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节能施工技术

作者

张悦

身份证:370911198712180432

引言: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深入推进,建筑运行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占比居高不下。实现国家“双碳”(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建筑业节能降碳责任重大。施工阶段作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重要环节,其节能技术应用效果直接决定了建筑建成后的实际能源消耗水平和环境影响程度。相较于后期改造,施工期集成应用高效节能技术,更能从源头挖掘节能潜力,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大力推广与应用成熟、有效的节能施工技术,是实现建筑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1]。

一、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节能施工技术核心

(一)围护结构精细化节能施工

围护结构是建筑物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主通道,其热工性能优劣对建筑整体能耗具有决定性影响。以 300mm 厚钢筋混凝土墙为例,其自然热阻仅约 0.025(m2⋅K)/W ,远低于节能标准要求,这凸显了精细保温施工的重要性。在外墙保温施工中,应优选如改性石墨聚苯板(导热系数≤0.033w/(m⋅K) )、岩棉复合板等高保温性、低吸水率材料。施工过程需遵循“满粘+可靠锚固”原则,采用专用聚合物粘结砂浆均匀涂抹并辅以金属锚栓深入基层≥50mm 固定,确保满粘率 >60% ,彻底消除空鼓隐患。板缝处理要形成阶梯错缝(搭接≥ 100mm )并嵌填柔性密封材料或使用企口板,与门窗洞口连接处及楼层接缝部位须用耐碱网格布双层连续增强处理,以避免冷热桥效应。屋顶保温可选择倒置式做法或通风隔热架空结构,例如采用高密度聚氨酯喷涂硬泡保温层(厚度≥60mm),确保整体传热系数 K≤0.5W/(m2⋅K) 时能效最优化。寒冷地区首层地面保温尤其关键,需在垫层下满铺≥30mm 厚挤塑聚苯板(XPS),边缘需上翻至与墙体保温层闭合无缝,辅以隔汽膜阻断土壤湿冷侵入,形成完整的保温防潮体系[2]。

(二)高性能门窗系统规范化安装

门窗构件占建筑外围护表面积约 15%-25% ,却能贡献 30% 以上的采暖制冷能耗损失,其性能控制至关重要。现代节能建筑首选断桥铝合金或钢塑共挤型窗框,型材设计需嵌入宽隔热条 (>24mm ),并采用多层中空复合玻璃配置。重点推荐:双层中空 Low-E 玻璃(中空层厚度 12-16mm )实现 K 值≤1.5W/(m2⋅K) ; 填充或三层 Low-E 中空玻璃可实现 K 值≤1.0W/(㎡·K),显著降低辐射热损失。安装质量直接决定节能成败,预留窗洞口尺寸允许误差应≤±5mm,采用金属调整片三维定位固定,严禁直接锚固于砌体灰缝中。框体与墙体间隙( 10-30mm )必须采用环保膨胀型聚氨酯发泡剂填实(施打前湿润基层、分层填充、溢出量 20% ),外窗台做不小于 10% 坡度顺水坡,室外采用耐候硅酮密封胶(宽度 >8mm )密封,室内则使用中性密封胶或成品窗套收口,确保水密气密。全过程应执行 JGJ/T151《建筑门窗节能技术标准》,对连接紧固点间距、组角注胶工艺、玻璃压条密封、铰链承重能力等进行严格质量验收与现场热工缺陷扫描检测[3]。

(三)空调采暖系统高效配置与安装

集中空调与采暖系统能耗在公共建筑中占比高达 50–60% ,其高效化建造是实现建筑净零排放的核 冷水机组应优先配置磁悬浮无油变频机组( IPLV≥9.0 ),空调风机、水泵效率需符合 GB/T19761中 1 级能效等级(效率超过 92% )。关键核心是水力平衡动态调节技术:通过在各支路与末端回水干管安装动态压差平衡阀+静态平衡阀(如西门子 VFG43 系列),辅以智能分集水器与室温调控器,实现“温差控制、变流量运行”,消除系统失调,输送泵功耗可比传统方式降低 25% 以上。管路保温选用橡塑 NBR/PIR 材料(厚度≥ ⟨5mm/λ=0.032W/(m⋅K) )或喷涂 PUR 硬泡( ≥35mmλ=0.024 ),保温层拼接缝隙需用专用胶粘严实并缠绕防潮胶带,接缝处进行无损渗透测试。重点加强弯头三通法兰部位的纳米级闭孔保温定制化包裹(冷量损失可控制在 <5% ),外护层要求连续平滑、接缝逆水流方向搭接以防止冷凝结露侵蚀保温结构[4]。

(四)可再生能源结构化整合建造

节能建筑需向产能建筑演进,可再生能源系统与主体结构的一体化施工成为必须。太阳能光热系统须将集热器支架(通常为 S304 不锈钢材质)与建筑屋顶混凝土圈梁或钢檩条牢固焊接(抗风揭力≥1.5kN/m2 ),并确保全年倾角(如纬度±10°)满足冬至日满辐照要求。管路保温层厚度设计需高于 GB50495 标准:外露部分采用 40mm 耐紫外线橡塑套管(λ≤0.034),穿越墙体处预埋绝热套管阻止热传导。

二、关键施工保障措施

(一)分级技术交底与动态优化

全过程技术先行管理是节能达标的核心保障,项目部须组建专业 BIM 团队,在开工前完成三维节能深化设计,精准定位 200 余处热工薄弱节点(如外挑构件根部、穿墙套管)。依据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规范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明确关键指标:保温层厚度允许偏差≤+5%、锚栓间距误差 ±10mm 、密封胶连续率 100‰ 。三级技术交底需形成闭环管理:公司总工层面解析标准规范(如外窗气密性需达 8级);项目层面运用 VR 模拟施工工艺(演示聚氨酯喷涂角度控制);班组层面通过实物样板实操考核(重点检验发泡剂填缝密实度)。

(二)全链条过程监督与数字化验收

建立四级质量监控体系:班组自检(使用热成像仪初检冷桥)、专业工程师复检(锚栓拉拔力抽检不低于 10% )、监理旁站(保温层隐蔽前连续影像记录)、第三方飞检(季度性红外热工扫描)。重点强化三项核心管控:① 隐蔽工程采用"双编码追踪"——保温板粘接点位喷涂二维码(关联施工员信息),影像资料标注 GPS 定位坐标(确保可追溯性);② 材料进场实行"盲样复验",如岩棉板除常规检测外需额外送检酸度系数(≥1.8); ③ 验收环节执行"三色管理":绿色区(合格项)直接归档、黄色区(如密封胶施打宽度误差 2mm )48 小时内整改、红色区(锚栓数量缺失 30% )推倒重做,项目实测显示该体系使质量问题闭环处理效率提升 70% ,某综合体项目因此减少返工损失 120 万元。

结语:

节能施工技术深度应用是推动房屋建筑工程绿色转型的核心驱动力,通过系统集成优化围护结构、高效设备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等节能技术体系,能够显著提升建筑的实质节能效果和绿色性能。这不仅直接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紧迫要求,有效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运行成本与环境负荷,更是建筑行业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面向“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与核心能力建设。以技术标准化、管理精益化为方向,深入拓展节能施工技术深度与广度,将成为新时代建筑工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王乾松.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5,(26):113-115.

[2]杜丽.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绿色节能施工技术运用研究[J].产品可靠性报告,2025,(08):232-233.

[3]孙彪,李超,戴鹏,嵇小康,王彭江.绿色节能技术在房屋建筑门窗幕墙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5,(16):107-109.

[4]刘阳.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与创新[J].城市开发,2025,(15):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