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知行合一”视角下“国防 + 劳动” 融合教育策略探析

作者

陈敏瑜

广州大学附属小学 广东 广州 511442

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强调学校需着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能力、习惯和精神。在劳动教育中融入国防元素,能有效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意识和民族认同感。基于此,在“知行合一”理念下,探索“国防 + 劳动”融合教育,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解,切实增强其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为构建融合教育平台奠定基础。本文将从该融合视角出发,探讨实施策略。

一、确立目标,提高价值认同

“国防 + 劳动”融合教育的开展需要确定明确教育目标。劳动项目化与国防教育的融合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责任感、纪律性和集体意识,在“国防 + 劳动”融合教育开展中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性实践活动中,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掌握更多劳动能力,强化集体意识、提升个人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劳动实践活动的探索能够让学生在面对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中如何抉择,帮助学生获得社会责任感,拥有主动担当、主动作为、主动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对全面推动学生发展具有保障性作用。同时,在确定目标中可以提升学生对爱国主义价值观念的认同,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国防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可以训练自身抗压能力、协作能力,帮助学生拥有责任心和纪律意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人格。

二、凭借资源,开发特色课程

新课标下开发“国防 + 劳动”融合教育,能大程度地解决学生爱国主义认知不足、民族认同与责任意识薄弱问题。通过特色课程从“责任与使命”切入,引导学生主动担当、践行服务精神,并借助团队实践强化协作能力,有效提升集体归属感和国家认同感。

某校先后被评为省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国家国防教育特色校与示范校,凭借优质的国防教育资源,结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任务群,该校开设一系列国防 + 劳动融合校本课程。1-2年级围绕日常生活劳动,以《知国防知识》为主题;3-4 年级围绕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以《研国防故事》为主题;5-6 年级则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服务性劳动,以《探国防武器》为主题。通过国防 + 劳动融合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在培养学生劳动能力与劳动精神层面上,促进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培育,以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国防 + 劳动”特色课程按小学低、中、高学年段分层设计主题式活动,形成递进式国防教育链。通过项目化劳动实践,引导学生从爱劳动、爱社会深化至爱祖国,在日常实践中强化责任感,在国防探索中筑牢保家卫国的认同感,实现认知与行动的统一。

某校国防教育劳动课程梯度设计表

三、创新路径,提供实践平台

“国防 + 劳动”融合教育以具象化实践为创新路径,通过分层项目任务融合劳动技能训练与国防价值渗透,构建“体验 $$ 体认 $$ 体行”的实践平台。该平台驱动学生经历价值感知(情) $$ 责任内化(意)$$ 行动自觉(行)的梯次升华,在知行合一中形成对国家安全观的内生性认同,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的教育质效跃升。

(一)创设多元化融合实践场域

学校积极拓展实践平台建设,深度开发课程,重点从三方面延伸:一是深化红色研学行动,组织学生参与国防主题课程,深入学习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通过实地研学,增强学生对红色思想的理解,感悟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并体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二是强化国防科技体验,带领学生登舰参观,身临其境感受大国重器的科技力量。活动中融入劳动精神与工匠精神教育,阐释大国工匠在国防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激发学生进取心,理解国防成就是代代匠人奋斗的结晶,为全面发展注入新动能;三是拓展教育基地实践,引导学生深入各类教育基地进行实践探索,深化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学校构建三维立体体验平台:红色研学中沉浸协作任务,体悟革命艰辛;登舰实践时亲手操控(拆装)器械,感受“毫米级精度”的工匠精神;基地角色扮演中化身后勤兵种菜烹食,在劳动与国防融合的场景里实现“认知- 情感- 行动”的升华。

(二)建构沉浸式融合活动模式

学校积极建构沉浸式“国防 + 劳动”融合活动模式,巧妙运用信息技术赋能。通过 VR/AR 技术构建逼真的虚拟战场情境,教师以“协作链”引导学生深度理解团队协作的核心价值。在模拟对抗中,学生不仅体验到紧张氛围,更在挑战中直观认识到顽强意志力的决定性作用。这些虚拟场景还带领学生“穿越”革命年代,身临其境地感受共产党人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的伟大精神,为深刻理解特色课程精髓提供强大驱动。学校坚持知行合一理念,在科学设计与指导下,不仅帮助学生掌握“国防 + 劳动”的知识点,更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切实感受如何在团队协作中实现个人价值,深刻意识集体力量的强大。这种沉浸式体验,使学生超越表层认知,在亲身实践中深化对国防责任、劳动意义及集体主义精神的内在体认。

(三)建立聚焦式转化评价体系

为了能够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视角下充分掌握“国防 + 劳动”的课程精髓,全面做好教育引导工作。教师可以围绕学校的教学目标,建立聚焦式转化平评价体系。从多维度阐述如何激发学生协作精神,提升学生爱国精神,强化学生品质意志,在综合实践中确保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角度情景创设的方式从多维度引导学生参与课程与活动开发中来,确保学生能够强化参与活动的兴趣,在集体活动中提升协作能力,注重提升个人精神品质,可以在实践行动中注重创新能力和国防意识的提升,真正引导学生掌握更多本领;另外一方面,可以通过多元主体评价的方式,引入自评、互评、师评,学校还可以邀请民兵进入学校进行宣讲,引入民兵评价,为推动学生成长注入新思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劳动意识和爱国精神养成情况,采用多种方式,积极做好观察记录、活动记录,引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真正落实“知行合一”,为推动学生成长开拓新路径。

四、总结

为落实国家关于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政策要求,新时代教育体系需积极探索有效路径。将劳动教育作为重要载体,与国防教育深度融合,构建知行合一“国防 + 劳动”教育平台,是提升学生国防观念与国家安全意识的有效策略。通过在具体劳动实践中融入国防元素,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国防的意义,从而培育其保家卫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文以某校实践案例为基础,深入分析了“劳动 + 国防”融合模式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旨在为新时代创新育人方式、强化国防后备力量培养提供新的思路与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 2024,(05): 690-694.

[2] 中国法制出版社.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M]. 中国法治出版社 : 201911.31.

[3] 教育部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张超 , 高花香 . 论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J]. 思想政治课教学 , 2021,(09): 8-11.

[5] 赵东辰 . 内蒙古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现状及策略研究 [J].赤峰学院学报 (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5,46(06): 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