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分析
廖梦岚 李幸子
湖北省石首市东升镇小学 434400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培育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应用题是一种综合性的数学知识,它反映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同时也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训练基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生活体验和思维发展往往被“公式化”和“机械化”所束缚。在此基础上,以核心素养为指导,以教科书为依据,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
一、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关联
数学的核心素养 [1] 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模型,直觉思维,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解决一道应用题时,要求学生将数学信息从特定的环境中抽取出来,这是一种体现了数学抽象素质的方法。对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推导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把现实中的问题转换成方程和数学算式等,属于数学模型的数字领域;而求解结果和检验答案,更多的是依靠学生的数学操作及运算能力。
参照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低年级的“图文应用题”需要学生从图画中提取出数字信息,加强学生的直觉想象力和数学抽象能力;中高年级的“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则需构建数量关系模型,强化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数学建模素养[2]。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一)立足教材情境,培养数学抽象与直观想象素养
对小学生数学抽象能力和直觉想象力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数学知识系统。[3]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设计了许多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的应用题情境,它们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启迪性,为老师们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和直观的想象力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教学材料。教师若能合理地运用教材情境,使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进行“去情境化”,从而达到对数学本质的深层提炼,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着深刻的意义。举例一年级下册“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中的应用题:“一共有 12 只兔子,左边有 6 只,右边有几只?”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看图(直观想象),让他们说出“图片中里讲了什么”;然后用“总数 - 左侧的个数 Σ=Σ 右侧的个数”来表达这一关系(数学抽象),然后写出算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情境认识 - 信息抽取 - 关系抽取”三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训练。
(二)强化数量关系分析,提升逻辑推理素养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应用题在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反映了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还反映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中高年级应用题的核心,即数量关系。与低年级相比,这个时期的数学应用问题更加复杂、全面,并且涉及到了许多量的互相联系与变化。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对数量关系进行深入分析,而不是单纯的让学生用公式解决问题。小学中高年级的应用题类型丰富多样,涵盖了行程问题、利润问题等诸多领域。
在课堂上,教师应指导学生仔细地阅读、分析问题,从中发现重要的信息、隐含的条件。以行程问题为例:“小明每分钟走 50 米,从家到学校走了 8 分钟,小明家到学校有多少米?”可以利用“线段图”将“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通过直观的想象来帮助学生进行逻辑推理,然后利用“速度增加的时候,时间如何变化”这样的问题来指导他们,还要了解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在解答行程问题的过程中,会按照题目中给出的时间、初始距离、速度的变化等信息来进行分析,老师要让学生们把这一系列的信息一一例举出来,弄清楚已知量、未知量,并通过“路程、速度、时间”等基本量来进行联系。透过这种深入的分析,使同学们能真正体会到量的实质,而非只是单纯地记住公式。
(三)结合生活实际,深化数学建模素养
数学模型并不是一门遥远而又深奥的学科,对小学生来说,这是一座沟通数学和实际生活的桥梁。在小学阶段,把教材情境巧妙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培养其应用于实践中的兴趣和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中有很多情景取材于生活,但还有待于老师们对这些情景进行深入地发掘与扩展,以更好地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以数学课本中的“统计和概率”这一部分内容来说,经常会出现一些关于学生喜好调查的情况,如对学生喜欢吃的水果和体育活动进行调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情境延伸到更广泛的生活中去,比如,让学生到他们所住的社区去做一次问卷调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宠物的种类,数量及原因进行调查。在搜集资料之后,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统计知识,通过绘制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方式,将调查的结果形象地展现出来。在这种实际操作中,学生们不但能够掌握统计和概率方面的相关知识,而且还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收集数据,建立模型,解决问题,切实体会到数学模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建模方法,加强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结
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必须突破“解题训练”的限制,回到其原本的教学性质。以人教版为载体,运用情境抽象、关系分析、生活建模等方法,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应用题教学的各个阶段,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切实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梁粉霞 .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新思考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36):95-97.
[2] 张凯珍 .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J].智力 ,2021(18):106-107.
[3] 文世慧 .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19):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