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脉冲光在脱毛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黄小辉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516002
多毛症出现面部、四肢、躯干等毛发的密度、直径或分布范围出现异常增多,给患者带来外观上的困扰和心理上的压力[1]。如果家族中存在多毛症的病史,那么个体患有多毛症的风险可能会显著增加。雄激素水平的升高可能会刺激毛囊,使其生长出更粗、更长的毛发。一些药物在治疗其他疾病的过程中,可能会干扰毛囊的正常生长周期或激素水平,从而引起毛发异常增多[2]。多毛症的脱毛治疗主要有物理上剃须、刮毛、脱毛膏、蜜蜡、镊子等的脱毛,通过抗雄激素药物、依氟鸟氨酸、漂白剂等的使用减少毛发,激光、光子、点解等永久性脱毛[3]。传统的剃毛与脱毛膏联合处理治疗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刮伤皮肤造成微小创口引发感染、毛囊炎,脱毛膏对于皮肤敏感的人会出现皮肤发红、瘙痒、起疹子等过敏反应,毛发的根部、总会有一些残留的毛发仍然留在毛囊中毛发很快就会重新长出来需要频繁进行剃毛操作,毛发的断面会变得比较尖锐出现变粗变黑和倒生的情况[4]。强脉冲光脱毛基于选择性光热作用脱毛,通过波长 550 至 1200 纳米之间宽光谱的强光,黑色素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能转化为热能使毛囊温度迅速升高,毛囊内的细胞受损抑制毛发的生长,精准作用于毛囊而不损伤周围组织,保留短波长越多对色素作用越强,长波长越多色素沉着可能性越少[5]。本研究探析广西由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强脉冲光治疗仪对多毛症患者脱毛的治疗效果。
1.1 一般资料
连续纳入 2023 年 12 月 1 日至 2025 年 5 月 31 日于我院皮肤激光治疗中心就诊的接受脱毛治疗的多毛症患者 120 例。对照组 60 例,男 6 例,女 54 例,年龄 27-43 岁,平均年龄 35.62±3.35 )岁;观察组 60 例,男 5 例,女 55 例,年龄26-44 岁,平均年龄 34.91±3.75 ) Yo 。在两组患者中,性别、年龄、毛发基线状态等基本资料的比较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并无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p>0.05 (表 1),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Fitzpatrick 皮肤分型为Ⅱ-Ⅳ型;(2)患者符合多毛症临床诊断标准;(3)患者治疗区域限定为腋下、四肢;(4)患者近 3 个月内未接受其他侵入性/非侵入性脱毛治疗。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排除标准:(1)患者近 3 个月内未接受其他侵入性脱毛治疗:(2)患者正在服用光敏性药物、阿司匹林药物、免疫抑制剂;(3)患者重度心脏病、高血压、肿瘤、毛囊炎、皮炎;(4)患者治疗区存在皮肤破损、活动性感染或陈旧性瘢痕体质;(5)患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6)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7)患者对光敏剂或治疗仪配套凝胶过敏;(8)患者为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对照组(传统剃毛+脱毛膏联合处理治疗):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布轻拭去除表面油脂及皮屑,使用医用级安全剃刀进行预剃除,将脱毛膏均匀涂抹于预处理后的毛发区域使用塑料刮板辅助摊平,达到预定时间后用湿润海绵或纱布逆毛发方向轻柔擦除膏体最后用一次性棉柔巾轻轻拍干。
观察组(强脉冲光靶向照射):患者佩戴专用防护眼罩,医生根据基线毛发特征选择初始参数,通过 UI06 型强脉冲光治疗仪治疗(广西由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波长范围 550-1200nm,能量密度 1.45-5.0J/cm² ,脉冲宽度 1.4-6.2ms,光斑尺寸 3.3mm² 进行治疗,治疗头垂直轻贴皮肤以均匀速度移动以均匀速度移动,第 1-2 周,每周治疗 3 次,第 3-5 周,每周治疗 2 次,第 5 周以后半个月一次。
1.3 观察指标
(1)毛发密度变化。采用数字发分析系统于治疗前基线期及末次治疗后 4 周采集治疗区标准化区域的毛发生长影像,利用软件内置算法区分毛囊单位密度。
