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作业提质增效策略研究
赵云
江苏省泗阳县第二实验小
一、双减政策对于小学作业布置的要求
(一)明确主客体关系
双减政策当中对于作业布置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对家长布置作业,要求家长参与检查批改作业等行为进行了明令禁止,同时也切实要求学生不得参与自批自改作业。教师在教学当中需要承担起作业设计和布置的主体责任,需要充分运用作业的评价功能来帮助学生找寻问题,提升能力。语文作业的布置更是从更为宏观的语文认知和语文思维层面,对学生语文习惯、语文学习状态等进行评价,更需要教师根据语文教学进度安排来进行作业优化设计,发挥作业的评价功能。
(二)规范作业内容和体量
双减政策对作业总量和作业内容进行了严格规定,其中要求小学阶段强化年级组的作业统筹,确定分层作业总量,鼓励推进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 重复性作业、惩罚性作业等无效作业。双减政策从作业的作用机制出发,要求教师对作业总量和 ,要求教师根据学科特征和学生特点开展作业设计,通过巧妙的与学情融合的作业内容,为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供帮助。
二、策略
(一)设计多元性作业,优化学生体验
多元化作业的设计可以使学生的多种感官体验得到充分激发,使单一枯燥的作业文本形式得到有效改革,将其变成富有色彩且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以此落实新课标对作业改革提出的要求,让学生更加轻松地获取知识,突破学习重难点,自愿完成作业,而非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在此期间,教师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创新作业设计的形式,可以在其中加入人文性作业、操作性作业、趣味表演性作业与实践性作业,以此优化学生完成作业的体验感,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完成作业的习惯。
例如,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完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四个学习小组,并选出语文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由小组长带领其他成员共同完成课后探究作业,利用书籍或网络搜集与圆明园相关的资料及名人对圆明园的毁灭做出的评价,以此深化对圆明园毁灭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认知与了解。或者为学生布置绘画类作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绘制圆明园未被毁之前的辉煌景象,并将其与圆明园被毁后的景象相对比,写下自己的感悟与心得,以此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分层布置作业,挖掘情感,提高语文感悟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和人格发展的关键期,但是每个学生的关键期都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及学习成绩,分层布置作业,试想而知, 个小学生基本语文知识都不懂,让这个小学生去做探究类的题目,会有很大的难度。
重的可能会导致学生丧失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总是给学生发一些简单的语文基础知识题,学生会觉得语文也不过如此,十分简单,可能没有思维的发展。所以作业也要因材施教。最后,辨明情感差别,人的情感极具复杂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文章中寻找情感的差异性,指导学生发表感悟,培养学生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品质。
例如:在六年级语文课本中,我们会学习到《狼牙山五壮士》这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是抒发学生对狼牙山五壮士的浓烈感情。给优等生可以布置一些在课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狼牙山五壮士的勇敢。在学困生布置一些在学习完这篇文章之后,有什么感情?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
(三)设计跨学科作业,拓宽知识视野
最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要重视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为此,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也应该注重跨学科作业的融合与设计。具体可以设计一些与科学、文化、艺术等学科相结合的作业,让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够拓宽知识视野,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以教学习作“写观察日记”为例,教师设计了以下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特定的自然现象,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行为等,通过观察或查询资料等渠道了解相关信息并记录下来,最终用“文字+配图”的方式进行描述。除了观察日记,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历史、地理、数学等学科相结合的跨学科作业,比如,在学习古诗时,引导学生去了解古诗创作的历史背景,并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场关于古代历史人物的模拟对话。这样一来,同学们不仅可以深入把握古诗的意境和内涵,还可以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对于历史这一学科产生初步认识和理解。
(四)融入实际生活,展开实践探索
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小学语文高年级的作业设计需要更加注重生活化和实践性,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发展。为此,教师应将作业设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访谈、记录等多种方式,展开实践探索,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生活与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进而提升他们的应用意识和语用能力。
以“开国大典”为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摒弃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转而采用更具生活化和实践性的作业方式。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 视频等方式,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形成对开国大典的初步认识。 接 生进行实地探访或模拟活动,如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或组织学生进行模 国大典的活动, 让学生亲身感受开国大典的庄严与神圣。在探访或模拟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并思考相关问题,如开国大典的布置、参与者的表现、自己的感受等,从而加深对开国大典的理解和感受。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和“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对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进行创新设计,基于生活化、实践性、综合性等原则,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和应用知识,同时依托作业渗透德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此,不仅能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还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慧,张晓凯,周晓莉等“双减”,从作业开始[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12):20-21.
[2]邱志凯."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22(2):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