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齐长城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活化传承路径
赵永涛 张娟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一、齐长城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
齐长城,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古代伟大防御工程,犹如一条巨龙蜿蜒于齐鲁大地。它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齐长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见证了齐鲁地区乃至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其文化内涵涉及军事、建筑、民俗、艺术等多个领域,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
(一)齐长城的历史溯源
齐长城的修建起始于春秋时期,齐桓公时期为抵御北方山戎南侵而开始修筑,后于战国时期大规模扩建完善。其修建背景与当时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形势密切相关。齐国地处东方沿海,北部与中山、燕国等相邻,为了巩固国防安全、维护齐国的疆域稳定和政治统治,齐长城应运而生。长城的修建过程历经数代,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展现了古代齐国强大的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在不同历史时期,齐长城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军事上,它有效地抵御了外敌入侵,保障了齐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在政治上,它成为齐国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天然屏障和分界线,彰显了齐国的领土主权;在经济文化方面,齐长城沿线地区的战略地位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长城文化带,对推动齐鲁地区乃至中国古代社会的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齐长城的文化内涵
1.军事文化
齐长城的军事防御体系堪称古代军事工程的杰出代表。其城墙蜿蜒曲折,依山就势而建,巧妙地利用地形地物增强防御能力。在墙体建筑结构上,采用了多种材料和工艺,如石砌、夯土等,坚固耐用且易于防守。沿线设有关隘、烽火台等军事设施,各关隘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烽火台则用于传递军情,形成了一套严密高效的军事通信网络,体现了古代军事家们高超的战略眼光和智慧谋略,蕴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和文化内涵。
2.建筑文化
齐长城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当时先进的建筑技术和地方特色。其墙体的布局规划科学合理,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展现出古代建筑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和卓越的创造力。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充分利用当地的石材、土料等资源,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建造理念。同时,长城建筑的装饰细节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如城门上的雕刻、砖石上的图案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审美观念和宗教信仰等,是研究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3.民俗文化
齐长城沿线分布着众多的村庄和城镇,这些地区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当地的居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民间习俗,如民间传说、传统手工艺、节庆活动等。这些民俗文化与齐长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成为齐长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关于齐长城的民间传说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为齐长城增添了神秘色彩和文化魅力;传统手工艺如剪纸、编织等也常常以齐长城为主题,传承和弘扬了齐长城文化。
4.艺术文化
齐长城本身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构成了一幅壮观的山水画卷,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其雄伟壮观的墙体、险峻的关隘在山水之间若隐若现,展现出一种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的美感。此外,齐长城上的碑刻、摩崖石刻等艺术作品,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还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是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实物见证。
二、齐长城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
目前,齐长城的保护状况不容乐观。由于历经数千年风雨侵蚀,自然因素对长城造成了严重破坏,墙体坍塌、风化剥落现象较为普遍。同时,人为活动也给齐长城带来了诸多损害,如在过去一些农村地区,因缺乏保护意识,出现拆毁长城墙体取土取石用于建筑房屋、修建梯田等情况;此外,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一些不合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等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齐长城的安全。
在保护措施方面,尽管近年来政府部门加大了保护力度,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设立保护标志、开展巡查工作等,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上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保护资金投入相对不足,难以满足大规模修缮和保护工作的需求;保护技术和专业人才短缺,限制了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护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部门之间协调联动机制不够顺畅等。
(一)齐长城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数字化技术为齐长城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手段。首先,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对齐长城文化遗产信息的永久保存。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航拍、高清摄影等技术手段,可以对齐长城的现存遗存进行全方位、高精度的数据采集,将其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并建立永久性的数字档案库。即使在未来的岁月里,长城实体可能会继续遭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侵蚀,但这些数字化的数据却能够长期稳定地保存下来,为后代子孙留下宝贵的文化记忆。