(2)毛发直径与终毛占比。基于光学显微镜形态学检测评估毛发直径,统计终毛占检测毛干总数的百分比,终毛比
(3)毛发颜色。结合色度学参数量化分析毛发颜色改变的客观表现,计算 L 值(明度)、A 值(红绿轴)、B 值(黄蓝轴)以及ΔE 值(总色差)。
(4)主观评价满意度、安全性评价。患者自我感知反馈利用 VAS 评估毛发的颜色,并对治疗的满意度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4.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
)表示,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 (%) 表示,用 x2检验,当 P<0.05 时,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毛发密度变化
持续观察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毛发密度的变化情况可以发现(表 1),两组患者在基线时无统计学差异的毛发密度,在经过第一次治疗后逐渐拉开差距,两组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以观察组患者的下降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表 2 毛发密度变化( x s ,根/cm² )

2.2 毛发直径与终毛占比
观察组患者在通过 UI06 型强脉冲光治疗仪强脉冲光靶向照射脱毛治疗后的毛发平均直径更低,终毛占比更小,毛发的下降幅度更大,患者的外观看起来更好 p<0.05 (表 2)。
表 3 毛发直径与终毛占比( x s )

2.3 毛发颜色
观察组患者在毛发颜色的评价中,明亮度的情况更好,A 轴、B 轴、ΔE 的总体评分耿占优势(表 3) p<0.05
表 1 基线人口学与临床特征( x s )

2.4 主观评价满意度、安全性评价
表 4 毛发颜色( x s ,分)
表 5 主观评价满意度、安全性评价( x s ,分)

例的下降幅度。
对患者脱毛治疗后总体的满意度以及其安全性评估中发现(表 4)观察组患者在不适感上的感受更轻,对于治疗的满意度情况更好,其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 p<0.05
3 讨论
多毛症是以体表毳毛异常增殖为特征的病理状态,表现为在面部、胸部、腹部、背部以及大腿内侧等部位出现异常的终毛生长。这种异常的毛发生长不仅对患者的外貌造成影响,还可能引发心理压力和社交障碍。多毛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病理性雄激素水平升高,5α-还原酶活性增强导致二氢睾酮生成增加以及毛囊对雄激素的过度敏感。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21-羟化酶缺陷导致 17-羟孕酮蓄积刺激肾上腺网状带分泌脱氢表雄酮刺激肾上腺网状带分泌脱氢表雄酮导致肾上腺异常分泌类固醇激素引发多毛症。米诺地尔、达那唑、苯妥英钠、环孢霉素和青霉胺等,以及雄激素类药物如睾酮和脱氢表雄酮的长期使用,甲减时 SHBG 降低导致游离雄激素指数上升均可能导致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引发多毛症。家族多毛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因素、地中海、中东和南亚血统以及肥胖等也可能与多毛症的发生有关[6]。
多毛症的治疗通过雌激素和孕激素药物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抑制雄激素的产生减缓毛发生长,但是连续使用 3-6 个月才能看到明显效果且容易引起恶心、头痛、月经不规律等。服用抗雄激素螺内酯阻断雄激素与其受体的结合减少雄激素对毛囊的刺激作用。涂抹依氟鸟氨酸减缓新毛发生长只能抑制新毛发而无法缓解旧毛发的影响还会产生刺激。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和水果调节内分泌,适当的运动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控制体重、缓解压力改善心理状态。对原发引起多毛症的病灶进行药物或者手术治疗。对于多毛症来说最主要的还是脱毛治疗。脱毛膏含有化学成分溶解毛发的蛋白质结构使毛发在皮肤表面断裂脱落,漂白剂使毛发颜色变浅,激光利用特定波长的激光能量选择性地作用于毛囊中的黑色素破坏毛囊结构。剃除毛发时,仅能将发梢部分从体表移除,毛根依然保留在毛囊内,一般数日后便会有显著的毛发生长迹象,因此需反复进行剃毛。脱毛膏虽具备溶解毛发的能力,但其溶解效果并不彻底,维持时间也较短,针对粗硬类型的毛发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使用剃毛刀时若手法欠妥,极有可能划伤肌肤,形成细微伤口,此类伤口存在感染风险,可能诱发毛囊炎等皮肤病症。脱毛膏的核心成分为巯基乙酸盐等化学制剂,在分解毛发组织的过程中,也会对肌肤产生刺激性。皮肤敏感人群使用后,可能出现泛红、瘙痒、起疹等过敏症状。若长期使用此类产品,还可能造成皮肤角质层损伤,降低肌肤屏障功能,进而提升患皮肤病的概率。使用剃毛刀修整毛发后,新长出的毛端较为锋利,视觉上会产生毛发变粗、颜色加深的错觉。尽管毛发的实际粗细与色泽并未改变,但这种视觉效果可能让人感觉毛发更浓密醒目。此外,若用剃毛刀时将毛发剃得过短,新生毛发在生长时可能出现倒生现象,朝皮肤内部而非正常方向外生长,这也可能引发毛囊炎等皮肤问题。
