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双减”背景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建议
景亚军 苏彦峰
清水县郭川镇青莲附中
现阶段,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现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成为了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与研究内容。为此需要数学教师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势,同时要合理利用情景教学与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构建一个高效化的数学课堂,并为学生们布置以生活任务为主的数学作业,实现全方位的提质增效。
一、运用媒体技术教学,缓解学生心理负担
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从而缓解他们在学习中的紧张情绪和心理负担。例如:在讲解有关“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时,教师便可借助多媒体,将三个角拼接成平角的过程展示出来,并让学生们在观看的同时回答问题,比如:“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 吗?”期间可以要求学生们自由探讨和交流,这样能够在课堂上营造出更加活跃的氛围,从而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实现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
二、推进小组合作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的形式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成效[1]。例如:在讲解有关“三视图”的知识时,教师便可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随后为他们发放不同的立体模型,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构建这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这样更有利于他们理解与掌握本课知识。
三、布置生活作业任务,高效落实提质增效
生活化的作业设计,更加契合双减政策要求,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例如:在讲解有关“数据收集与整理”的知识时,教师便可要求学生们采集社区、学校或者家庭中的水源利用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从而得到一个最节约的用水方案,这样可以在实现提质增效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节约用水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与小学生年龄特点,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并着重设计生活化作业任务,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樊卉颖 . " 双减 " 背景下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研究——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 [J]. 数字化用户 ,2024(16):65-66.本文系天水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号TS〔2023〕GH245)的部分研究成果