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测绘工程中的三维建模技术与实现方法

作者

丁礼江 王坤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中心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引言:

随着测绘工程从二维向三维、四维发展,三维建模技术正逐渐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表达的重要支撑。相比传统平面测绘,三维建模不仅能真实还原地形地貌与地物结构,还能实现空间数据的可视化与交互化,极大提升信息的直观性与应用价值。在智慧城市建设、基础设施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其应用前景日益广阔。如何高效、精准地实现三维建模,已成为测绘技术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三维建模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发展现状与应用价值

三维建模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发展,源于对地理空间信息获取精度和表达效果的不断追求。传统二维测绘在平面信息表达上具备一定优势,但在立体结构、空间关系及细节还原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随着激光扫描、数字摄影测量、无人机航测以及多源遥感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测绘工程能够以更高的精度、更快的速度采集地形地貌及地物结构信息,为三维建模提供了充足且高质量的数据支持。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测绘成果的真实感和可用性,也推动了测绘从数据采集到数据应用的全流程升级,使空间信息的表达更为直观和全面。

在应用层面,三维建模技术已成为城市规划、工程设计、环境监测和灾害评估等领域的重要支撑手段。通过对建筑物、道路、河流、植被等要素进行高精度建模,管理者和设计人员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规划设计、可行性分析和方案优化,降低了决策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同时,三维建模还为数字孪生城市、智慧交通和虚拟现实等新兴应用提供了核心数据基础,使测绘成果从单一的空间信息记录转变为具备预测、模拟与分析功能的综合信息平台,从而拓展了测绘工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服务深度与广度,并推动其向多领域融合、实时动态更新与智能化管理方向不断迈进。

三维建模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带动了测绘工程整体工作模式的变革。过去依赖人工解译与绘制的流程正在被自动化处理和智能化算法所取代,建模效率和精度显著提升。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海量空间数据的处理能力得到增强,模型的更新周期大大缩短,能够实现动态化、实时化的三维空间表达。这种技术与应用的融合,不仅满足了传统测绘的精度与效率要求,更为智慧化、信息化的工程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还促进了跨平台数据共享与多行业协同应用,推动测绘工程在更广阔的领域中释放价值与潜力,并形成持续创新的技术生态。

二、测绘工程三维建模的关键实现方法与技术路径

测绘工程中的三维建模离不开高精度、高效率的数据获取方法,这是建模质量的基础。激光扫描技术(LiDAR)凭借高速、非接触和高密度采样的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地形地貌、建筑物及植被等的精确空间点云数据;数字摄影测量结合多视影像与立体视觉原理,通过影像匹配与三角测量生成三维坐标信息,不仅适用于大范围地形测绘,还可应用于城市建筑与工程结构的精细建模。此外,无人机航测、卫星遥感和地面移动测量等多种数据获取手段的融合,使得不同精度、不同尺度和不同来源的数据能够互补优化,为后续的三维模型构建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在数据处理与建模阶段,数据预处理是实现高质量三维建模的关键环节,包括点云去噪、坐标统一、数据融合和特征提取等操作。经过处理后的数据可进入建模流程,不同类型的建模任务会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例如,针对地形地貌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地表模型(DSM),可通过格网插值或三角网(TIN)构建实现;对于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的精细化建模,则多采用基于点云的面片重建、纹理映射和参数化建模等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自动化算法、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有效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建模效率与精度,并能实现复杂结构的快速识别与建模更新,使成果更贴近真实场景并具备更强的可用性与延展性。

在技术路径的优化方面,三维建模已逐渐向智能化、实时化和协同化发展。通过 BIM(建筑信息模型)与 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深度融合,可以将几何信息与属性信息相结合,实现从空间数据采集、建模到应用的全链条管理。云计算与大数据平台的应用,使得大规模三维模型的存储、调用与更新更加便捷,同时支持多人协同编辑与实时共享。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兴技术的加入,不仅拓展了三维模型的可视化表现力,还提升了交互性与沉浸感,从而让三维建模成果在工程规划、施工管理、运维监测等环节发挥更大作用,推动测绘工程进入智能化应用的新阶段。

三、三维建模技术推动测绘工程创新发展的趋势分析

三维建模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推动测绘工程的创新与变革。首先,数据获取手段的多元化与精细化趋势不断增强,激光扫描、摄影测量、无人机航测、地面移动测量等技术的综合应用,使得数据的空间精度、时间分辨率和场景还原度显著提升。多源数据融合成为重要方向,通过整合遥感影像、点云数据、BIM 模型以及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不仅能够全面反映地形地貌和地物特征,还为动态更新和全周期管理提供了可能。这种融合趋势使测绘成果从静态记录转向动态表达,满足了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应急管理等对实时性和精准性的高要求。

其次,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的融入极大推动了建模效率与应用拓展。借助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算法,点云分类、物体识别、特征提取等环节可以实现高度自动化,从而减少人工参与、降低工作量并提升精度。同时,云计算与大数据分析平台的普及,使海量三维数据的处理、存储和分发更加高效,支持大规模三维模型的协同构建与在线应用。这一趋势不仅优化了测绘工程的生产流程,还为三维模型在跨区域、多部门的共享与协作奠定了技术基础,使其在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并进一步促进了测绘成果由数据产品向智慧化决策工具的转变,推动行业服务能力持续升级。

最后,三维建模的可视化与交互化水平不断提升,为测绘工程的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技术的应用,使三维模型从单纯的可视化成果转变为可操作、可模拟的虚拟环境,用户能够在沉浸式场景中进行规划验证、施工模拟和应急演练。此外,基于数字孪生理念的测绘三维建模,可以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和自然环境的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与预测,为科学决策和精细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这些趋势表明,三维建模技术不仅是测绘工程的核心技术之一,更是推动行业向智慧化、综合化和可持续化发展的关键动力。

结语:

三维建模技术的不断进步,正推动测绘工程向高精度、高效率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多源数据融合、自动化处理与可视化交互的结合,使测绘成果具备更强的应用价值与拓展潜力。在城市规划、工程建设、环境监测等领域,其作用愈发突出。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及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三维建模将在测绘工程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杰,刘禹博.浅析基础测绘与实景三维技术的实践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5,48(S1):117-118+123.

[2]裴春营,廖芳芳,庞晓峰,等.基于高精度立体测绘卫星三维大模型建模技 术 研 究 与 应 用 [J]. 现 代 信 息 科技,2025,9(13):144-148.DOI:10.19850/j.cnki.2096-4706.2025.13.028.

[3]郑杰.基于无人机的三维建模技术在城市规划测绘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25,11(06):70-72.DOI:10.19301/j.cnki.zncs.2025.0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