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的育人价值与实现对策

作者

阳丽琼

洪湖市双语实验学校 433200

依据新课标,小学英语教学被赋予全新导向,其核心在于凸显育人价值。传统教学模式主要聚焦于知识的单向传授,然而当下,教学重点需向塑造全面发展的个体进行转变,小学时期属于学生价值观以及思维习惯构建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开展英语教学工作,不应仅仅局限于助力学生熟练掌握语言应用技能,更需深度挖掘并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功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感知意识、逻辑思维品质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形态的发展趋势和实际需求,因此探索实现育人价值的对策迫在眉睫。

一、解码新课标育人价值的内涵重构

新课标下小学英语教学育人价值内涵丰富。文化意识领域,英语作为文化载体,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指引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的交际能力,进而加强文化上的自信心以及对于不同文化的包容之心。从思维品质角度来说,要依靠英语的学习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以理性的方式去分析问题,并且提出具有独特性的见解。在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要着重培养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做探究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学会该如何去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1]。

在教学人教(PEP)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4 Helping in thecommunity》时,教师可以设计“社区服务小能手”情境任务,在课堂之上设置“我能做好垃圾分类”“我会进行爱心对话”“我来创作环保标语”这三个彼此互动的环节,在“我能做好垃圾分类”的环节之中,学生借助英语标识卡(recyclable/waste),针对实物图片实施分类操作,并且凭借“It's...We should...”的句型阐述相应的理由;在“我会进行爱心对话”的环节中两人组合起来模拟慰问老年人群的场景,对“Can Ihelp you?”“Thank you”等表达进行练习;而在“我来创作环保标语”的环节,多个学生组成小组展开合作,去设计双语标语(例如“Keepour community clean”),进而对不同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做法展开探讨。通过简单的句式“In China, we....”来表达自身的观点。在课后安排名为“我的社区行动”的任务,学生借助英语记述一次助人的经历(例如在帮邻居拿快递的时候讲“Here's your package”),而后在班级的“善行树”上面粘贴成果贴纸,促使语言学习与品德培养达成自然而然的融合。

二、构建素养导向的教学实践新范式

落实育人价值的要点在于构建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实践全新模式,在情境创设层面,营造出既真实又鲜活的语言环境,从而让学生在该情境之中时可以运用英语展开交流活动,进而提升其语言运用的能力。与此同时强化情感方面的体验,用问题驱动教学时,设计具备启发性的问题,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运用合作学习的模式,组织开展小组活动,借此推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沟通表达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多样化学习中实现素养提升。

比如在教学人教(PEP)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5 There isa big bed》时,教师可以设计“我的梦想房间”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发放“房间物品清单”,让学生用英语去记录自己家里房间里的物品,以及这些物品所在的位置;在上课过程中,以“设计师工作室”为特定情境,采用“个人绘制—小组合作—全班展示”的流程组织教学:首先学生个人借助“There is/are...”句型描述自己手绘的房间布局图,同时要标注清楚物品的英文名称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接着在小组内部通过开展“寻宝游戏”的形式来强化大家对语言的运用,小组中一人用英语描述物品的位置(如“The booksare on the shelf”),其他成员则要在图中找出相应的物品;最终每个小组推选一位代表,让其以“导游”的身份去介绍本小组的设计理念,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融入“整洁有序”的生活价值观。课后拓展“跨文化房间对比”这一任务,学生会积极展开行动,广泛搜罗中国和外国儿童房间的各类图片,接着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精心梳理两者间存在的差异(如“In China, many kids have a study desk. In America, somekids have a tent bed”),并在班级文化墙展示,在语言实践中逐步培养起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科学的比较能力以及具有全球视野的文化意识。

三、完善育人成效的动态评价体系

构建完备且动态的育人成效评价体系,对于确保育人的质量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在评价主体方面实现多元化拓展,不局限于教师评价,还有学生自我评价以及相互评价,促使学生融入评价过程,进而提升他们对自身的认知以及反思的能力。评价方式多样化,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取得进步,并且要及时给予反馈,以便对教学进行调整改动[2]。同时打造学生成长档案,详细记录学生的学习经过以及成长期间的各种变化,全方位体现育人所取得的成效。

比如在教学人教(PEP)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5 Whatdoes he do?》时,教师可以设计名为“职业小达人”的三维评价活动,在课程开始之前,学生需用英文记录其家庭成员所从事的职业,同时,家长要填写关于孩子“沟通积极性”的评价表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职业扮演秀”活动,小组成员运用“What does...do?”这一句型来完成对话交流,互评“语言准确星”“角色投入星”;课后制作双语职业海报,把制作好的海报上传至班级平台,进而展开“人气投票”活动。教师将过程性评价(包含调查表、互评结果)以及终结性作品相互结合,进而生成“职业成长电子档案”,用“进步贴纸”可视化呈现学生语言能力与职业认知的提升,让评价成为素养成长的“加油站”。

结语

在新课标所营造的背景之下,小学英语教学所蕴含的育人价值呈现出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解码育人价值内涵重构,明确育人方向;构建素养导向教学实践新范式,提供有效教学路径;完善育人成效动态评价体系,保障育人质量。教师应当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践行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持续不断地探索并创新教学的方式,把育人价值自始至终地融入教学的整个始终,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良好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小学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明慧.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的育人功能与实践策略[J].华夏教师,2023,(04):81-83.

[2] 任伟,徐凤英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J]. 小学教学设计,2022,(36):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