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空场采矿法在金属矿开采中的适用性分析

作者

周文强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随着开采技术的不断优化更新,我国金属矿开采方法越来越丰富多样。其中,空场采矿法凭借其独特优势,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青睐。但该技术对矿床条件有着较高要求,若在矿岩稳固性不足或产状不适宜的情况下使用该方法,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在实践工程中,必须准确分析矿床的地质特征,并科学评估空场采矿法的适用性,这样才能确保开采方法的选用恰当合理。对空场采矿法在金属矿开采中的适用性加以深入研究分析,显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空场采矿法概述

空场采矿法指的是采矿过程中,回采矿房形成的采空区以敞空形式存在,采空区顶板直接依靠围岩和矿柱自身作为支撑的一种矿产开采技术。因为无需设置人工支撑结构,因此该技术也叫作自然支撑采矿法。实际施工中,根据现场实际工况环境,沿矿体走向将开采区合理划分矿房,并预留稳固性矿(岩)柱。回采先有计划地开采矿房,再开采矿柱,或不采矿柱。根据被开采矿体的倾斜度、厚度等条件不同,空场采矿工法又可以细化为多种形式。具体工法及其适用条件如表1 所示。

表1 空场采矿法的细化分类及适用条件

相较于其他开采方法而言,空场采矿法施工工程量较少,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开采成本。但由于空场采矿法在矿房回采过程中允许有大暴露面的矿床存在,因此,应用该工法的前提条件是,矿石和围岩都要具有良好的稳固性,且矿岩形态也需比较稳定。

2 空场采矿法在金属矿开采中的适用性分析——以冬瓜山铜矿开采项目为例

2.1 项目背景

冬瓜山铜矿是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下属的矿山之一,位于安徽省铜陵市东郊,是一座大型深埋、缓倾斜矿床,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其中冬瓜山矿体包含铜、硫、铁矿体约 140 多个,其中主矿体 1 个,单硫小矿体 3个,其他零星小矿体百余个,主矿体位于青山背斜深部的轴部及两翼,设计生产规模为 10000t/d ,生产效率要求较高。目前,矿山老区矿房采场已全部回采结束,仅矿柱采场可供回采,老区产能大幅下降,矿山产能主要集中在新区 60 线以北二步骤采场、两翼端部矿体及 66 线以北端部采场,随着矿产储量的减少,以及开采技术条件的变化,后续其生产能力将会逐渐下降。为了维持冬瓜山铜矿的矿石总产量要求,现需在既有工程基础上续建采矿产线,进一步开采- 1000m 以下深部矿床,以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铜精矿等矿产资源自产需求。

2.2 空场采矿法的适用性分析

根据相关勘察资料确认,冬瓜山铜矿的矿床属于缓倾斜类型,走向 35 ,主要向北西和南东两个方向倾斜,倾角在 10~25 之间。受层位、岩性以及与岩体的接触带控制,矿区内岩石形态较为简单,大部分呈似层状;以细粒、薄~中厚坚硬岩石为主,岩石结构完整,抗压强度介于 36MPa~110MPa 之间,平均抗压强度为 63.9MPa ,其次是块状结构,另外还有少量松散岩分布的零星矿体,矿体及围岩都属于较稳定型;产状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且沿走向或倾向均呈波状起伏,整体呈现向北东倾伏趋势,倾伏角为6~10. 。其中,主矿体赋存于中上石炭统黄龙~船山组泥盆系上统五通组顶界和石炭系中上统层位中,65 线以北呈分支状,67 线至 71 线赋矿层位被包村岩体吞蚀,其厚大部位顶界跨栖霞组的底部,北西翼矿体底界延至高骊山组顶部,在岩体近旁的矿体厚度明显增大,且品位变富。矿体具体特征参数如表2 所示。

表2 冬瓜山铜矿60 线以北矿床主矿体特征参数

结合以上条件分析,冬瓜山铜矿的矿体及围岩条件较为稳固,顶板及底板的岩石抗压强度也较高,完全满足空场采矿法的应用要求。同时,矿体缓倾斜产出,平均厚度较厚,产状和厚度也都适合采用空场采矿法,在矿区形成大面积空场矿床,预计不会产生较大的安全风险。另外,空场采矿法,可以比传统充填法大幅度降低开采成本,并提高日产出能效,达到理想的产能要求。无论从施工效率、施工质量控制角度,还是从经济节约角度来看,该项目采用空场采矿法都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3 结语

经过以上分析阐述不难发现,空场采矿法是一种经济、高效的金属矿开采技术,但其是否可以采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矿体自身条件。相关行业工作人员应当对此形成正确的认识,在实际选取开采方法的过程中,充分结合矿床的特性进行科学匹配。特别是在深部开采工程中,必须对矿场地质环境等进行全面分析,从多维度对空场法的适用性进行评价,确认条件符合后方可选择该技术,以确保矿山开采作业的安全开展。

参考文献

[1] 时传龙.浅孔诱导落矿小分段空场采矿法在某金矿的应用[J].黄金, 2024, 45(4):18-20.DOI:10.11792/hj20240405.

[2] 刘志义,李国斌,甘德清,等.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采场长度优化及工程应用[J].矿业研究与开发, 2023, 43(11):12-17.

[3] 田贵有,李再易,亚呼甫,等.黄山南铜镍矿阶段大直径深孔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应用分析[J].矿业研究与开发, 2020, 4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