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背景下“1+1” 老带新浸润式培养:年轻体育教师成长路径研究
周瑜
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
2020 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体教融合意见”)后,2022 年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义务教育体育 ,2024 年9 年“双新”教育改革全面落地推进,上述文件内容不断明确“体教融合” 对体育教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年轻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新生力量,肩负 的体育教育使命。但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个人职业规划等方面处于学校体育教育场域的边缘地带。 轻体育教师成长路径是给年轻体育教师提供个性化成长服务,将年轻体育教师置于学校体育教育的各个真实情境中,老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年轻体育教师及时反馈,促使“1+1>2”的效果得以实现。
一、体教融合背景下年轻体育教师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体教融合背景下年轻体育教师面临的挑战
Hargreaves 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既包括教学能力、 德育水平、情感意识与情感成长,也包括教师的政治意识与敏锐度[6]。本文结合体育学科的特征和年轻体育教师访谈的情况,将年轻体育教师在当下环境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做如下划分。
1.理念认知的冲突与重建
在当前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部分学校和家长仍受传统体育观念的束缚。认为体育是副科,仅作为学习之余学生放松的活动。而体教融合发展则要求“开足开好体育课,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7]。因此,年轻教师需要在传统观念的“包围”下,努力践行新理念,让家长和学生理解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另外,传统理念重视单一技能,体教融合教育理念则“坚持以体育人价值导向”,强调体育的育人功能。程志理表示,“‘体育的成长性’是说身体认知对学生心智发育成长的生命史意义,体育学是‘人学’的一部分,作为学校教育的内容,从价值关系来说,体育是人的成长方式”[8]。“动作技术这种默会知识的特性 ”[8]是在动作中反复体会,经历数次失误,最终习得的技术。仅知晓动作的理论知识并不算学会,在经过反复体会至身体流畅完成动作技术,才是真正学会。在这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的勇气,又塑造了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故“以体育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年轻教师应遵循体教融合的发展理念,敢于突破束缚践行“以体育人”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要平衡技能教学和品德教育。但关联人的理念认知转变滞后,使年轻体育教师力不从心。
2.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平衡(1)教学内容整合难度大
“2022 版体育课标”新增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将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内容相融合。不同学科知识体系、逻辑架构较为复杂,不同教材版本的内容存在差异,将新知识恰当地嵌入原体系中,整合衔接不生硬不臃肿,需要根据主体学科的内容和跨学科储备知识实际,结合主题做取舍。
(2)内容多样化与专业性的平衡
“2022 版体育课标”的课程内容设计要求“保证基础、重视多样、关注融合、强调运用”,“重视系统安排多种运动项目”,教学方式要“创设丰富多彩、生动趣味的教学情境”[9]。徐燕平指出“课程内容选取的方式、组合的安排、拓展的重组等是多样的、课程教学设计、内容搭配与负荷的构成、重难点解决与方法手段运用是多样的,从而实现多种体育健身体验、多个运动项目学练的经历,掌握一至二项运动技能/为高中专项化打好基础”。
3. 教学方法的需求与应用(1)个性化教学需求的应对
体教融合发展是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开好体育课。意味着要关注个体间差异,包括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天赋等方面。在班级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年轻体育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比较困难。在实地观察中发现,20 人左右的班级,实施个性化教学有些许难度。40 人以上的班级,学生所擅长的项目较分散,要兼顾全体学生,对于教学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2022 版体育课标”鼓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体育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当下较为前沿的技术手段有运动传感器、体育教学 APP等。然而,对此年轻体育教师缺乏了解,应用新技术为教学增色也是新的挑战。
4.评价体系的标准与反馈(1)多元评价标准的把握
体教融合背景下“2022 版体育课标”中体育评价不再局限于学生的体育成绩,而是围绕核心素养,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多维度,对多元化主体,采用多样方法进行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年轻体育教师在构建评价体系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2)评价结果的有效反馈
评价结果要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反馈给学生和家长。让学生了解在体育学习中自身优点和不足,并给予改进建议。对于沟通经验少的年轻体育教师来说,给家长说明学生当下的体质水平并给予改进建议并不容易。
(二)体教融合背景下年轻体育教师的机遇
1.政策支持
