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几何教学实践与反思
唐琴 肖亮
成都市新都区旃檀中学校 610000
引言
传统几何教学偏重公式推导与习题训练,学生空间想象与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受限。新课标强调实践探究与素养导向,亟需突破讲授式课堂的局限。项目式学习以真实情境为载体,将几何知识融入问题解决过程,为激活学生高阶思维、培养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提供了新路径。
1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1.1 项目选题的设计与情境创设
在项目式学习里,项目选题与情境创设至关重要。选题应紧密关联课程标准,契合学生认知水平与兴趣点,同时巧妙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投入探究。以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为例,可设计“校园活动场地布局优化”项目。鉴于校园即将开展大型活动,需重新规划活动场地布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知识,合理调整场地中舞台、观众席、游乐设施等的位置。如将原本位于角落的舞台,通过平移至操场中央,扩大表演空间;把呈直角分布的观众席,绕某个中心点旋转一定角度,使其更好地环绕舞台,提升观赏效果。在这一情境中,学生能深刻体会到几何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关键作用,进而激发对“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知识的探究热情,主动去学习和运用相关知识完成项目任务。
1.2 项目实施流程与教学环节重构
在初中几何教学中引入项目式学习,需重新规划教学流程。项目式学习从真实问题出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开展学习。例如在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教学中,先明确项目任务,如让学生设计一个可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晾衣架模型,这一任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接着制定计划,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思考需要用到平行四边形的哪些性质,如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等知识来确定各边长度、连接方式等细节,教师在此过程中审查并给予指导。在实施计划阶段,学生分工合作,利用木条、连接件等材料制作模型,期间不断尝试调整,运用测量、裁剪等实践操作,深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完成后,学生进行自我评估,阐述设计思路与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教师再进行评价,指出优点与不足。最后将设计思路与成果记录归档,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平行四边形知识应用于更多生活场景,如桥梁结构、建筑设计等,完成知识的迁移与拓展,提升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3 教学资源与评价方式的创新
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学资源不再局限于教材与传统教具,还涵盖丰富的网络素材、生活实物等。评价方式也从单一的纸笔测试转变为多元评价,兼顾过程与结果。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图形的轴对称”为例,教师可收集大量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图片、视频,如建筑、艺术品等,还能借助几何画板等软件展示图形的轴对称变换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其性质。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布置“设计校园轴对称景观”项目,学生分组设计方案。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引导,如“你们这个喷泉对称轴放在哪?”学生答:“我们放在正中间,这样两边图案一样。”教师追问:“那你们检查过每个元素是否对称了吗?”学生说:“我们量过,距离都一样。”通过这样的对话,教师观察学生对轴对称知识的运用,像能否准确确定对称轴,使设计元素沿对称轴呈现对称美。小组汇报展示时,评价其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最终,依据学生在资料收集、方案设计、展示汇报等各个环节的综合表现,给出全面客观的评价,以此激励学生深入探究知识,提升综合素养。
1.4 教师角色转变与教学策略优化
教师角色从知识的单一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与促进者,教学策略也需同步优化。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三角形”教学为例,教师在项目实施前,要精心设计项目,如“为学校运动会设计三角形标识牌”,这一项目既紧密联系课程内容,又具有现实意义。在项目开展初期,教师需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内角和等知识在设计中的应用,成为知识的引导者。学生讨论时,教师走近某组问:“你们选的是哪种三角形?”学生答:“等腰三角形,感觉更对称。”教师引导:“那它的角度关系你们了解吗?”学生说:“两个底角相等,我们准备画出来测一测。”当学生分组进行设计时,教师穿梭于各小组间,观察学生的讨论与设计思路,适时给予建议,比如提醒学生考虑不同类型三角形在视觉效果、稳定性等方面的差异,扮演指导者角色。当小组遇到困难,如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理解不清导致设计尺寸不合理时,教师又要以促进者身份,引导学生通过测量、拼接等实践操作,自主探究三边关系,而非直接给出答案。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表现,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及时调整指导的时机与深度,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真正掌握三角形相关知识,提升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基于实践的教学反思与优化建议
通过在初中几何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实践,暴露出诸多问题,亟待反思与优化。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因长期习惯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快速适应项目式学习,在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中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性,过度依赖教师或小组内个别成员,导致学习参与度不均衡;同时,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不够完善,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部分资源与项目目标契合度不高,影响学习效果。此外,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对自身角色的把握不够精准,存在指导过度或指导不足的情况,削弱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建议。首先,在教学前期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开展学习方法培训,帮助学生逐步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其次,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筛选、开发教学资源,确保资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最后,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精准把握角色定位,在学生需要时及时引导,给予充分自主空间,在反思与改进中,持续提升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的实践效果。
结语
项目式学习重构了初中几何课堂的生态,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探究的实践任务,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深化空间观念与逻辑推理能力。未来需进一步整合跨学科资源,完善动态评价体系,持续优化项目设计与实施路径,推动几何教学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的深层转型。
参考文献
[1] 宋旭全 . 初中数学跨学科项目式作业设计策略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5,(18):62-65.
[2] 陆丽杰 . 例谈初中几何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应用 [J]. 华夏教师 ,2025,(17):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