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解决方案对高危孕妇心理护理效果的影响
王迪
扎鲁特旗人民医院 内蒙古通辽市 029100
高危孕妇属于妊娠阶段的特殊群体,受到自身健康以及胎儿发育风险等影响孕妇易产生负性情绪,如焦虑、紧张、恐惧等,随着负性情绪的加重可对孕妇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容易诱发妊娠并发症,并导致不良妊娠结局[1],而心理护理则是此类孕妇孕期管理当中的核心组成单元,良好的心理护理有助于保障母婴安全。常规心理护理更加注重关注问题的本身,在干预时容易导致孕妇负面认知进一步强化,影响护理效果[2]。聚焦解决方案注重以目标为导向,挖掘个体资源,激发个体潜能,构建正向认知并拟定目标,从而引导患者主动应对困难,改善心理状态[3]。以下将分析高危孕妇通过运用聚焦解决心理护理的干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样本取自本院,时间为 2024 年 1 月 ~2025 年 1 月,容量 70 例,且均属高危孕妇,数字表法加以分组,各组均 35,组 1 为对照组,组 2 为观察组。对照组年龄如下:25~38 岁,平均( 30.26±2.83 )岁;孕周如下:26~32 周,平均( 29.16±1.85 )周。观察组年龄如下: 23~39 岁,平均( 30.25±2.82 )岁;孕周如下:25~33 周,均值( 29.15±1.86 )周。两组以上各信息差异小(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例如与孕妇进行主动沟通,做到态度真挚、和蔼,并耐心细致解释病情,消除隔阂,耐心倾听其内心表达,同时给予安慰关怀,分享成功分娩案例,增加其自信心,日常鼓励家属给予孕妇呵护关怀,共同参与到日常的照护中,鼓励孕妇进行放松训练等。观察组采用聚焦解决心理护理,(1)构建合作关系:在护理中保持合作者的身份,与孕妇进行沟通,例如告知孕妇我们来一起探索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案,使孕妇获得参与感,并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护理中需要引导孕妇聚焦于正向目标,例如以清晰的语言来对期望进行描述,而避免使用模糊的语言表达;(2)探寻例外经验:与孕妇共同探寻问题未发生的时刻,例如询问其以往面对困难取得的成功经验,强化孕妇的内在心理力量。还需充分激活家庭资源,例如引导孕妇密切关注周围的支持力量,如在出现高危妊娠时家人所做出的努力,给予孕妇的关心等,使孕妇意识到目前的困难并不是自己独自面对和承担的;(3)积累正向体验:可制定具有可行性的小目标,并明确行动步骤,引导孕妇逐步意识到小的行为改变所逐步带来的大影响,例如首先可从减少对自身健康与胎儿安危的过度担忧开始,逐步积累正向体验,在与孕妇沟通时密切关注目前所取得的成绩,强化内在的积极信号,提升孕妇的执行力;(4)激发希望感:可利用假设性问题引导孕妇对于问题解决后的情况进行勾勒,从而激发其内在动力。在此基础上将设想转化为具体的行动线索,从而给予孕妇持续性的正向反馈,不断巩固心理干预效果。
1.3 观察指标
(1)两组孕妇均以 SAS、SDS 评分来测评分析负性心理, SAS>50 分焦虑, SDS>53 分抑郁。(2)记录两组的母婴并发症,例如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新生儿窒息等。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信息以 SPSS22.0 分析,计量资料:均值 ± 标准差,即(
),并给予 χt 检验,计数资料展示位 [n(%)] ,并提供 χ2 检验, 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 SAS、SDS 测评结果相较
干预前各组SAS、SDS 均高( P>0.05 ),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表 1 两组 SAS、SDS 评分比较(
,分)

解恐惧心理,并激发内心的希望感,这对于调节其心理状态有重要价值。
2.2 两组母婴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母婴并发症率 2.86% (1/35),产后出血1例;对照组为 11.43% (4/35),情况如下: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各 1 例,另有 2 例新生儿窒息,观察组母婴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高危孕妇由于其妊娠风险性较高,所以比较容易出现不良情绪,若未能有效干预还可能引起产后出血等不良结局。从本次的分析结果来看观察组给予聚焦解决心理护理,该组干预后的不良情绪改善好于对照组,同时母婴并发症率更低,这主要与聚焦解决模式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有关,在该护理模式中构建与孕妇之间的合作信赖关系,引导其主动参与,减轻其抵触心理,与此同时与孕妇共同挖掘例外经验,有利于激发其自我效能感,增加自我掌控感,可有效缓
综上所述,对高危孕妇运用聚焦解决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不良情绪,并改善分娩结局。
参考文献
[1]杨洪英.细节护理联合个体化心理护理对无痛人工流产孕妇心理状态的影响[J].妇儿健康导刊,2025,4(09):148-151.
[2]宋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护理对妊娠高血压合并产前抑郁孕妇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妇儿健康导刊,2025,4(08):124 -127.
[3]陆曼霞,蔡青芳,张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合并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心理护理策略分析[J].心理月刊,2025,20(06):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