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化建设对丰富农牧民生活的作用
玛依拉·卡马力
新疆伊犁新源县别斯托别乡人民政府 835800
引言
乡镇群众文化活动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农牧民精神生活的丰富程度和乡村社会发展质量。在新疆,由于地域辽阔、民族多样以及生产生活模式差异,乡镇文化活动呈现多元化特征,既包括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民歌舞表演,也涵盖农牧民日常文艺活动、手工艺传承及社区互动活动。然而,活动形式零散、组织不规范、持续性不足以及品牌建设滞后,使乡镇文化活动在丰富农牧民生活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化建设,是将零散文化活动通过系统化、专业化和特色化方式形成稳定品牌,既有助于提升活动吸引力,也有利于实现文化传承、社会认同和经济发展协同。本文以新疆地区乡镇为例,从品牌化建设的内涵、作用机制、实践案例及优化路径四个方面展开研究,旨在探讨品牌化建设在丰富农牧民生活中的作用及实施策略,为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可操作性参考。
一、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化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内涵
1.1 品牌化建设的内涵
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化建设是指通过系统化设计、专业化组织和特色化推广,将原本零散、临时性的文化活动转变为具有持续性、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品牌化建设不仅关注活动本身的文化价值,也强调活动的传播力、参与度和社会认同。在新疆乡镇实践中,品牌化建设包括节庆活动品牌、民歌舞品牌、手工艺展示品牌及文化培训品牌等,这些品牌能够在地方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中发挥标杆作用。
1.2 理论基础
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包括文化产业理论、社会参与理论和社区发展理论。文化产业理论强调通过文化活动形成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社会参与理论关注农牧民作为活动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和归属感;社区发展理论强调文化活动对社区凝聚力和社会资本建设的促进作用。在新疆乡镇,品牌化建设通过活动内容设计、群众动员和文化传播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1.3 品牌化建设的作用定位
品牌化建设在乡镇文化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高活动系统性与规范性,使活动内容、形式、周期和参与机制明确化;二是增强活动吸引力,通过创新内容、增设互动环节及丰富奖励机制提升群众参与度;三是促进文化传承与经济联动,将地方特色文化转化为可持续品牌,实现文化与乡村经济共同发展。
二、新疆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2.1 活动系统化建设
在新疆乡镇,系统化建设是品牌化的重要基础。以喀什巴楚县民歌文化节为例,当地通过明确活动时间、节目安排、参与主体和评选标准,实现节庆活动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系统化建设保证了活动的持续性与可操作性,使文化活动从零散的村落事件发展为地区知名品牌,提升了群众参与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2.2 内容创新与特色化
内容创新是增强活动吸引力的核心手段。吐鲁番鄯善县葡萄文化节在传统节庆基础上增加农事体验、手工艺展示和文旅互动环节,使群众在娱乐、学习和生产体验中参与文化活动。创新内容不仅丰富了活动形式,也增强了活动的文化教育功能,提升了农牧民对活动的认同感和参与热情。
2.3 传播专业化
品牌化建设还需要专业化传播。乌鲁木齐达坂城区在民族手工艺展演活动中,通过微信公众号、社区公告、广播宣传及村民微信群推送活动信
息,使农牧民及时了解活动安排并参与互动。专业化传播扩大了活动影响范围,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并促进文化活动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
三、新疆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化建设的典型案例分析
3.1 巴楚县民歌文化节
巴楚县通过将维吾尔民歌节庆活动打造为文化品牌,形成了节庆时间固定、节目安排规范、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动模式。品牌化建设不仅提升了民歌文化的传承效果,也促进了旅游经济发展和村民收入增加。群众文化干事在活动策划、排练指导及现场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实现了文化品牌效应的持续释放。
3.2 鄯善县葡萄文化节
葡萄文化节结合地方农耕文化和民俗特色,创新设计互动体验、文艺演出及产品展销环节,使活动成为乡镇文化品牌。品牌化建设提升了活动吸引力和群众参与率,同时带动地方葡萄产业发展,形成文化、经济双重价值。群众文化干事负责协调活动组织、培训志愿者及宣传推广,使活动从临时性节庆演变为长期品牌。
3.3 达坂城区手工艺展示品牌
达坂城区将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传统手工艺展示打造为品牌活动,通过系统化培训、规范展示和市场推广,实现文化活动品牌化。农牧民在活动中获得技能提升和经济收益,增强文化自信,提升生活质量。群众文化干事在活动策划、执行及市场对接中发挥重要引导作用,确保品牌持续影响力。
四、新疆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化建设的优化策略
4.1 整合地方文化资源
通过调查和梳理地方民俗、传统手工艺、节庆活动及文化遗产资源,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品牌化建设应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元素,提高活动吸引力和认同感。整合资源有助于形成独特文化品牌,增强农牧民生活文化品质。
4.2 提升活动专业化与创新能力
增强活动组织专业化水平,包括策划设计、执行管理、评估反馈及传播推广。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增加互动体验和教育功能,提升群众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形成品牌化活动的持续动力。
五、结语
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化建设在丰富农牧民生活、提升文化认同感和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新疆实践表明,通过活动系统化、内容创新化、传播专业化及群众文化干事引导,可以有效提升农牧民参与热情,促进文化传承和经济联动。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品牌化建设体系,强化群众文化干事培训与能力提升,形成长期可持续的乡镇文化品牌建设机制,为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 顾东升.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J].三角洲,2023,(19):156-158.
[2] 曹修群.基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J].文化月刊,2023,(04):123-125.
[3] 邵宇骋.新形势下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策略分析[J].国际公关,2023,(24):35-37.DOI:10.16645/j.cnki.cn11-5281/c.2023.24.009.
[4] 韩志亮.群众文化活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J].文化月刊,2023,(12):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