“体教融合意见”政策的出台为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支持,为学校体育教育实施提供了政策依据,为年轻体育教师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体育局牵头下,政府多部门加大了对体育教育的投入,为体育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发展空间。
2.社会关注度提高
疫情后,健康与体育受到更多人的重视,这让体育教育的社会关注度得到了提升。为年轻体育教师带来了较多的展示机会和发展平台,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3.信息技术创新推动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体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022 版体育课标”提出建议“积极开发与利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年轻体育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强,可以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远程培训等方式,提升个人专业能力。

图1 体教融合背景下年轻体育教师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示意图
二、 “1+1” 老带新浸润式培养年轻体育教师的实施路径
构建“1+1” 老带新浸润式培养年轻体育教师的实施路径要谨防“形式主义”,若没有制定参与实施的人才选拔标准,明确身份关系,预设培养活动方式,设置考评机制。出现人员混乱、职责不明、应付差事、无效形式化等问题则无法具体有效地实施。本文基于案例的开展与反馈制定一套具体的实施路径图(如图2)。
(一)制定选拔标准
为了更好的发挥该模式的效用,要从实施的作用反向思考如何设定选拔标准。朱碧云和赵敏在研究中表示,结对培训模式是可以“帮助初任教师树立专业精神、强化专业成长动机、提高教育教学及人际互动能力”[10],老教师在指导年轻教师过程中获得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同时提升老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互动合作能力。“1+1 ”老带新浸润式培养模式,应该以发挥“1+1>2”的效果为目标。为此,本研究结合多位一线教师的访谈结果,针对老教师选拔和新教师选拔制定了选拔的标准。
(二)建立正规的有效关系
1.明确“1+1”老带新双方的职责和任务
为了保障该培养模式的顺利开展,本研究以当前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所涉猎的工作任务为依据,列举出“1+1 老带新”双方职责。其中,老教师的职责包括:指导年轻体育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备课、上课、评价学生等;带领年轻体育教师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接触新兴项目,传授教学经验和专业技能;帮助年轻体育教师解决学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定期对年轻教师的课程教学进行评价与反馈。而年轻体育教师的职责包括:尊重老教师,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专业技能;积极参与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和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2.启动“1+1”老带新仪式与签署培养协议
为了让大家更加重视这项工作,增加活动的仪式感和庄重感,在活动启动之初,安排了“1+1” 老带新浸润式培养年轻体育教师的启动仪式,并采用古代礼仪文化—拜师礼,由年轻体育教师向老教师敬茶,表达了尊重和敬意,通过搭建沉浸式情境,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增强新老教师结对的在位感。活动安排双方分别签署“1+1”老带新培养协议,明确双方的职责范畴。协议包含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培养周期、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仪式尾声,为老教师颁发带教证书。通过该仪式能够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1+1”老带新浸润式培养年轻体育教师的模式。
(三)开展多样化的培养活动
年轻体育教师在融入初期充满斗志,但面临着诸多挑战却无从下手。为了帮助年轻体育教师快速成长,“1+1” 老带新浸润式培养模式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培养活动,侧重实践应用与共研共修,通过双方互动合作实现共同成长,培养模式主要包括4 个方面。其一,采用“1+1”共同备课,双方通过交流教学理念与思路,拟设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在过程中,老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帮助年轻体育教师打磨教学。年轻体育教师提出个人想法和创新观点,为体育教学注入新活力;其二,采用现场观摩、录像观摩等方式,进行观摩学习或指导。年轻体育教师在观摩中学习老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突发问题处理方式等,应保持积极思考,面对疑惑及时提问,尝试模仿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老教师要定期观摩年轻体育教师的课堂,要给予反馈和指导。其三,采用“1+1”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围绕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教学方法创新、体育中考项目分析等拟定主题展开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拟设课题框架,引导实践研究,帮助年轻体育教师逐渐建立科研思维,培养科研能力,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其四,安排“1+1”共同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活动,拓宽视野,更新教育理念。培训学习可以包括专家讲座、学术交流、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师徒双方了解最新的体育教育动态和教学方法。