通过UI06型强脉冲光治疗仪强脉冲光靶向照射脱毛治疗,采用特定波长范围的光疗设备进行靶向治疗时,550-1200nm的宽光谱光源可覆盖不同发色类型的毛发,包括深色、浅色及极浅色体毛。通过蓝宝石晶体冷却系统配合智能温控技术,在实现舒适脱毛体验的同时避免表皮组织损伤,治疗过程中仅需较低能量密度即可完成操作,显著降低不适感。该技术不仅具备脱毛功能,还能通过光热效应促进真皮层胶原重塑,改善肤质粗糙、毛孔粗大等问题,使治疗区域呈现细腻光滑的视觉效果。相较于传统机械脱毛方式,其优势在于治疗效果具有累积性,经过 3-6 次规范治疗后可形成持久抑制效果,有效减少重复护理频率。该疗法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精准破坏毛乳头组织,阻断毛发生长信号传导,同时保留周围健康组织。这种靶向治疗模式可降低表皮灼伤风险,特别适合敏感性皮肤人群。临床数据显示,持续治疗可使毛发再生率下降 75%以上,显著改善多毛症患者的心理状态。特有的能量调节系统可适配不同部位的治疗需求,配合智能肤色识别技术确保操作安全性。治疗过程中不会引发毛干截断导致的伪粗硬现象,避免了传统剃刮引发的毛囊逆向生长问题。长期随访表明,规范治疗可维持毛囊休眠状态达 12-18 个月,减少患者对脱毛产品的依赖。本研究通过 UI06 型强脉冲光治疗仪强脉冲光靶向照射脱毛治疗多毛症患者,观察组患者在经过四次的脱毛治疗后毛发密度显著的降低 p<0.05 。患者在经过不同的脱毛治疗后可以发现平均的直径变小,终毛的占比更低,下降的幅度更大 p<0.05, 。对于患者治疗后的毛发颜色进行系统的评估中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毛发颜色更好 p<0.05, 。最后对于治疗后患者的不适感、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的观察中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不适感更低、满意度更高、不良反应更轻 p<0.05
综上所述,对于多毛症患者采用 UI06 型强脉冲光治疗仪进行强脉冲光靶向照射脱毛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式。选择性光热解治疗通过精确调控能量密度与波长范围,可显著抑制细胞活性,使多毛症患者的毛发密度明显降低,新生毛发呈现细软化趋势,最终达到良好的脱毛效果。在 120 例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这充分证明了该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金涛,党育平,曹开元,吴双,杨婧媛,蔡宏.人源胚胎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药物诱导的生长期脱毛模型小鼠研究[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25,18(03):161-167+189.
[2]王子怡,高瑞阳,岳备,艾方彬,刘东徽,张蓓蓓,窦薇.芹菜素改善脱毛小鼠模型皮毛生长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25,60(12):1255-1261.
[3]张池,张伊凡,梅玉洁,马晓凡.乌斯玛草对脱毛小鼠模型毛发生长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25,41(09):1173-1179.
[4]管堂飞,洪灿辉,杨鑫,吴广俊,肖培云,张成桂,何正春.石蜡/松香混合脱毛法、硫化钠脱毛法、脱毛膏脱毛法建立的小鼠脱发模型特点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25,65(03):51-57.
[5]刘莹,张玲,胡守舵,黄绿萍,林琳.强脉冲光脱毛术在外耳重建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24,35(02):107-110+127..
[6]高佳坤,宁静,张政,刘学军.不同脱毛方式对牛皮明胶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