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作者

刘海龙

临漳县特殊教育学校 056600

引言

为了促进教育公平,融合教育的普及是必然趋势。特需学生融合入普通班级,能够让特需学生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权,帮助特需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但实践中,我们发现特需学生待在普通班级里只是形式上的“随班就坐”,并不是真正的融合。为了更好地帮助特需学生在“随班就读”中真正地融合进普通班级。普通学校的语文教师需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通过分层教学、激发兴趣、伙伴助学等教学模式,帮助特需学生更好地融入普通班级,同时在融合过程中促进普通学生的成长,以达到实质上的融合。

1 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与价值取向

融合教育强调所有学生,无论其能力或障碍如何,都应在同一教育环境中接受教育,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其核心价值在于尊重差异、追求公平、促进全纳。融合教育不仅关注特殊学生的认知发展,更注重其社会性发展,培养其与普通学生和谐相处的能力,为其未来融入社会奠定基础。这一理念直接影响着特殊教育语文教学的方向和方法选择。

2 融合教育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2.1 把握差异,制定并调整挑战性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制约着学习方向、内容,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我们揭示了儿童潜在发展的可能性,因此,在融合教育背景下,教师应针对学生差异性,制定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的、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挑战性目标,这对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正待成熟的心理机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可以先考虑全班共性的教学目标,再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调整和梯度设计,引导学生拾级而上,挑战自我。以《丁香结》一课为例,普通学生要达成的目标是:(1)会写“缀、窥”等 1 4个字,会写“宅院、幽雅”等 19 个词语;(2)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3)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而对于特需生来说,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度调整教学目标,如适当减少会写字词的数量;在教师的引导下知道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读一读优美的语言;初步感知到作者丰富的联想,能够从生活具体情景出发,说一说自己的有关联想。同时,挑战性的学习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课前设计的目标在课堂上往往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特需生的实际状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进行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学的潜力,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2 教学目标分层设置,因材施教保证质量不同

学生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为保证培智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将因材施教理念落实到生活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及特殊教育需求,设计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成长。以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4 课《重阳节》为例,本节课重点学习“重”“阳”“爷”“气”等生字,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以及传统节日背后的寓意。在教学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教师组织问卷调查形式的语言能力测试活动和行为观察活动,确定学生的认知水平、记忆能力、语言学习能力和言行协调性,并根据评估结果将学生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基础型,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准确识读文中生字生词,流畅阅读诗歌《重阳节》的能力;第二种,发展型,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最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差异化教学活动。面对第一种学生,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家三代人一同采菊登山的动画,以问答形式与学生互动:同学们快看,小明的爸爸和谁在一起?他们准备去做什么?学生观察动画,指出他们正在吃花糕,教师继续提问:“谁能告诉老师文中哪一个是吃花糕的‘吃’字呢?”学生受教师引导,尝试运用所学生字生词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针对第二种学生,教师先带领学生共同阅读诗歌《重阳节》,面向学生布置任务,任务一:标记诗歌《重阳节》中出现的陌生字、词,自主翻阅资料,查找字词含义;任务二:重阳节是在哪个季节庆祝的传统节日?诗歌中哪些文字可以证明你的观点?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理解诗歌含义,助力生活语文教学高质量展开。

2.3 对焦细节,关注并培养良好的课堂习惯

融合课堂不仅要关注特需生认知技能的发展,也要关注其课堂习惯的培养。特需生在课堂整理、课堂坐姿、课堂注意力、课堂问答、课堂合作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障碍,教师要适时观察,进行研判,并给予点对点的支持。如孤独症学生在上课时没有养成起立问好的习惯,教师可以用手势加上语言进行提示,帮助其建立规则意识;同时,在课上回答问题时,孤独症学生经常出现不举手便抢答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明确的指令提示,反复提醒学生回答问题前要先举手,并给予正向激励,多次强化,帮助其养成习惯。多动症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当多动症学生在课堂上走神做小动作时,教师可以走到学生旁边,用手指轻轻敲打其桌面,或者轻拍背部,帮助其回归注意力,端正坐姿;在小组合作时,多动症学生参与耐性较差,可以让其担任小组长,派发活动任务,增加其参与感,促使其投入到合作学习中来。总而言之,融合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探索。

结束语

融合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探析,需关注策略本身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考虑其实施的保障条件。通过基于融合理念制定适切教学目标、设计合理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结合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家校协同及教学资源优化策略,形成了完整的教学策略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需要教师、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将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文强 . 小学语文教学中特殊需要儿童融合教育策略探究 [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03):135 -137.

[2] 关文军 . 融合教育学校残疾学生课堂参与的调查与反思 [J]. 现代特殊教育,2019(18):61 - 71.

[3] 张艳 . 语文实践活动中的融合教育探索 [J]. 中国教育学刊,2022(0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