其次,数字化保护有助于提高齐长城文化遗产保护的精度和科学性。利用数字化建模技术,可以精确地还原齐长城的三维形态和结构细节,为文物保护专家和研究人员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研究资料,从而更好地分析长城的病害成因、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同时,通过数字化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齐长城的保存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实现对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和管理。
再者,数字化保护能够拓展齐长城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传播渠道。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齐长城的文化魅力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广大公众,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齐长城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公众对齐长城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还能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遗产的活化传承。
(二)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高精度的数字化采集手段。它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反射光来测量物体表面的三维坐标点,能够快速获取齐长城墙体、关隘、烽火台等复杂结构的三维几何数据。在实际操作中,将扫描仪安置在合适的位置,对齐长城的不同部位进行全方位扫描,可获取大量的点云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物体表面的精确形状、纹理、色彩等信息,为后续的三维建模提供了丰富而准确的基础数据。
无人机航拍技术具有灵活性高、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对齐长城这种长距离、大面积的线性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采集。通过搭载高清摄像机、多光谱相机等设备的无人机,可以按照预设的航线对齐长城进行全面拍摄,获取高分辨率的正射影像图和倾斜影像图。这些影像不仅能够清晰地反映长城的整体走向、地形地貌以及周边环境状况,还能为长城的病害监测、保护规划等工作提供直观的影像资料。
遥感技术能够从远距离获取大面积地表信息,可用于监测齐长城沿线的生态环境变化、土地利用状况等对长城保护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可以分析植被覆盖、土壤侵蚀、水源变化等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威胁齐长城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和环境问题,为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实现对齐长城文化遗产数字化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存储,建立专门的齐长城文化遗产数字化数据库。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Oracle 等)设计数据库架构,对不同类型的数字化数据(如三维模型数据、纹理贴图数据、文字描述数据、影像数据等)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同时,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基于采集到的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和无人机航拍影像等,利用专业的三维建模软件(如 Autodesk Maya、3dsMax 等)进行齐长城的三维重建。首先, 对点 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滤波、点云配准等操作,以提高数据质量。然后,通过构建三角网、赋 步骤,逐步生成齐长城的精细三维模型。在建模过程中,注重对长城建筑结构细节的还原,如城墙上的垛口、瞭望孔、城门等,使模型尽可能真实地反映齐长城的原貌。
三、齐长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与方法
(一)数字化采集技术
VR 技术可以为用户创造一个沉浸式的虚拟环境,让用户身临其境地感受齐长城的历史风貌。通过开发齐长城VR 游览系统,用户可以戴上VR 设备,在虚拟场景中自由穿梭于长城的各个部位,仿佛置身于古代长城之上,亲身体验长城的雄伟壮观。AR 技术则是在现实场景中叠加虚拟信息,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用户在实地参观齐长城时,可以扫描周围的环境,获取关于长城的历史文化信息、建筑特点等虚拟内容,增强参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构建齐长城文化遗产官方网站和移动应用平台,将数字化采集和建模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在官方网站上,设置齐长城历史文化介绍、虚拟展厅、 研究成果、 保护 项目展示等多个板块,以图文并茂、多媒体融合的方式呈现齐长城的丰富内涵。同时,开发移动应用,方便用户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了解齐长城文化,并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吸引更多人关注齐长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二)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技术
结合齐长城的文化特色和周边旅游资源,开发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和线路。例如,推出齐长城文化体验游线路,组织游客实地参观齐长城的重 要关隘、烽火台等遗存,安排专业的导游进行讲解,让游客深入了解齐长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开展齐长城徒 游活动,吸引户外运动爱好者沿着长城古道徒步旅行,感受长城的雄伟与自然风光的壮美。此外,还可以开发齐长城研学旅行产品,针对学生群体设计专题研学课程,如长城历史文化探究、长城建筑结构分析等,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传承和弘扬齐长城文化。
以齐长城文化为核心,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举办齐长城文化旅游节等品牌活动,通过开展文艺演出、民俗展示、美食品鉴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旅游氛围,提升齐长城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加强与周边文化旅游品牌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共同推动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
(三)数字化建模与存储技术
深入挖掘齐长城文化元素,将其巧妙地融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例如,以齐长城的建筑形态、图案纹样、历史故事等为灵感来源,设计开发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纪念品、工艺品、文具、玩具等产品。可以制作齐长城模型拼装玩具,让消费者在拼装过程中了解长城的建筑结构;设计印有齐长城图案的手机壳、笔记本、手帕等生活用品,将齐长城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注重文化创意产品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品牌价值的提升,打造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齐长城文化创意产品品牌。同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市场推广,如参加文化创意产品展会、举办新品发布会、利用电商平台进行线上销售等,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四)教育与普及路径