(四)设置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1+1 ”老带新浸润式培养模式为了能够有效实施,促进年轻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从3 方面设置了科学考核评价机制。其一,为精准评估效果设定考核评价内容,包括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教学成果等教学业绩方面。教学技能提升、教育科研成果、培训学习情况等专业成长方面。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师生关系等师德方面。其二,为了保障评价的客观性采用多元评价方式,通过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等视角进行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1+1”老带新浸润式培养模式的效果。其三,为了促进“1+1 ”老带新浸润式培养模式参与者的积极性,学校建立对应激励机制。

图2 “1+1”老带新浸润式培养:年轻体育教师成长路径模型图
三、“1+1” 老带新浸润式培养模式的成
(一)年轻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结果反馈,以及青年体育教师教学比赛的获奖情况,显示出“1+1 ”老带新浸润式培养模式能够促使年轻体育教师在教育理念、专业技能、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师德师风等方面得到了快速提升。年轻体育教师的成长具体表现为,能够立足体教融合背景下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资源,主动采用前沿教学模式,整合梳理教学内容,完成较高水平的教学设计。在课程中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练水平,把握学练进度,能够切中要点,合理处理重难点,耐心判断,分层指导,切实以核心素养提升为课程目标,让学生置身于多样化的情境中“学会、勤练、常赛”,切实以育人为导向,利用多样化学习评价手段,促进学生达成课程目标,发展核心素养。
(二)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的提高
对实施“1+1” 老带新浸润式培养模式的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该模式成效显著,尤其体现出学校体育教育质量得到提高。体育新教师在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下,迅速掌握要点和技巧。年轻体育教师能够沉浸在该模式营造的良好研讨氛围中,体验新老教师共同备课、互相听课、评课。
(三)教师团队的建设
通过实施“1+1”老带新浸润式培养模式,教师团队建设也取得突出成效,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1+1”老带新的组合,为教师发展搭建了一座坚固的桥梁,连接着老教师与年轻体育教师。促使知识与经验得以高效传递。
四、结论
综上所述,体教融合背景下的 行的路径。通过选拔优秀的老教师和年轻教师,建立有效的师徒关系,开展多 地促进了年轻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向体教融合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发展; 元化、创新化迈进;提高了学校体育教育质量,为体教融合下学校体育教育高质量 现综合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该模式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与深远的实践意义 的未来改革 一步推广和完善“1+1 ”老带新浸润式培养:年轻体育教师成长路径,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教师,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参考文献
[1] 汪明帅,王亚君,赵婵.初任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机制研究——以“多对多”师徒结对为分析对象[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12):37-44.
[2] 邓小兰.高中体育教师“新老挂钩”的制度性建设[J].教学与管理,2012:48-49.
[3] 杨显彪.“ 师徒制”:新手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 (3):13-14.
[4] 赵昌木.教师成长:角色扮演与社会化[J].课程.教材教法,2004(4):57-62.
[5] 袁强.学校师徒制的价值及其转型:从规约到契约[J].教育科学,2016,32(6):47-50.
[6] Hargreaves A.Development and Desire:A Postmodern Perspective // Guskey R,Huberman M.Profation:New Paradigms and Practices [M].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5:9-34.
[7] 体育总局 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EB/OL].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9/21/cent_5545112.htm,2020-08-31.
[8] 潘明,焦素花,陈甜甜.基于“体认观”的体育课程教学问题的本体论回应——与程志理的学术对话[J].体育与科学.2024,45(1):23-0.
[9] 国家体育总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发布——学校体育课将变得更有意思[EB/OL].https://www.sport.gov.cn/n20001280/n20067626/n20067766/c24244877/content.html,2022-04-28.
[10] 朱碧云,赵敏.中小学初任教师导师制的瓶颈及其突破机制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
[11] (4):4-6.
[12] 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论纲[M].北京:华艺出版社,1999:30.
[13] 王登峰.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与学校体育的改革方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
[14] 报,2020,44(10):1-4+12.DOI:10.16099/j.sus.2020.10.001.
[15] 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一对一“老带新”浸润式培养助力年轻体育教师快速成长[OL].http://www.centv.cn/p/485363.html,202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