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基于心理平衡理论的中职护生分层次教学实施与成效分析

作者

巨凯

招远市玲珑集团技工学校 265400

引言

职业中专学生的个性鲜明并且丰富多彩,如其求学动力、基础知识、心理适应能力等都有着层次性的特征。用传统的“一刀切”式的教学方式很难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会造成学生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变化。而心理平衡理论提倡主体在知识、情感和行为上达到全面发展,它给我们的因材施教提供了理论支撑。将它运用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教育中来,可以构建起针对性教学和个人心理调适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1 基于心理平衡理论的中职护生分层次教学理论基础与价值意义

心理健康学注重个体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的相互整合,提倡教、学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内心稳定,而中职生护生在学习中往往面临学习压力、临床实习的困难,以及自我的身份认同等问题,都极易引发心理失调。理论上,分层教学能够从心理平衡理论的角度将教学计划融入到不同的学习目标等级中,根据由浅入深的差异不断推进教学工作,并递进式的实施情感关怀,使各阶段学生都能够维持在适合学习压力下稳定的心理状态。

2 中职护生分层次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实践探索与模式建构

2.1 教学目标分层与课程资源配置的科学化设计

中职院校护理生的学习起点和心理状态均有显著差异,通过层次性的目标设计有助于减少学习压力、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因此,应当针对学生知识储备、技术掌握程度以及心理适应能力,制定合理教学目标,构建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层次性递进型目标系统。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体现教学阶次,初级以学生所学的课本基础知识及技巧训练为主,中级则以案例探讨及临床经验训练为主,高级则偏重于提升临床思维及综合素质水平。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能实现不同内容的组合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

2.2 教师角色转变与分层教学互动方式的多元化建构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道者,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心理的引导者和资源的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知识水平和心理的需求,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对其进行个性化引导。除了常规的小组讨论和实景操作演练等形式外,设计多种形式的交互模式还包括借助信息技术平台以个体反馈为主的回答模式和学习反馈模式。形成了弹性的交流体系后,教师可以对护理学生学习心态的变化和学习状态进行实时跟踪,并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鼓励,从而使护理生在学习中不至于迷失心情,提高整体学习效果和学习氛围。

2.3 教学评价机制与心理调适机制的协同运行方式

开展多维度教学时,仅依靠某一阶段的教学成效并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护理学员的学情,需要通过过程性和心理性的两种评估机制。教师要结合学员对教学内容掌握水平的高低、技能掌握表现及其学习心态等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注重及时跟踪并反馈多种评价,使在每一阶段中取得的学员效果都能被肯定。通过结合调整心理状态的方法使护理专业学生在评价期减少紧张、失败的感受,通过学习报告、心理咨询和同伴支持强化成功经验。联合性的操作使得评价不仅是考核学习成果的手段,而且成为保持心理平衡、促进个体发展的途径,从而达到了促进教育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共同进步的目的。

3 基于心理平衡理论的分层次教学成效表现与提升路径

3.1 护生学习成绩提升与专业技能掌握的成效分析

根据心理平衡理论,采用多级化的教育教学方式,能够有针对性地消除护理专业学生产生的因学习分化产生的焦虑心理,给学习者创造相对更加积极的学习氛围。通过制订学习不同的级别任务目标,让基础相对较差的同学在初步掌握基本概念基础上建立起自信心,其考核成绩也稳步提升;而基础掌握比较扎实的同学能通过拓展型任务学习如何更好地应用理论知识,使他们对理论与临床应用相结合能力得到一定的增强。此外,在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中也因为采用多级任务安排,从而使得学生能熟练掌握操作程序和临床思维能力,提升了他们在仿真环境下以及真实的练习能力。

3.2 护生学习兴趣心理稳定与自我效能感增强的表现

分层次教学在心理平衡理论的支持下,有效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不同层次的任务目标与课程资源满足了护生的个性化需求,使其在适合的学习节奏中不断获得成就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正向反馈与差异化指导,增强了护生对学习内容的认同感,避免了因学习负荷过重或过轻而导致的倦怠情绪,从而维持了稳定的心理状态。随着课堂氛围的改善和互动方式的丰富,护生在积极参与中逐渐形成主动探究的习惯,自我驱动力得到显著提升。

3.3 教师教学满意度与课堂教学效率改善的反馈情况

分层次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使教师的教学满意度显著提升。教师在课堂中能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避免了传统同质化教学造成的低效重复与资源浪费。差异化指导使课堂节奏更加合理,教学环节衔接更加顺畅,课堂时间利用率得到提高。教师通过持续观察与分层反馈,能够清晰掌握护生的学习状态与心理变化,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课堂氛围的改善促进了师生互动频率,增强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成就感。

结语

基于心理平衡理论的分层次教学模式,为中职护生提供了契合个体差异的学习路径,促进了认知发展与心理调适的良性互动。教学目标分层、课程资源优化、互动方式多元与评价机制协同,使护生在知识技能与心理状态上实现双向提升。研究表明,该模式不仅改善了学习成绩与技能掌握,还增强了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与课堂参与度,对教师教学满意度与护理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贺永艳 . 楚怡职教背景下中职学校护生职业心理素养创新培养路径 [J]. 东方文化周刊 , 2023:109-111.

[2] 何云飞 , 王舜 , 邓晓燕 , 等 . 中职护生临床实习生的心理问题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心理月刊 , 2023(20):86-88.

[3] 陈秋影 , 周颖怡 , 孙舒畅 , 等 . 中职护生心理韧性及职业认同感的相关性研究 [J]. 心理月刊 , 2023,18(17):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