积极推动齐长城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不同教育阶段设置相关的课程和教育内容。在中小学教育中,编写齐长城文化校本教材,开设专题课程或讲座,通过课堂教学、实地考察、文化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齐长城文化的兴趣和认知。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中,鼓励相关专业开设齐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课程,培养专业人才,为齐长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形式多样的齐长城文化教育活动。举办齐长城文化遗产专题展览,通过实物展示、图文介绍、多媒体演示等方式,深入浅出地向观众介绍齐长城的历史文化知识;开展齐长城文化知识讲座和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为社区居民、文化爱好者等进行讲解,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和保护意识;举办齐长城文化遗产知识竞赛、摄影作品展等活动,激发公众参与齐长城文化传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齐长城文化遗产活化传承路径
(一)文化和旅游融合路径
推动齐长城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不同教育阶段设置相关的课程和教育内容。在中小学教育中,编写齐长城文化校本教材,开设专题课程或讲座,通过课堂教学、实地考察、文化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齐长城文化的兴趣和认知。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中,鼓励相关专业开设齐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课程,培养专业人才,为齐长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形式多样的齐长城文化教育活动。举办齐长城文化遗产专题展览,通过实物展示、图文介绍、多媒体演示等方式,深入浅出地向观众介绍齐长城的历史文化知识;开展齐长城文化知识讲座和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为社区居民、文化爱好者等进行讲解,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和保护意识;举办齐长城文化遗产知识竞赛、摄影作品展等活动,激发公众参与齐长城文化传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路径
深入挖掘齐长城文化元素,将其巧妙地融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例如,以齐长城的建筑形态、图案纹样、历史故事等为灵感来源,设计开发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纪念品、工艺品、文具、玩具等产品。可以制作齐长城模型拼装玩具,让消费者在拼装过程中了解长城的建筑结构;设计印有齐长城图案的手机壳、笔记本、手帕等生活用品,将齐长城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注重文化创意产品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品牌价值的提升,打造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齐长城文化创意产品品牌。同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市场推广,如参加文化创意产品展会、举办新品发布会、利用电商平台进行线上销售等,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三)教育与普及路径
积极推动齐长城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不同教育阶段设置相关的课程和教育内容。在中小学教育中,编写齐长城文化校本教材,开设专题课程或讲座,通过课堂教学、实地考察、文化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齐长城文化的兴趣和认知。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中,鼓励相关专业开设齐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课程,培养专业人才,为齐长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形式多样的齐长城文化教育活动。举办齐长城文化遗产专题展览,通过实物展示、图文介绍、多媒体演示等方式,深入浅出地向观众介绍齐长城的历史文化知识;开展齐长城文化知识讲座和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为社区居民、文化爱好者等进行讲解,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和保护意识;举办齐长城文化遗产知识竞赛、摄影作品展等活动,激发公众参与齐长城文化传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结论与展望(一)研究结论总结
齐长城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对齐长城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活化传承路径的深入研究,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
1.深入剖析了齐长城的历史文化内涵,包括其军事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和艺术文化等方面,明确了齐长城文化遗产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
2.全面分析了齐长城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详细介绍了数字化采集、建模、存储以及展示与传播等关键技术与方法,为齐长城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方案。
3.探索了齐长城文化遗产活化传承的有效路径,包括文化和旅游融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以及教育与普及等方面的具体策略和实践方法,为齐长城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导。
(二)未来展望
齐长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活化传承的研究与实践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需紧跟科技发展前沿,进一步深化数字化技术在齐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不断探索创新,提高数字化保护的水平和质量。同时,要积极推动齐长城文化遗产活化传承的多元化发展,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文化创意产业繁荣等方面持续发力,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和热爱齐长城文化,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化强国建设贡献重要力量。
2025 年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一般项目《山东农村基层社科理论宣传中短视频技术的创新应用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