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模式下的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探索
刘苏萍
广州市从化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从化实验中学
摘要:以读促写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有助于教师结合单元整体知识内容,引入丰富的内外阅读资源,拓宽学生的写作素材视野,同时还可以在精细的文本分析中,逐渐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对于从根本上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详细探讨了大单元模式下的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单元模式;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
引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初中英语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中,不仅应重视语言知识的讲解,更要强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至关重要。在这一背景下,以读促写教学模式逐渐开始在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活动中广泛应用,教师可将语言学习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为学生的语言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逐渐掌握正确的语法并积累写作思路,对于学生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营造读写融合情境,激发创作思维火花
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活动中,为将以读促写教学功能全面发挥出来,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创设读写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灵感[1]。这一过程中,教师需精心构思,将读写活动融入一个连贯、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语言学习的奥秘。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构建一个立体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感知语言的文化背景和实际应用,实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例如,在九年级下册“unit 1 Great Explorations”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教师可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场景,让学生从阅读中提炼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写作素材。首先通过展示一张古代探险家的航海路线图,引发学生对“探索”这一主题的兴趣,引导学生阅读与郑和相关的文本,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标记出关键的地理信息,教师可以重点讲解文中关于郑和七下西洋的背景、动机与结果,并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探险背后的历史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感受到阅读与写作的联系。在阅读完文本后要求学生使用所学的语言点“too…to”和“enough to”来表达郑和探险的目的和成就,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对郑和历史影响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转化为写作素材,从而帮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语言点,在具体情境的创设中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二、融汇内外阅读资源,拓宽写作素材视野
在以读促写教学模式实施中,初中英语教师可在单元教学活动中融汇内外阅读资源,不断拓宽学生写作素材视野[2]。教师应注重内外阅读资源的有机融合,将国内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外先进文化理念相结合,使学生在阅读中既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领略到世界文化的多元魅力。在选定阅读材料时,教师应遵循大单元教学的整体框架,确保阅读内容与单元主题紧密相关,能够为学生写作提供有力的素材支撑。
例如,在九年级下册“Unit 2 Culture Shock”教学中,教师可选择一篇关于不同文化冲击的国外真实案例,内容描述了一个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遇到的文化差异,包括饮食习惯、教育方式以及语言交流障碍等,将该文章与课本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从中提取关键观点,并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的文化冲击案例,以此为基础进行写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课本的核心词汇与实际的文化背景相结合,通过精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culture shock”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并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文化冲击表现及其影响,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你是否曾经经历过文化冲击?有哪些具体情况?”要求学生通过查阅外部资料,列举出更多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适应案例,将这些案例与课本内容进行对比,从而拓宽学生对“文化冲击”现象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还可引导学生构建自己对文化差异的看法,进而在写作中运用这些新的思考成果,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依托阅读文本典范,精进写作技艺水平
初中英语教师在实际展开大单元教学活动中,为实现对学生读写能力以及英语素养的全面培养,积极依托阅读文本典范,精进写作技艺水平至关重要。教师可精心挑选具有典范性的阅读文本,充分展现英语语言的魅力和写作的技巧。在选定文本后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分析文本的语言特点、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使学生能够从中汲取营养,为自身的写作实践提供借鉴[3]。
例如,在九年级下册“Unit 3 The Environment”教学中,教师可选取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经典英文文本《The Global Warming Crisis》与《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Efforts》,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达方式与写作风格,同时拓展写作素材视野。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可通过对这些文本的深度分析与提炼,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中的核心概念和语言运用。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教师可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根据所学文本内容,完成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短文写作。在写作过程中,教师不断提供反馈与指导,特别是在语言表达的多样性与逻辑性方面。如学生在写作中可能会遇到如何恰当使用“as a result of”、“in danger”等短语的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查阅文本中的实例,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将这些表达准确地融入到自己的文章中,形成实际的写作能力。在依托文本典范、精进写作技艺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不仅掌握了语言工具,还能在写作中自如运用这些工具,提升表达能力与创作思维,最终实现全面拓宽学生的写作素材视野目标,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最终在写作上达到更高水平。
结语:综上所述,大单元模式初中英语教师实际展开“以读促写”教学方法过程中,不仅可拓宽学生的写作素材视野,还能通过典范文本的精细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并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内涵和语言结构,使其在写作中能自如运用所学知识,实现语言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在改革初中英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探索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发挥阅读文本的示范作用,推动学生写作技能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创造更有价值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徐发明.以读促写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分析[J].学周刊,2024,23(23):104-106.
[2]秦雯雯,李慧敏."以读促写"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海外英语,2024(17):189-190,193.
[3]陈艳艳.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以读促写方法的应用研究[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14):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