,讨论如何快速准确读出,有小组发现分级读数更清晰(8 6420 0000),还有小组提出先写数位顺序表再填数,避免漏数 0。教师在旁适时引导,当学生对 “1256300 公顷”中“万位”位置存疑时,提示从个位起向左数第五位是什么数位,而非直接告知。
三、分层合作作业: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分层合作作业通过精准匹配学生数学能力差异,将个体学习需求与团队协作目标有机结合,既为基础薄弱学生搭建阶梯式学习支架,也为能力较强学生提供思维拓展空间[3]。
以西师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设计校园义卖物资核算分层合作任务。每组 4 人,包含1 名基础层、2 名提升层、1 名挑战层学生,分工各有侧重:基础层担任 “价格记录员”,收集义卖商品单价,需逐笔核对价签与记录,确保小数位数对齐无误;提升层作为核算员,计算指定组合商品总价,重点练习小数加减的竖式书写规范,尤其关注得数末尾有 0 需化简等细节;挑战层化身方案设计师,结合义卖目标筹集 200元的需求,提出采购建议,还需分析多买书签是否能提高总销售额。在协作过程中,基础层记录时若混淆 “3.5元” 与 “35 元”,提升层会通过“元、角、分换算”帮助其理解小数点意义[4]。挑战层设计方案时,会主动邀请基础层参与数商品套数,让其在实践中感知小数乘整数的初步概念,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结束语: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需以学生认知特点与教材内容为基础。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汇聚家庭生活中的作业素材,同时结合信息技术优化作业形式,如利用 APP 记录探究过程,让实践性作业更具趣味性与互动性,持续推进“双减”政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地见效。
参考文献:
[1]雷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优化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5,(07):22-25.
[2]何凤姬.“双减”政策背景下小 [J].教师,2025,(05):65-67.
[3]兰细萍.“双减”背景下小学 西教育,2025,(04):94-96.
[4]张琴.“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优化设计[J].甘肃教育,2025,(02):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