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探索

作者

王彬

越西县竹阿觉镇保石小学 616675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理解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然而,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单一学科的知识传授,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跨学科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能够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知识融合,为美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探讨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策略和评价体系,以期为美术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一、核心素养与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与美术教育的关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天然的契合点。通过美术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绘画、造型等专业技能,更能培养审美情趣、创新思维和文化理解等综合素养。美术教育中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等能力培养,正是核心素养中”学会学习” 实践创新”等要素的具体体现。

(二)跨学科教学的理论依据

跨学科教学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情境性和整体性。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是学生在特定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也主张”做中学”,强调学科间的有机联系。在美术教育中实施跨学科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完整的学习体验,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例如,将美术与语文结合,可以通过绘画表现文学作品的情境;与科学结合,可以探索色彩的光学原理等。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美术跨学科教学的价值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美术跨学科教学具有多重价值。首先,它能够拓展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不仅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更促进其全面发展。其次,跨学科整合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它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研究表明,跨学科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成效。

二、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科学设计

在制定跨学科教学目标时,教师应立足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兼顾其他学科的培养要求。首先要明确美术学科的主体地位,确保艺术素养的培养不被弱化。其次要分析与其他学科的契合点,如与语文的结合可侧重想象力培养,与数学的结合可关注空间思维训练。最后要设计层次化的目标体系,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三个维度。例如,在”校园植物写生”主题中,可整合科学课的植物知识、语文课的观察日记写作,形成综合性的学习目标。

(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跨学科教学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有效的策略,通过设置真实情境的任务,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例如,设计”传统节日文化”项目,学生需要研究节日历史(社会)、制作节日装饰(美术)、计算材料成本(数学)等。主题式教学也是常用方法,围绕一个中心主题组织多学科内容。此外,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都能促进学科间的有机融合。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和组合教学方法。

(三)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

实施跨学科教学需要整合各类资源。人力资源方面,可以建立美术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协作机制,共同备课、互相听课。物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图书馆等场所,开发跨学科学习空间。数字化资源尤为重要,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虚拟情境,增强学习体验。社区资源也不容忽视,通过组织博物馆参观、艺术家讲座等活动,拓展学习场域。资源整合要注重系统性和实效性,避免简单堆砌。

三、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的评价体系构建

(一)评价原则的确立

构建跨学科教学评价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发展性原则,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而非单纯的结果评判。其次是多元性原则,从多维度、多角度评估学习成效。再次是过程性原则,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体验。最后是开放性原则,鼓励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表达。这些原则体现了核心素养导向下评价理念的转变,从单一技能评价转向全面素养评估,从教师主导评价转向师生共同参与。

(二)评价内容的拓展

跨学科教学评价内容应突破传统美术评价的局限,涵盖更广泛的领域。艺术素养方面,包括造型表现、创意实践等能力;认知能力方面,关注观察力、想象力等思维品质;情感态度方面,评估学习兴趣、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跨学科应用方面,考察知识迁移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环保主题海报设计”评价中,既要评价美术表现,也要评估环保知识的运用和传播效果。

(三)评价方式的创新

传统的纸笔测试难以全面反映跨学科学习成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真实任务中的表现进行评估;档案袋评价收集学生的作品、反思等过程性资料;自评互评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和合作意识;展示性评价通过展览、演出等形式公开展示学习成果。此外,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开发数字化评价工具,实现评价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用于改进教学和促进学习。

结束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从理论基础、实践策略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探讨,为美术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提供了参考框架。研究表明,科学整合多学科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习成效。然而,跨学科教学的实践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教师协作机制不完善、课程资源不足等。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不同学段的实施策略,开发典型教学案例,完善支持体系。美术教育工作者应更新理念,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跨学科教学的深入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良键 . 立足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 [J]. 天津教育 ,2025,(21):140-143.

[2] 李凯.STEAM 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研究[J]. 教师,2025,(17):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